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历史原本就是人与自然不断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邦,有史便有灾,千年灾害千年痛。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显示: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共发生旱灾  相似文献   

3.
梁小平 《前沿》2011,(18):12-16
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公元前431年开始到公元前404年结束,前后持续长达27年,这场战争的旷日持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战争中,双方在力量对比上势均力敌,而且都能巧用策略,这使双方在战争大多时间里处于一种僵持状态,这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旷日持久的内部原因。波斯的介入是这场战争旷日持久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世界历史上是十分典型的,前后共经历了两千三百多年。从它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公元前475年左右到公元前20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二)从公元前209年到公元1628年,即从秦末农民战争到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缓慢发展时期;(三)从公元1628年到公元1840年,即从明末农民战争到鸦片战争前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在中国封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1,(7):1-1
人类社会的历史原本就是人与自然不断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邦,有史便有灾,千年灾害千年痛。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显示: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共发生旱灾1074次,水灾1058次,平均约每3年便有一次。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在人类文明史上虽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战争却给渴望和平的人们 ,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为了探求新世纪人类如何摆脱战争 ,追求长久的和平 ,记者采访了著名史学家、华东师大历史系李巨廉教授。记者 :在已经过去的 2 0世纪 ,战争似乎主宰了一切。从刚踏入 2 0世纪的英布战争 ,到 2 0 0 0年 2月结束时的车臣战争 ,更不用说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及冷战时期的朝鲜、越南、中东战争和冷战后的海湾、科索沃战争 ,等等。您是研究战争史的专家 ,请问对此如何看法 ?李巨廉 :这个问题应该放到整个人类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中去考察。战争是人类…  相似文献   

7.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之重大水灾常造成瞬间爆发性破坏相比,重大旱灾则往往绵延数年,而且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持久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1)
<正>习近平强调——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9.
建国50年中国水环境治理成就与21世纪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玉梅 《中国减灾》1999,9(3):25-30,46
水环境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是自然环境中水的形态、水的质量和水的分布状况。水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但又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祸患。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092次。历史上危害甚重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泛滥范围北到天津,南至淮河流域。洪灾不仅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还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暴雨洪水引起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地贫脊,还导致河流淤积,水环境污染,疾病蔓延和有毒物…  相似文献   

10.
曲文胜 《人权》2002,(4):28-30
2002年7月1日,《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规约”)正式生效,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设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宣告诞生。尽管国际刑事法院(以下简称“法院”)正式运作还需一段时间,但规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向长期以来的崇高理想——通过实现司法正义维护永久和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人类文明史又是一部战争史。无数战火的摧残使人类对和平的渴望愈发强烈。近代以来,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发展都是以防止战争、维持和平为主要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其空前残酷而被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但随后发生的更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这一美好预言打得粉碎。痛定思痛,人类在战后废墟上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和平"以及"怎样实现真正和平"的重大问题。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和平特性的揭示和阐发上。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和平是符合人类本性的生存状态,人本性是和平的基本规定性;在阶级社会中,和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平与战争都是一定阶级政治的体现,不同阶级所追求的和平是不一样的;和平又是各方利益共容性关系的体现,只有求同存异、扬同容异,才能求得和平;和平还是一个具有演进性的发展历程,人类会不断消除战争因素、积累和平功业,为最终实现永久和平创造条件。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和平意蕴,对于人们科学认知和平并以正确途径争取和平,都是极为重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一、开元战事与唐西南屏障的建立七世纪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弃宗弄赞)征服了藏北、西康和青海诸羌部落,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统一。随着吐蕃的外扩,它与唐朝直接接壤,双方利益发生了冲突,战争便成了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公元633年,吐蕃发兵击灭唐的蕃属吐谷浑,唐发兵征讨吐蕃,开始了长达二百年的唐蕃战争。从初期的战争来看,660年至703年,据材料粗略统计,吐蕃侵入唐境或唐附属国约  相似文献   

13.
近来,非典型肺炎流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流行病伴随人类的历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各种疾病抗争的历史,历经各种病毒的磨难,人类从没有屈服,也从没有停止过战斗。由来已久的流行病翻开人类传染病流行史,在公元前369年,中国的《史记》已用“疫”、“大疫”表示疾病的流行,从《史记》起到明朝末年(1647年),仅正史就记载了95次疾病大流行,期间238年有流行或大流行。西方也有多次影响重大的大流行,如公元前4世纪的瘟疫、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鼠疫、14世纪的黑死病等。1658年,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行性…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新世纪、新千年,人类盼和平、求发展但世界并没有完全驱散剑拨弩张的战争阴霾。一超称霸的局面没有打破军事扩张斥全球,军备竞赛呈升级之势,多极化面临挑战。刊发下面一组介绍当今世界军事诸强的文章。目的是让大家深入了解世界军事安全形势的发展状况,以期增强忧患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二战结束后的55年中,美国多次充当“世界警察”,出兵海外,挑起战争。从50年代的朝鲜战争到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从80年代的武装入侵格林纳达、对利比亚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到90年代的海湾战争、空袭伊拉克,…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世界上讲汉语的人口最多,如果按使用语言人口的多少划分,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印地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俄语、葡萄牙语、日语及德语。但是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语言呢?据有关方面统计,地球上50多亿人口每天说的语言种类达6000种之多。德国柏林著名的洪堡大学创建人之一威廉·洪堡曾说过:“每种语言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但是多种语言共存的局面正逐渐打破,据语言学家推算,公元前地球上曾有12000种语言存在,公元元年时降为10000种,到15世纪时减少到9000种,而如今只有6000种。语言学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是战争与和平的世纪。20世纪的上半页,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它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和难以愈合的创伤,至今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苦难唤醒了人类的良知,战争教育了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全人类第一次以空前的团结、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法西斯邪恶,拯救文明,演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凯歌。如今,反法西斯的炮声已沉寂50年,人类从“冷战”中获得了50年相对和平,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了一个新世界。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把人类由机器时代引入了电脑时代。科技革命给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射了一…  相似文献   

17.
和平与战争是两种社会存在状态。长期以来,东西方学者在关注战争问题的同时,对和平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和平与战争一样,也是特定社会政治的继续。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但和平并不等于太平。和平的实现和维持,不仅需要辩证地认识和平的存在条件,更需要和平主体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18.
2400多年前,大约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孙膑生活的年代,古希腊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之间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霸权的战争。两个国家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打到公元前404年,历时27年,这即是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此次战争,雅典虽拥有海上优势,但由于麻痹轻敌、内部矛盾、奴隶逃亡、盟国叛离、财源耗尽等原因,逐渐陷于被动而最后崩溃。斯巴达求助宿敌波斯扩建舰队,增强海军实力,加之指挥官在决战中指挥得当,终于取得胜利并成为希腊的霸主。战后,古希腊雅典将军、军事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96),先后用30余年时间精心撰写了…  相似文献   

19.
漫话十字架     
十字架是宗教信仰的标志。它出现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 ,一般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十字架。古埃及时期 ,十字架是美的象征 ;奴隶社会 ,它是处死奴隶的刑具 ,公元前71年 ,6000名斯巴达克起义者就曾被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近200公里路旁的十字架上。从公元1世纪开始 ,十字架成为基督教信仰的标志。传说耶稣因宣传自己的主张被犹太教当权者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后 ,他的门人宣传他是为救赎人类而死 ,是上帝以其爱子之血唤醒人类的爱心。公元313年罗马皇帝颁布了确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米兰赦令 ,两年后又下令废除十字架刑法。从此十…  相似文献   

20.
译者按:当代著名的英国哲学大师勃特兰·罗素1872—1970年的《人类处于危险中》一文写于1954年底,公开发表于1956年。现在看来,文中的主要思想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基本观点有不少相似之处。所谓新思维主要是谈在核时代对于战争与和平、战争与政治、全人类原则与阶级原则相互关系的新认识。戈尔巴乔夫认为:“核战争不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任何目的的手段。……在全球性的核冲突中,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但世界文明将不可避免地被摧毁”,因而“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改革与新思维》中文版,第177、184页)。而罗素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已提出类似的思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当人类进入核时代时,西欧一些享有盛名的学者和军事战略家最先理解研制核武器这一事件的真正意义,理解核战争的潜在威胁。他们对时代和战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指出要学会按新的方式思维。罗素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认识当时没有为这些国家的政府当局所接受,并且还受到不少权威人士的反对,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却为戈尔巴乔夫在提出新思维时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