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多元文化为大学生个体发展、价值选择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广阔的空间,也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十大嬗变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嬗变凸显了时代跳动的脉搏,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大学生经历了从自我超越到本体回归的心路历程.大学生价值取向嬗变发展既有其个体的自发性,又具社会经济的渗透性;既有个体自省的内隐性,又有社会文化的外显性,呈现出逻辑的、规律的和应势的特征.直面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理性引导,使莘莘学子的价值取向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梅 《青年论坛》2008,1(2):36-38
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深入研究其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涵义及变化趋向,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调适与引导,使其政治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达到某种一致性,有利于高校稳定与国家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未必是直接的映射,可能会存在"折射",即人们如何认知和想象社会现实比现实本身更直接地决定了社会心态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时间感知上,正从以"速度"为中心转换为"速度"与"品质"兼顾;在空间表征上,正从"分化"向"和合"转化;在人际关联思维上,经历"群体取向"到"个体取向"的转变后,开始建设"群己兼顾"的新模式。正是社会想象方式的不断嬗变,带来了纷繁芜杂的社会心态表现。当前,通过改革调整社会现实之外,可将社会想象方式的调谐作为统领和抓手,来培育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变迁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语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的鲜活反映.本文对我国2000-2009年的大学校园经典流行语进行了逐年梳理,指出社会环境变化、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大众传媒发展等因素导致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变迁,并对其变迁折射出的大学生心态特征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国家文化软实力来自于民众对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认同,具体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通过该国国民的整体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所达到的自由和文明程度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方式和融会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方式的价值选择与表达.才能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所需要的凝聚力量.衡量这一程度的标准是民众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宪法的框架下实现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表达自由,是实现每个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民权保障.并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基础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王恩江  丁兆明 《人民论坛》2012,(20):162-163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大学生在政治领域的社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特征和重要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特征及其原因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宗教行为及价值取向,并就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面对疫情,网民社会心态既有整体性特征,也有差异性表现。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网民的社会心态也在随之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征。实现社会心态整体与分层的优化,需统筹媒体价值引领能力、增强个体与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夯实社会心理分层疏导能力,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学生作为备受社会瞩目的高智力青年群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入21世纪,我们发现这一代大学生的形象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特别是他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进行价值评价时所表现出的深刻变化,迫使人们不得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重新审视,站在更为宽阔的视点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变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双重挤压下发生着急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困惑、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就业的担忧和恐惧,就业压力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信仰心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深层次原因。就业压力大,信仰心态会差;信仰心态不良,就业压力就大。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扰,就必须帮助大学生调整信仰心态,把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进行耦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叶勇  李宝娣 《前沿》2011,(8):112-115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是价值认同。只有从理论层面遵循"内生"价值认同模式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从实践层面依托"三个课堂"开展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行为教育,大学生廉洁教育才能将客观外在的廉洁思想、廉洁文化和其他规则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体信念和群体意识,"外化"为大学生与外在社会规则规范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实现廉洁教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朱林  胡勇 《群众》2008,(7):74-74,8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利益结构等出现了快速调整,促使着社会个体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迅速变化。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从当前形势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这是历史上功利主义文化的再现与蔓延。“知识改变命运”观念使大学生学习目的急功近利,成为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催化剂”,现行教育体制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生就业难、高校培养方式与评价标准的导向偏差等矛盾和问题成为价值取向功利化的“温床”。功利主义文化的再现与蔓延阻碍了大学生对于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影响社会主流文化,应该高度警惕功利主义思潮导致的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转型及其价值冲突之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焕汉 《求索》2010,(9):55-57
社会转型是一种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整体变迁的社会质变,其实质是传统体制获取现代功能的现代化过程。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变迁,但这种变迁将带来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期间,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体利益的碰撞和社会价值冲突。我国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对立,它要求社会体制、人们的行为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实现的宽度和广度将促成社会价值冲突的生成。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冲突可归结为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冲突和相同主体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冲突两大类,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都应该予以化解或纠正。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冲突及其表现,构建了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冲突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时所持有的内在标准,而就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和现象的内在标准。价值观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使个体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此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设计了“毕业生就业价值观调查问卷”,问卷分为“行为取向”和“价值判断”两部份。于2004年6月对青岛理工大学应届毕业…  相似文献   

18.
抗逆力是个体以积极心态克服困难、适应逆境的内在品质,也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所表现出的良好适应能力。留守儿童抗逆力培养不仅关系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个性成长,也影响着基础教育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因此,应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出发探究留守儿童抗逆力保护因子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正确的家长引导和个体的自强奋斗共同促进了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在这三方作用力之间,文化起到了连接和黏合的作用。缺乏引导的文化选择易使人陷入文化危机,使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在文化危机中偏离正轨——质疑、反对甚至对抗主流文化(规范文化),表现到行为上便是越轨或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迅速崛起的中国青年中,"海派"青年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群.这些生活在昔日大上海——"冒险家乐园"中的年轻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使他们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还是在行为特征上,都表现出与内地青年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海派"青年文化.本文试图概括"海派"青年文化的特点,并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作一剖析.开放性的"海派"青年文化与内地青年的正统、保守和相对封闭相对照,"海派"青年文化则表现出新潮、现代和开放的总体特征.本来,上海就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曾接受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对西方文化的开放和较强的吸收能力是"海派"文化的固有特征."海派"青年无疑承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