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动态扫描     
《台声》2016,(24)
正"道行天下·青城山祖天师巡台祈福"活动在台举行11月19日至30日,由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四川省道教协会与台湾高雄道德院联合举办的"道行天下·青城山祖天师巡台祈福"活动在台隆重举行。成都青羊宫供奉的道教至高尊神——太上老君,青城山祖天师、江油金光洞中坛元帅——三太子哪吒神像赴台,在岛内全境巡游。江油陈塘关、乾元山金光洞、翠屏山哪吒道观负责人等一行8人护驾哪吒神像赴台巡游,开展民俗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
青城山旅游经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文化观光旅游,是青城山景区旅游的文化主线,是青城山旅游产业的“魂”,应贯穿于青城山旅游产业和产品开发之中  相似文献   

3.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据传,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1900多年,道教在这里也就延续了1900余年。天师府,亦名“太真人府”也叫“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的地方,不仅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和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办公衙门”,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对海外道徒授的宫观。天师府位于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上清千年古镇,是我国现存的封建王朝大府第之一,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被誉予“道教祖庭”名扬海内外,被列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紧临都江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自古以来,青城山就是骚人墨客的流连往返之地。他们或题壁,或书额,或吟诗,或绘画,留下了众多的墨宝,而在这诸多的名人中,在青城的时间住得最久,给青城的遗老留得最多,对青城山的感最为丰富深厚的,当首推国画大师张大千了,张大千与青城山。可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青城山1938年夏,张大千冒险逃出了北平(今北京)沦陷区日寇的魔掌后,辗转经天津,上海、香港、梧州、桂林、回到了大后方四川,同年秋,他即率家人上了青城山,青城山幽雅恬静的人文环境和…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6,(8):50-55
中国在世的年龄最长的老道,成都道教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道长之一,都江堰二王庙、青城山上清宫等宫观的一手恢复者——集这些特殊身份于一身的百岁道长,如今就隐居在青城后山。2006年8月14日,记者专程来到青城后山深处,拜访了这位101岁高龄的道长蒋信平。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四川青城山素有“天下幽”的美誉。又是道教福地,是我们全家人想往已久的地方。2002年春节期间,我们全家人将去青城山游览,其中参访道门是一项内容。可是,我们对道教知之甚少,不知道教有哪些禁忌,特请教你们,不甚感谢。福建省厦门市宏达实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都江堰市因堰而名,因水而兴,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6亿元,财政总收入31亿元。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都江堰市因堰而名,因水而兴,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6亿元,财政总收入31亿元。  相似文献   

9.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大气磅礴的山水、空濛神秘的道教文化……今年春节前夕,在南宁一家艺术馆会所里,一场名为"冰神艺术:青城画派创始人李茂槐画展"中,一幅国画长卷《中华国宝天府吉祥图》尤为引人注目,画面上将九寨沟、都江堰、成都平原、青城山、乐山大佛等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山水连接起来,结构独特。此次画展,共展出四川籍画家李茂槐个人新作60余幅。为促进川桂书画界的交流学习,让广大读者领略青城画派作品的道学韵味,本刊特刊发其作品。  相似文献   

10.
“心”“道”是中国道教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道教从产生之时就注重对它们的阐述。隋唐时期 ,道教出现向老庄复归的思潮 ,外丹服食屡试不验 ,佛教兴盛 ;宋明时期 ,理学繁荣。这些都为道教理论探讨的转变准备了思想基础 ,也促进了这种转变。作为道教的主要派别 ,自隋唐起 ,天师道徒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顺应三教融合趋势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意道教哲学理论的提高。本文就此分析了宋以降天师道的几个代表性人物的“心”“道”思想。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月1日零时,存放在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嗣汉天师府内的御赐古钟,为新世纪首次鸣响。海内外政要及社会各界人士数千人参与并见证这一盛事。与此同时,由千人签名、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平安符被送往中国道教历史博物馆永久保存。此次活动由江西省鹰潭市海外联谊会主办,嗣汉天师府承办,宗旨是“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心系祖国、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寄望民族复兴的情感。位于鹰潭市上清古镇中央,背靠华山,门临泸溪,依山带水,气势雄伟的嗣汉天师府,为王府式建筑群,是63代天师生活起居和…  相似文献   

12.
道教再领风骚李富根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天师祖庭,江西的龙虎山正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在1994年10月下旬举办的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活动周期间,斋醮大演、玉皇大帝圣像开光大典、道教科仪法事表演,特别是"龙虎山天师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海内外60余名...  相似文献   

13.
张陵五斗米道与西南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张陵创建天师道和张鲁政权 张陵(34—156),东汉时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明帝时(58—75)曾为江州(今重庆市;巴子国都)令。后隐居学道。顺帝时(126—144)偕弟子修道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西,即青青城山东南岗)。永和六年(141)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创立“天师道”。《后汉书·刘焉传》:“张鲁祖父陵,顺帝时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在《三国志、张鲁传》里:“符书”作“道书”。显然  相似文献   

14.
何仲 《北京观察》2005,(10):42-45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始源于黄帝,发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  相似文献   

15.
北京有一座宏伟而古老的道教宫观白云观,这里不仅是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庭,也是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道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信仰传统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上古时代,正式形成于公元一至二世纪的东汉末,由沛国人张陵(即张道陵,34──156)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的最早形式。后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张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道教尊春秋时代道家思想家老子为道之祖,奉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立教,以道垂化,以道正心,以道养生,以道济世,以道为尊,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同…  相似文献   

16.
道教作为汉民族的本土宗教,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道教宫观作为道教徒从事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道教思想的物化载体,为虚无缥渺、变幻莫测的神仙道学留下了一点现实的踪影。本文粗略勾勒了历代道教宫观分布汉唐道教发展的轨迹。1.天师道宫观。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信仰,与中国上古的神话传说与神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教兴起后,古史仙传中记述的名山五岳之列仙神迹,遂成为道教信仰的重要资源,道教宫观的起源被上溯到黄帝修仙之崆…  相似文献   

17.
龙虎山纪游     
我国东南的江西省贵溪县有一座富有神奇色彩的龙虎山。这里景色秀丽,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一千八百年前汉末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创建道教的胜迹,而且还发现不少已有两千年历史的神秘岩墓。从江西去福建的铁路过龙虎山侧,在车上可见群山之上被喻为龙与虎的两峰对峙着;龙山蜿蜓蜷曲,虎山挺拔崛起,山势如龙腾虎跃而得名龙虎山。据史书记载,当年张道陵(张天师,三四——一五六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最後才选定雄奇的龙虎山修炼神丹三十六年,创建道教,从学者上千人。以後他带弟子去四川,而第四代天师继位後,又回到龙虎山,直到第六十三代。在历代王朝的支持下,道教得到迅速发展,从唐代(六一八——九○七年)以来先後在此建起七十  相似文献   

18.
内乡奇景──玄山玄山位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南缘的内乡县七里坪乡蚌峪村,海拔1600米、山青水秀;风景施丽.传说玄山乃道教圣地。武则天当年篡权夺位又被薛氏兄弟推翻,重扶二主再立唐室,惠宗即位数年.让子玄宗,便脱离红尘,入玄山修身.用菊炼丹。据记载山上曾庙...  相似文献   

19.
论过山瑶道教的科仪来源和教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过山瑶道教经书和田野资料 ,认为其道教科仪主要来源于梅山派和闾山派 ,天心派、龙虎山天师派、茅山派等道派对之也有一定的影响。符派道教的教义与过山瑶固有的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分别融合后 ,形成了以瑶族化的成仙信仰和济世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过山瑶道教教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世菊 《思想战线》2003,29(4):80-84
在道教文化日益走出圣殿、与世俗文化结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今天,道教文化这一独具中国特色又极具旅游价值的文化产物已被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影响。许多道教名山和宫观在开展该项活动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开发其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道教文化价值,重点开发了山上的著名宫观,从而形成了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道教文化名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