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网络行政伦理规约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厘清网络行政伦理规约中的"网络行政应然"与"网络行政实然"之辩,分析认为制度安排是连接"网络行政应然"与"网络行政实然"的中介。然后通过列举网络行政伦理规约过程中制度缺位的表现,对有关制度缺陷做了分析,最后从电子政务技术控制阶段研究了网络行政伦理规约的制度安排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嘉平  韩羽 《公安研究》2014,(6):51-53,94
"网络推手"又名网络营销策划师、网络推客或网络公关。加强对"网络推手"的管理工作,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双管齐下,加强网络舆情监督与引导,严格落实信息安全审核制度,逐步建立注册实名制度,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网络推手"的积极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3.
缪锌 《人民论坛》2014,(12):167-169
"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影响了"网络言论自由"权利的实现及行使。厘清"网络语言暴力"释义、存在形态及形成原因,指出其社会危害性,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其实质,进而探寻解决之道。"后网络言论自由时代"下的网络言论自由应建立在网络相关立法的基础上,依靠精神文明建设和网民素质提升,仰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行业自律,更加保护而非限制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4.
何菁 《电子政务》2011,(11):9-15
从网络反腐的视角,对网络正义诉求责任伦理的建构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对网络正义诉求的主体性状况进行伦理审视,深入剖析了网络诉求主体的"自我"与"失自我"、"个性化"与"失个性化"的双重性特质,提出必须要建构一套正当、公正并具有前瞻性的伦理规范和相关制度,以明确规约网络正义诉求主体的诸多责任;其次,指出网络正义诉求的前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部分省、市、区的党政"一把手"网络听民意已成为一种政治现象。上海市长韩正、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地方要员脱口而出的"潜水"、"打好铁"、"织围脖"、"拍大砖"等时尚的网络用语,让广大网民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6.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舆论的主要场所。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网络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甄别能力不强;网络舆论引导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首先要明晰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和特点,建设科学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时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占据网络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7.
“网络暴力”行为主体特质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孺 《求索》2010,(12):140-142
互联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已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网络社会里,政治参与方式、传统的权力结构与分配机制都发生了转变,这拓宽了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渠道,公共生活的议事模式也由此从相对"精英主义"的架构转为了一种相对"大众主义"的结构,整个议事过程中的草根性与"年轻化"得以凸显。然而,网络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一些有悖于德性的甚至违法的言论或行为显现并迅速传播,"网络暴力"由此形成。"网络暴力"侵犯了当事人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或精神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尤其是网络监管部门的重视。我们无意解决网络暴力的监管问题,本文的要旨在于分析"网络暴力"行为的主体特征,为监管部门的相应决策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行时代",草根阶层在对涉警负面事件表达态度和倾向时,往往自发地啸聚于网络街头,掀起舆论狂潮。受网络技术和公众道德水平的限制和制约,网络草根啸聚游走在"民意表达"与"民意裹胁"之间,成为影响当今社会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社会压力的释放和缓解,有助于社会在动态中保持和谐与平衡;另一方面,它又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刺激因素,极易诱发现实社会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曾竞 《前沿》2014,(17):64-67
网络文化异化是主体过度利用自身创造的网络文化,导致对网络文化的高度依赖,使网络文化原有的内涵目的与功能发生扭曲和颠覆,演化成为与主体相背离的异己力量。目前,网络文化呈现出媚俗化、娱乐化、浅表化、粗俗化、交往虚拟化、暴力化等异化现象。分析网络文化异化的原因,需要着重挖掘主体根源。主体的私欲膨胀与趋利生产、享乐本能的放纵与人生意义的丧失,加之主体性的缺乏导致人与网络文化关系的颠倒,以及网络公共理性的缺失等原因造成了网络文化异化。消除异化现象要培养主体"内省"和"慎独"的道德自律精神,培育网络公共理性,弘扬人文精神。网络媒体应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以"无害原则"作为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为网民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大众化是一个科学命题。网络对推进"中国梦"的大众化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拓宽了"中国梦"宣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中国梦"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上不良信息等也趁机侵入,给"中国梦"的宣传带来挑战。为此,应当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加强网站等平台建设、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中国梦"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不确定性及评论的主观性,造成信息的经常性异化或失实,而产生负面效应。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原因和负面舆情的影响,并代入"品牌传播"、"人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等有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有效地应对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2.
龚克 《传承》2012,(9):48-48
正视网络及其作用是今天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依然有不少领导干部对网络充满误解,往往以网络上的一些乱象为口实,忽视网络的监督威力,忽视网络对于提高执政水平、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才出现了"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的雷人雷语,才出现了"僵尸微博""千日一面""该页无法显示"等互联上的面子工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大踏步的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不仅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也极大的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虚拟、开放等特性,它在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行为失范、网络文化价值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在网络空间中,"他律"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外在监督制约机制很难建立。强调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推崇儒家传统文化的"慎独"、"仁爱"境界,对于网络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界 《今日海南》2016,(1):26-27
政府与百姓间网络互动已不是新鲜事.每年"两会"期间的"我有问题问总理",总是炙手可热.海口市最近借助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的形式推动"双创"工作,收到良好效果.时至今日,网络问政方式已从最初的信息发布、电子邮件、在线留言,发展到政府官方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技术轮番升级,花样不断翻新,效果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陈柏福 《求索》2010,(11):48-50,92
基于笔者提出的柔性契约理论分析框架,论述现代网络组织间的"契约柔性"和现代网络组织内的关系性"柔性契约",从理论视角对企业契约理论研究中的"柔性"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初步将其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柔性契约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6.
案件所关涉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加上公众对司法公信力有所质疑,使刑事案件愈来愈易引发网络舆情。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影响到具体案件司法公正的实现和我国社会主义刑事法治的完善。司法机关只有充分了解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根据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特征,司法机关应在坚持司法独立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三步走"的方法完善舆情预警机制,并对网络舆情的非理性做"两个层面"上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化解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可谓"公民网络围观年",重大新闻事件,无不在网络上引起焦点关注,从而被"围观"。 网事并不如烟,在此择要盘点。 一、强拆  相似文献   

18.
龙玉平 《公安教育》2013,(10):30-32
"处处都是媒体,人人都是记者",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每天都在执勤执法,时时处处都是网络舆情关注的重点、焦点,稍有不慎,就会处于网络舆情的"风口浪尖",就会出现网络舆情危机和警务危机,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4,(5):96-96
张菁在《传播与版权》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早已进入千千万万网民的生活,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也不断涌现新的特点。特别是在web2.0模式下互联网应用赋予了用户更多更大的聚合、分享、交互的空间。其中,以微博为代表的用户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围观"普遍化了,这样的"围观"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中发挥出日益凸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北坪 《传承》2012,(5):76-76
"网络求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发达的情势下,网民凭借网络技术和手段向社会寻求帮助的一种新的求助方式。随着我国网民数量在较短时间内呈几何数量增长,"网络求助"由此也逐渐演变为当代人求知、求助、求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