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陵考辨     
关于炎帝身世的记载,最早见于相传是左丘明著的《国语》一书。《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有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根据《国语》的说法,炎帝是少典的儿子,与黄帝是兄弟,生长于姜水。早于《国语》...  相似文献   

2.
心系始祖炎黄致力经济建设侯作营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十多亿炎黄子孙繁衍生息,遍布五洲四海,古史记载,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都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炎帝生于华阳,黄帝出于有熊。河南新郑县古为有熊氏之墟,境内古文化遗址很多。黄帝故里、华阳故城、少典祠...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4.
成语“悬梁刺股”,兴许人们并不陌生。《战国策·秦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睡废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想着咱转笔抄书几度春,常则是刺股悬梁不厌勤。  相似文献   

5.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民族的首领。“炎”指炎帝,“黄”指黄帝。炎帝姓姜,系炎帝族的首领。炎帝族最初是西方的一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不断与以 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由于炎帝族力量不敌九黎族,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得到黄帝族的援助,炎黄两族同心协力打败了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族后来与炎帝族在阪泉(今河北省怀来县)发生了3次大冲突,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这样,炎黄两族成为中原地区的大族。在以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  相似文献   

6.
田延峰 《前沿》2011,(6):144-147
秦的畤祭是以坛祭天。最初,秦祭祀白帝,希望白帝保佑秦国扩张土地。之所以如此,是秦有强烈的天命思想,畤祭又体现了地域性的因素,而白帝少暤和秦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秦以"方伯"自居,对周的祭天礼仪进行了一种改造。之后,受《山海经》中的四方神和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同时,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秦又祭祀青帝、黄帝、炎帝。祭祀青帝是希望青帝能够保佑秦国战胜晋国;对黄帝、炎帝的祭祀有昭示正统、融合文化的意义。在《吕氏春秋》中秦对天帝的祭祀被进一步整理成了系统的五帝说。秦五帝说有自己独特的渊源和发展脉络,也是阴阳五行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郁田 《政协天地》2014,(5):58-59
游寿,字介眉,乃出自《诗经》:“为此春酒,以介屑寿”“以孝以亨,以介眉寿”。福建霞浦人,清光绪丙午年九月(1906.10)生于褊宁府霞浦县城东社古善境“炳烛斋旧庐”(今松城县后街36号).学者、书法家,福建现代四大才女之一,霞浦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乐朋 《同舟共进》2009,(3):35-35
1982年元旦,《新民晚报》复刊。身为总编的林放,兴奋地拿起一份散着油墨香的复刊号报纸。当他读到自己所撰的《复刊的话》时,却霍然起身,勃然大怒:原来报上把“为民分忧,与民同乐”中的“民”字改为“国”字,成了“为国分忧,与民同乐”。  相似文献   

9.
耻,是人培养德行的基础。《说文解字》上对“耻”的解释为:耻,辱也。从心、耳声(“耻”字原写为“和”)。“和”是一个会意字,有闻过心生惭愧之意。羞愧乃心有所惭而生.·故从心。又因耳为听闻的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和”从耳声。当人心生惭愧的时候。不觉会面红耳赤。《孟子》上说:“耻之于人大矣!”意思是说,“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重要呢?人如果一有恶念。便生羞耻之心;一行恶事,就有愧恐的感觉。又耻又恐,一定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恶念恶行。  相似文献   

10.
《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说杜康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据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说文解字》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 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无论按照哪一种说法,杜康都是中国第一个杜姓人物,出自如今的河南。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新唐书·宰相世系》云:“杜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09,(8):62-64
《灰阑记》的作者李潜夫,字行甫,一字行道,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元代前期著名剧作家。贾仲明为其所撰陵波仙髋词云:“绛州高隐李公潜,养素读书门镇掩。青山绿水白云占,净红尘、无半点。纤小书楼插牙签,研架珠露《周易》点,括淡齑盐。”其中提供了许多信息,例如说他是一位“高隐”,深居山中,  相似文献   

12.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字字千钧,弥足珍贵。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历代史志对熊湘的索隐也连篇累牍,尤以益阳县志为甚。开卷当然有益,但从中也不难窥见诸多考证都有两个通病:其一是将熊湘作两山考证;其二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地考察。自唐以降,辗转相因,此一考证也就步入了死胡同。或曰:“《汉书地理志》载:‘湘山在长沙益阳县北’,今无考。”(清嘉庆益阳县志卷四)或曰:“修山或以为即湘山,昔黄帝南巡所登,盖以修湘声近故云。”“考是山去湘江二百里,其地深阻,恐非古帝所经行。”(同…  相似文献   

13.
刘亮 《春秋》2009,(3):31-33
陶钝,原名徐宝梯,字步云,抗日战争中期,开始以“陶钝”的笔名在敌后山东抗日根据地发表作品。此后.即以“陶钝”作为通用名字传世。陶钝于1901年10月29日(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九月七日)生于山东省诸城县。陶钝于7岁开始在私塾读书,幼年的陶钝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  相似文献   

14.
晚清的“晚上”(1908年),一部《钦定宪法大纲》让中国的法律思想在茫茫夜色中露出晨曦,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大清气数已尽,所以好景不长。接下来的局面岂一个“乱”字了得?在煤矿、码头、工厂……  相似文献   

15.
王勇 《人大研究》2008,(8):F0002-F0002
“利维坦”(Leviathan)是《圣经》中述及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名字的音译。霍布斯借此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当然,霍布斯只是推翻了“君权神授”的观点而代之以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并且未能将由人民契约产生的国家——利维坦纳入到完政和法治的框架之内。麦迪逊在其《联邦党人文集》中对利维坦(广义上的政府)的现代角色作了一个精彩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白朴(字仁甫)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明皇李隆基宠幸杨贵妃故事为中心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7.
国人常戒不要忘本.蜀民老祖宗是“开国何茫然”的蚕丛及鱼凫,后有“教民稼穑”的望帝杜宇及治水有功的鳖灵开明帝.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被奉为华夏民族的始祖,既是血缘之脉,也是文化之宗,即汉文化肇始的代表人物.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黄帝使歧伯尝百草发明医药,又令苍颉取象鸟迹,创文字书契,或上栋下宇筑宫室,刳木为舟,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济交通而利天下.另有“构木为巢”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养牺牲以供庖厨”的伏羲氏等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的代表,由于当时无文字记载,其活动情况或淹灭或在历史传说中被逐渐神话.史载“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黄帝始去皮服为上衣”.中国人穿衣原自黄帝始,人类有了衣裳才有了真正文明的活动进程.而其最初之功者正是“黄帝妻螺祖”(《山海经》).嫘祖为古西陵氏女,她栽桑养蚕,按《淮南子》说法是为黄帝制衣.《蚕经》也谓“劝蚕稼,亲蚕”始于螺祖.司马迁《五帝本纪》正经述及螺祖嫁与黄帝作正妃.晋《华阳国志》谓“蜀之为邦……婚姻则黄帝婚其族”,肯定了黄帝妻是四川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蜀西陵氏女为妻自  相似文献   

18.
不平则鸣     
司徒伽 《前进论坛》2009,(11):58-58
闲读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见其有质疑唐代韩愈之条,不禁莞尔。韩公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呜。”(《送孟东野序》)洪迈生疑:“韩文公《送孟东野序》云:‘物不得其平则鸣。’然则其文云:‘在唐、虞时,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之以鸣,夔假于《韶》以呜,伊尹鸣殷,周公呜周。’又云:‘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然则非所谓‘不得其乎’也。”他认为,为不公平事而愤慨是常理,然而皋陶、大禹、伊尹、周公等“善鸣者”皆为声名卓著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评估制度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360号)和《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暨启动“敬老爱老助老工程”的意见》(民发[2012335号)等文件精神,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养老服务评估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魏敬群 《春秋》2013,(1):20-22
张景械(字亦轩)是济南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光明日报》有文章《墨香常惹念先贤》称:“张亦轩先生是济南的大雅之士。”日本汉学书道家石桥鲤城因亦轩先生饱学博识而对其有“布袋”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