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新加坡曾经历过相当长的腐败高发期,从殖民时期开始一直到1959年李光耀领导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前,贪腐现象都十分猖獗而普遍,几乎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一、新加坡走出腐败多发期的历程殖民地时期的新加坡,腐败现象比比皆是:政府公务人员和执法、司法官员的贿赂活动十分猖撅,贪污,尤其是有组织的贪污非常普遍,政府官员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司空见惯。人民对那些肮脏的政治家和公务人员已失去信心。据统计,从1845年到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貫深切同情和坚决支持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視、爭取独立和自由的正义斗爭。基于这一立場,中国政府从一九六○年七月起断絕了同南非殖民当局的一切經济貿易关系。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中国国际貿易促进委員会在給南非統一陣綫的复信中,說明了中国政府的上述立場。最近,非洲独立国家首脑会議强烈地譴責了南非殖民当局残暴的种族歧視政策,并  相似文献   

3.
引领社会思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新加坡自独立以来,长期面临西方和国内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多样化思潮冲击。在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发声的复杂环境中,新加坡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社会思潮引领之路,对我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新加坡社会治理概况(一)建设一视同仁的多种族包容社会新加坡很小,建国总理李光耀曾经说,一个小岛想成为一个国家是政治上的笑话。但是,这么多年来,新加坡的社会治理已举世闻名。新加坡建国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种族和谐问题,相比于中国56个民族,新加坡只有三大种族。但是不同于中国少数民族基本上是住在一个地方,新加坡的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每天都在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居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在建国初期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东亚、后发展国家和欧美为不同的坐标,把新加坡模式放在全球政治发展模式中进行审视,从而对新加坡的政治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定位,指出在夺取政权的方式上,新加坡是民族形态的政权更替并是以开展大规模群众斗争的方式取得政权的;在治理方式上,新加坡是在基本保留英国殖民当局治理方式的基础上对其逐步进行了民族主义的改造;在政治体制上,它在保留西方体制外壳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种软权威主义体制;在经济模式上,新加坡自独立之初就没有断绝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并在国内推行市场化道路。这种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的发展模式对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何跃  何琍 《思想战线》2001,27(4):111-114
全球化与种族冲突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两大热点,也是各国重点研究的课题.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全球化在给西方大国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结构,触发了多层的种族矛盾,使脆弱的民族融合分离,民族分离主义泛滥.全球化是种族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全球化冲击越大的国家和地区种族冲突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美国毒品控制史可主要分为"古典时期(Classic Era)"与"毒品战争(War on Drugs)"时期①。"联邦麻醉品局"与"联邦缉毒署"则是这两个不同毒品控制时代的代表性执法机构,二者既有历史的连带性,又富有特殊的时代特色。不同时期的法理依据及其所处时代的美国内政外交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左右了二者的地位与影响力变化。联邦禁毒执法机构的历史性演变,一方面显示了美国毒品控制的曲折进程,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不同时期执法机构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各自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华 《理论月刊》2007,(11):87-89
中国社区服务经历了从福利服务到区域社会性服务、从区域社会性服务到社区服务业、从社区服务业到社区公共服务三个大的发展和转折时期。在社区服务前十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期的探索阶段,积累了经验,也走了一段弯路。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是新加坡历史、文化以及时代背景等因素共同影响的产物,其形成历经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体观之,新加坡"共同价值观"主要蕴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四是协商共识,避免冲突;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五个方面相互联结,互为支撑,旨在维护新加坡国家的统一以及种族、宗教的和谐发展。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教育已逐步形成一条面向全体国人,由执政党与政府统领,学校、家庭、社区、新闻媒体和法律部门共同推进、凝聚合力的培育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10.
星华义勇军是太平洋战争时期,在新加坡保卫战中新加坡华侨团体广泛发动民众,众多热血华侨青年响应号召,志愿组建的一支华侨武装。由于这支抗日队伍规模不大,加上战后英国殖民当局对这场失败的保卫战讳莫如深,导致这段辉煌的抗日历史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实际上,星华义勇军在新加坡华侨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点燃了马来亚华侨抗日的星火,是日后马来亚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加納阿克拉恩克魯瑪总理轉非洲独立国家会議我謹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热烈地祝賀非洲独立国家会議的开幕,祝会議在反对殖民主义、爭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反对种族歧視、增进非洲各国人民友好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業上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历史大变动时期。人类历史进入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以来,本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战争的浩劫。帝国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冲突,造成了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欧亚等十几个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汹涌澎湃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冲跨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巍然崛起。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潮流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产生了两个显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长期的战斗历程中,统一战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大的发展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念变迁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大革命时期的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博弈与冲突;抗日战争时期的两种核心价值观念的整合与升华;解放战争时期核心价值体系的萌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贯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始终;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构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体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伟大的革命实践观念推动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化和发展。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念已经构成一个初步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里程碑》和《无花果》为回忆与记录日据时期台湾知识者生存挣扎及精神困惑的有代表性的自传体文本,均涉及殖民社会及战争状态下的民族冲突及国家认同问题,《无花果》并将这一问题导致的困惑延续到战后初期。两部文本在时间上共同完成了较为完整的对战争及冲突过程的回顾;空间上亦涉及台湾、大陆和日本,以及从台湾立场出发对三者复杂纠葛的观照。本文拟引入对民族主义的分析和研究成果说明上述文本呈现的民族意识的多重面向和变化,包括:在对抗和冲突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来源于民族文化传统、个人体验和台湾独特的历史境遇;这种民族意识可以成为抵御异族压迫的精神动力,也可能在民族内部政治文化冲突中被削弱;台湾殖民社会复杂性导致民族内部“他者”的形成;由于特殊的历史政治状态,在民族冲突下形成的民族意识或民族主义思想并未发展为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历史记忆可能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改变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蒋渭水是日据时期台湾本地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经历总督府医学校、文化协会、民众党三个人生历史阶段,其反殖民斗争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政治上定位于中间偏左派。在为争取台湾人政治权益而斗争的同时,蒋渭水身上还体现出广大台湾民众所具备的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抵制殖民同化政策的坚韧民族性格,历史的事实足以证明所谓日据时期台湾社会走向“脱中国化”的“台独史观”是多么的荒谬。  相似文献   

17.
1872-1874,从谋划出兵到中日签订《北京专条》,日本政府的对外目标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留守政府中以外务卿副岛等为代表的“外征派”积极策划一条明确的殖民路线,目标直指略取台湾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甚至台湾全岛;第二阶段以大久保为代表的“内治派”主政,方针转向“慎重殖民路线”,为缓解国内士族的不满情绪,选择发动一场小范围的局部“征台”行动,对殖民略地持慎重观望态度;第三阶段是对中交涉时期,策略变化为以实际军事占领为条件讹取利益,具体而言,以索取军费为主,以在琉球或朝鲜方面谋取利益为辅。总之,日本此次侵台的主要动机并非为解决琉球归属问题,其本质是为了缓解国内情势、带有对外殖民意图的军事侵略。  相似文献   

18.
王伟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104-115
"民族自决"特指被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的权利.它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后逐渐发展演变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并于20世纪70年代非殖民化运动结束后迅速蜕变."民族自决"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使亚非拉广大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实现独立并建立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也是殖民列强对外扩张的主要借口,帝国主义进行利益分赃的重要幌子以及民族分离运动的"合法性"武器.原因在于,它具有浓厚的工具特性、主体含混不清、适用范围边界模糊、理论固有的内在局限以及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理论冲突等.  相似文献   

19.
语言在民族身份认同中具有识别、 构建和强化的作用, 对民族国家往往具有统一和分裂的双重作用。 当代印度独特的语言问题和语言政策对其国内的族群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属印度时期, 英国殖民者力图通过语言霸权达到同化印度的目的, 但却催生了现代印度民族主义。 印度独立后的国家语言规划面临极大的挑战;建国初期推行的印地 语国语化政策加剧了国内的民族冲突;原殖民语言 英语地位的恢复起到了平衡内部族群冲突、 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三语模式 ” 的确立体现了国家语言政策对复杂民族关系 的再一 次妥协。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两股潮流的冲击下, 印度的语言政策和族群关系仍将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0.
萨特一生的哲学思想,大体上经历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力图超越其他哲学家特别是柏格森和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但又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的时期;以《想象力》、《想象的心理学》和《自我的超越》为代表;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