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事业的人士共同关心的一个课题。近些年来,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人权问题上的挑战,我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理直气壮的应战。同时,也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开展了积极的人权对话,求同存异,为促进和维护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本文拟就人权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罗豪才 《人权》2008,(3):4-6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诞生60周年。《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专门性文件,对于唤起世界人民的人权理想、指导和推动国际人权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献。60年来,在《世界人权宣言》的激励下,国际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权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进入21世纪,发展和安全在人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耿庆彪 《前沿》2005,(4):12-14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尖锐对立和根本分歧的一个焦点问题。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为指导,从维护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捍卫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人权的角度出发,对人权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人权应是绝大多数人的人权;人权必须让位于国家主权;实现人权是社会主义题中之义;实现人权必须健全法制;解决世界范围的人权问题,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4.
《人权》2003,(1):59-60
《人权》杂志是中国人权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权威性中央级刊物。杂志以新颖、生动的栏目和客观、公正的评论,先导性地刊载中国各地最新人权信息,聚焦中国人权发展和国际人权斗争热点、难点话题,权威性地剖析当代中国人权理论前沿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前瞻性地阐明中国和国际人权发展的趋势。杂志以中、英文两种版本面向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是广大干部群众解读人权、探讨人权的一个重要园地,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人权的重要窗口。《人权》杂志创办一年来,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5.
《人权》2001,(1)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民间社会团体。 宗旨是发展和完善中国人权事业,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在人权问题上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共 同推进世界人权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6.
王晨 《人权》2011,(6):4-5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将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人权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韩振峰 《人权》2004,(4):44-47
人权问题是世界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今国际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极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论调,借以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针对一些西方国家的这种人权外交,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对人权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8.
国际人权法视野下的人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盛开 《人权》2006,(6):42-46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路易斯.阿博尔(Louise Ar- bour)在2004年“世界人权日”发表声明说,人权教育是推动“人人享有人权”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是发展人权文化的基本手段,是促进平等和促使人民在民主机制下参与决策的工具,也是防止侵犯人权和暴力冲突发生的一种投资。人权教育受到联合国专门性人权机构如此重视,与其赋权特性以及其在人权体系中的功能价值密不可分,也是其实践效果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的最大“热点”之一。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人们都在关注着人权,议论着人权,追求着人权。 1985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外国朋友时多次谈到人权问题。他说: “什么是人权?首先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5页) “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同上,第331页) “真正说起来,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贫穷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权经常被他们侵犯。他们那一套人权、自由、民主,是维护恃强凌弱的强国、富国的利益,维护霸权主义者、强权主义者利益的。我们从来就不听那一套,你们也是不听那一套的。”(同上,第345页) “西方国家说我们侵犯了人权,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侵犯人权。美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中国人伤亡了多少?美国支持南朝鲜进行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了多少?还不说一个多世纪以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包括美国在内)的侵略使中国人民遭受的损失有多大!所以,他们谈人权是没有资格的。”  相似文献   

10.
2002年3月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2001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肆意歪曲,大兴讨伐之师,而对其自身的人权问题却视而不见。事实上,正是在美国,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一、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美国社会充斥暴力犯罪,人民的生命、自由和人身安  相似文献   

11.
维护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士球 《人权》2007,6(2):32-34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世界需要具备许多必不可少的条件,遵守国际人权法,维护和促进人权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人权问题本来属于主权国家管辖的国内问题 ,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频繁的国际交往 ,特别是帝国主义国家奉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实行惨无人道的掠夺政策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进行的灭绝性的大屠杀 ,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公愤 ,保护人权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 ,使人权问题由国内扩展到国际关系领域。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中指出 :“为挽救今后世世代代 ,使其不再遭受我们今世两次经历给人类造成无穷痛楚的战争灾祸” ,“重申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男女平等权利及大小国家平等权利的信念”。从此 ,尊重人权和主…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周年,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继续取得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在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和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情况下,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人权状况保持了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一、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中国是一个拥有12.5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维护和促进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始终是中国在人权方面的首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将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经济,使国民经济以年平均增长9.6%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任明建 《前沿》2013,(3):91-93
中美自从正式建交以来,人权问题越来越影响着两国正常关系的发展,而很显然,中美人权分歧是导致中美人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是两国国家利益的斗争,因此,中美人权观的分歧是多方面的,其原因也呈现出多层次性。要缓解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解决中美人权观的分歧,需要两国政府及人民的不懈努力,这将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世界人权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豪才 《人权》2009,(6):4-6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人权保障问题。“人权”是个伟大的名词,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和追求。61年前,《世界人权宣言》公开发表,宣称要“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努力打破自近代以来的欧洲人权中心主义和当代美国人权中心主义话语体系的垄断格局,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权话语体系,是实现中国人权文化自觉和人权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构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既不同于一切西方世界的人权话语体系,但批判吸收了他们一切积极合理因素;也不同于一切过去传统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但吸取了其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它应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相统一的新型人权话语体系。我们认为具体表现为"五个应当"。  相似文献   

17.
<正> 从一种纯粹的思想观念发展为政治纲领再到宪法原则,并最终为各部门法加以具体确认,人权经历了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而作为此过程最终归属的法定权利的人权,则是随着国家和法的存在而存在的。因此,在阶级社会里,人权问题主要是一个法律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和人民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对人权进行了切实的保护,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法,其他各种基本法律及单行法律法规为具体保护措施的严密的  相似文献   

18.
<正>贺海仁著《法人民说》结合中国法治进程对人民主权论进行了法哲学阐释。作者用法人民这一术语整合自由、人权、民主、公正、平等、法治等现代性概念,确立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最高地位,构建国家权力来自人民、通过人民并为了人民的法理学。一、"法人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立场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哲学概念。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法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和精髓,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原则,也是一种法律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国家治理理  相似文献   

19.
罗豪才 《人权》2013,(4):2-3
人权不是孤立的,而是置身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网络之中,是社会中的人权,人权保障离不开一定的内外环境和制度安排。早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即指出,"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人权的实现不只包含了对权利本身的主张,也包含了对一种有利于人权发展的环境的要求。创造一种有利于人权充分实现的秩序,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是我们人权保障工作的重心。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在《世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标榜“人权”的国家,把人权问题看得很重,甚至喜欢对别国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也许是在最基本的人权即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上美国已经觉得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所以有很强的优越感,甚至忘记了一些落后国家正在为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奋斗。这样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差异,也影响了美国就自己国家在人权方面的种种问题认真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