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产出规模、人口效应等五个方面对江西省2004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同时运用Tapio模型对江西十大产业部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分析二氧化碳变化对于经济发展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江西省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以能源产业最为明显,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仍低于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率,各工业部门低碳发展虽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处于发展程度较低的不稳定状态,因此江西省工业要实现低碳发展的绝对减排仍存在一定压力。  相似文献   

2.
薛建春  曹力博 《前沿》2023,(1):70-79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一带一路”陆路通道的关键地带,沿黄河流域城市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能源的生产与消耗,实现经济、能源、碳排放三者协同发展是尽早实现黄河流域“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测算黄河流域9省区2010-2019年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借助脱钩模型分析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黄河流域整体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具体到各省区,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的碳排放量逐渐上升,甘肃、四川、河南、山东的碳排放量随时间变化不大;内蒙古的碳排放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余省区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脱钩状态方面,黄河流域整体脱钩状态相对不错,甘肃、四川、河南的脱钩状态均为强脱钩及弱脱钩,比较理想;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增长是黄河流域能源碳排放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对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引起的碳排放变化为负增长,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引起的碳排放变化为正增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碳足迹测定的方式首先对长江经济带11个主要省市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效率和碳排放压力四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湖北省服务业低碳水平;同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湖北省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北省服务业低碳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大上升空间;就影响因素看产业规模与能源效率和与湖北省服务业碳排放呈现强关联,能源消费结构与人口效应和湖北省服务业碳排放呈现中等关联;湖北省有待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提升能源消费效率两个方面,提升服务业低碳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序演变、影响因素与管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  代霞 《求索》2015,(1):111-115
面对资源消耗和生态恶化几近极限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对能源消费总量提出了明确的控制目标,显示出中国政府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决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意志。尽管在不同年份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有所起伏,但是近3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量持续增长,能源利用方式依然粗放,业已成为能源消费世界第一国度。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受到经济规模增速、产业结构构成、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发展等主要因素影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要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应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考核办法、实施碳排放交易、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低碳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01-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验证农村居民健康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省域农村居民健康生产函数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研究收入差距对省域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省域农村居民健康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相邻省域农村居民健康产出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及空间误差冲击效应;相邻省域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误差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6.
黄国庆 《求索》2013,(2):14-17
采用改进的SBM模型测度能源与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省区的环境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中国环境效率的空间联系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自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效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看,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处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失衡状态,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环境效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体现为一种空间趋同效应。国有(控股)企业比重、资本深化及工业能源结构对环境效率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3到200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和GDP都有双向因果关系;FDI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了世界七大地理板块国家碳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特征,并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能耗强度、能源碳排放、能源结构等几方面,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在大部分地区呈现出递减趋势,特别是北美洲、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板块的降低趋势明显,碳排放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能耗强度的影响;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具有高而降低快的特点,需重点从能耗强度与能源结构方面入手,以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江  李颖嘉 《求索》2011,(12):42-44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中,工业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大,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非工业部门则对电力较敏感;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的出现、新能源的推广,推动了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传统的内在联系。应对思路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协调经济建设和能源建设、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中国各区域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石其  赵伟  潘爱民 《求索》2014,(11):59-6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影响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刻画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污染影响效应的省域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因其生产率偏低而增加输入城市工业污染排放的总体水平,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集中又可以形成对工业污染减排的全局空间改进效应,并且该效应与农村劳动生产率偏低没有显著关系。从减排机制来看,工程减排绩效并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显著的区域直接减排和空间改进减排等双重效应。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出与转入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集聚协同,以结构减排为主导、改进工程减排与技术减排机制,建立合理的全面减排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中国发展》2010,10(6):9-1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十分必要和紧迫,但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技术水平落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等严峻挑战。该文在详细分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云燕  张彪 《中国发展》2013,13(2):18-22
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是中国的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较多。该文以钢铁行业为例,提出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布局不合理已严重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行业能源消耗巨大,经济效益较好,对循环经济的示范效应明显。因此,开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该文建议必须完善重点行业的产业组织政策、结构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推动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该文指出,低碳经济理念的兴起缘于人们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的重视,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标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期持续的发展能力。面对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路径选择上要体现出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何锡华 《思想战线》2002,28(3):30-33
农村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产生的不良后果 ,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正确认识云南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这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的现实问题 ,更要立足于解决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生产力区域布局、农产品转化和农村城镇化等重大问题。为此 ,应立足于云南省的资源优势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进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有极大的需求,煤炭资源在能源实际消耗中占70%以上。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族地区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民族地区煤炭产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却存在诸如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问题频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多种问题。推进民族地区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以外部成本内部化促进煤炭产业环境保护,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煤炭产业安全生产,以组建大企业集团促进煤炭产业结构升级,以整合技改促进煤炭产品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能脱离当今世界文明形态演进这个大背景,仅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目标是不够的。中国的基本国情、国际环境、国内外的发展态势,都说明在工业文明框架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应对挑战,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应当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目标。为此,要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初级阶段,并在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尽早开始“消费转型”等方面形成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目标相配套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铝工业是公认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的产业。能源问题是制约广西铝工业发展的瓶颈。在节能减排背景下,广西铝工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文章分析了广西铝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其碳源特征,提出向"水能→水电→铝液→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一体化方向发展低碳的循环生态型的广西铝产业。  相似文献   

18.
王敏  王传远 《中国发展》2012,12(1):7-10
该文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污染状况分析了“蓝、黄”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蓝、黄”经济区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即加强政策引导和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加碳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增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低碳交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交通设施建设发展迅猛,机动车辆随之增加,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该文以北京市2005年至2010年居民出行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低碳交通模型,预测在不同情景模式下各交通方式的发展情况,对不同交通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及零污染的自行车等交通是北京市实现低碳交通的必然趋势,并提出北京市未来实现低碳交通发展战略及政策治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英  张浩良 《中国发展》2012,12(2):60-66
研究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对于广东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该文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三种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聚类进行实证分析,对广东21个地级市进行空间布局模式的划分,并从布局机制、布局模式、布局区位以及布局策略等方面为科学布局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