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1年9月16日一20日在危地马拉召开。24位科技委员会成员、16位联合国有关组织机构的代表、11个国家减灾十年委员会的代表及有关人士等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 1.联合国减灾十年秘书处关于国际减灾十年的进展报告。 2.介绍了向秘书长提交的“科技委员会年度报告草案”。 3.减灾规划的进展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2.
1993年2月1日至5日,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第四次“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共150余名代表,除22名科技委员会专家和8名联合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秘书处成员外,还邀请了23个国家的国家减灾委员会代表及13个联合国有关机构、政府组织的代表,印度政府派出66名观察员列席了会议。中国国际减灾  相似文献   

3.
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和联合国救灾协调专员办事处(UNDRO)1991年2月11日至15日在曼谷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亚太地区会议。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72名代表和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中国政府有关部委的四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供了五篇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主任梅拉尼先生(Mr.Merani)在会上指出,必须通过提高国家级的管理能力、加强早期预警、评估能力以及充分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办法来使减灾知识得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5,(2):21-21
1994年日本横滨世界减灾大会1994年5月23—27日,联合国在日本横滨召开了世界减灾大会。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代表团、各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科技界代表,共2000多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以下简称“减灾十年”)进行中期审评,总结交流经验,制订今后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会议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协商,通过了最后文件,即“横滨声明”和“建立更安全世界的横滨战略”。这两个文件一致指出:近年来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  相似文献   

5.
“持续发展的防灾减灾对策”国际圆桌会议在柏林召开“持续发展的防灾减灾对策”圆桌会议是由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和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联合组织召开的,1994年1月25—28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有22个国家的55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  相似文献   

6.
“世界减灾大会”概况王昂生,史槐恩(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在日本横滨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于1994年5月27日闭幕。有2000多人出席这次大会,其中包括14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及一批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科技界的代表。以中国国际减灾...  相似文献   

7.
由联合国救灾署与国际电信联盟组织的国际减灾通信特别会议,于1991年5月20日至22日,在芬兰坦佩雷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共27个国家104名代表。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增义为团长,国家计委投资司副司长王武龙为顾问,由交通部、邮电部、航空航天部派员参加的中国代表团一行六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联合国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8.
1999年10月1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的效益”。联合国提出这个主题的目的是总结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各国、地区减灾的经验,以利更深入地开展21世纪的减灾工作。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13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减灾日”座谈会。会议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主持、国务委员、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副秘书长徐荣凯及减灾委成员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40多人出席了会议。司马义·艾买提在讲话中首先回顾…  相似文献   

9.
日本国际减灾大会于1992年11月27日至30日在千叶召开。这次减灾会议是由日本政府国际减灾十年总部、日本国际减灾十年国家委员会、千叶市政府联合召开的。参加这次大会的有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代表共200余人。会议主要是交流防灾、抗灾的新思想、新经验,讨论在易遭灾害国家之间进行有效的知识转让等国际合作问题。进一步探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92年3月16~20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增义和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专家谢礼立出席了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三次科技委员会会议。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伯利兹、小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德国、伊朗、牙买加、日本、俄罗斯联邦、西班牙、苏丹、瑞典、瑞士、突尼斯、英国、美国  相似文献   

11.
1993年6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参加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的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处主任艾罗、朕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常驻代表兼联合国系统驻华总协调员贺尔康及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驻华使节。朱副总理就中国的减灾工作及减灾国际合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与艾罗、贺尔康等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2,(15):60
受日本外务省邀请,2012年7月2日至5日,民政部副部长孙绍骋在日本仙台市出席了世界减灾部长级会议。此次会议由日本外务省、内阁府、复兴厅、国土交通省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主办,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仙台市、一关市、石卷市、福岛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国际减灾  相似文献   

13.
方志勇 《中国减灾》1999,9(2):53-55
1999年2月23日至2月26日,联合国减灾十年委员会亚洲区域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亚洲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亚太经社组织代表共计200多人。减灾委办公室、国家国土资源部、国家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和中国地震局组成的中...  相似文献   

14.
大事要览     
重要会议减轻干旱风险国际研讨会6月27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共同举办的减轻干旱风险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主任萨尔瓦诺以及来自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联合国机构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和代表针对干旱减灾国际、区  相似文献   

15.
减灾动态     
减灾动态联合国召开世界减灾大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国1993年12月21日第48/188号决议,决定于1994年5月23日至27日,在日本横滨召开世界减灾大会。这次大会将完成以下任务:第一,审查国家、区域和国际各层次关于“减灾十年”所取得的成就;第二,拟订...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举行纪念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决议面世十周年座谈会陕西省室鸡市于1997年12月7日举行了纪念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决议面世十周年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协、市国际减灾委、宝鸡文理学院和市级有关涉灾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05,(2):15-15
2005年1月18日-22日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神户召开。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外交部、民政部、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和专家组成。会议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不仅积极参加各类会议,并在大会一般性会议、印度洋海啸特别专题会议、亚洲区域会议和专题会议上进行了发言。李学举部长在参加世界减灾大会期间,先后会见了白俄罗斯驻日使馆白特亚诺夫斯基临时代办、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萨尔瓦诺主任、日本村田防灾担当大臣、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莫里斯执行干事、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艾格兰德副秘书长、澳…  相似文献   

18.
关妍 《中国减灾》2015,(7):25-26
<正>2015年3月14日—18日,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仙台召开。这是国际社会在减灾领域自2005年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以来的再次聚首:来自187个联合国成员国的2800名政府代表,42个政府间组织、236个非政府组织、38个联合国机构和私营机构的3700余名利益攸关方,共计65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不仅如此,来自国际社会的14.3万名代表参加了公共论坛,各国媒体也派出900名获得认证的记者出席并报道本届大会。  相似文献   

19.
1999年7月5-9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上,许多国家的代表总结了通过高技术应用所取得的减灾成果,如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前及时的预警,使35万人免受火山灾害,孟加拉国1977年一次飓风死亡7万多人,而1997年由于及时的预警,同样强度的飓风只死亡400多人。联合国秘书长柯菲·安南在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指出,国际减灾十年的计划不能就此停止,对于灾害要从反应的文化变成预防文化,预防更符合人道,也更节省经费。预警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灾害已失去纯自然的含义,贫困使灾害加剧,全世界90%的灾害…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一年十月七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民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共同举办了“纪念国际减灾日暨赈灾答谢招待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同志、新华社港、澳分社代表,部分减灾防灾专家、在京的捐赠单位代表、部分省驻京办领导同志及在京的联合国驻华有关机构和部分驻华大使馆的官员等计200多人;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国际减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