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不是新的概念,以往有很多学者曾经提出过"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新农村建设"也多次出现过。但是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充分显示, 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 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出五个"新":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印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开始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农业部31个新农村建没示范行动对口指导与服务单位已陆续派出工作组,奔赴全国35个示范村(农场)和65个联系村,组织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农业部今年推进新农村建设"九大行动"之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将通过100个村的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按照"因村制宜、规划先行"的方针和"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思路,强化"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五大支撑,重点从五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即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足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具备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市场风险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卫生健康素质等素质.  相似文献   

5.
罗俊芳 《传承》2008,(18):4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足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具备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市场风险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卫生健康素质等素质。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信息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二者的关系,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举措,包括建设"三农"信息商务平台、建立农业信息站、建立"农民信箱工程"、推广"三电合一"模式、开展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公开有关信息资源、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等.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涌现出许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典型.其中后石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对于我们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宣 《今日浙江》2007,(13):60-61
浙江省从去年冬季开始,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围绕"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主题,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把教育、活动、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二十字方针。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极特殊的地位,担负着极其沉重的责任,探索有效服务的途径,是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黄美琼 《传承》2007,(8):62-6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因此,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尤为重要。和谐文化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关键,是实现新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途径,应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相似文献   

11.
浅谈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韩芬 《传承》2012,(4):42-4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论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涌现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二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民英 《湖湘论坛》2008,21(6):86-87
党中央在我国总体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加强短期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长期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4.
郭莉  崔强 《前沿》2007,(9):214-2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对"三农问题"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改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以环境法为代表相关法律发挥着引导、促进和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湖北政报》2009,(11):2-2
<正>2009年25日至26日,省委、省政府在仙洪试验区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议,总结2006年以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广仙洪试验区经验,部署下一阶段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3年实现明显变化、5年至7年实现大变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成都市新都区委统战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的总体要求,凝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作出了贡献。找准突破口,搭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平台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区  相似文献   

17.
试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农民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解决"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意旨。农民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中应科学定位农民角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主体作用缺失的现状让人甚忧,需积极探索农民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合理路径,只有农民真正地自主性参与才会使新农村建设富有强大而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褚宝良  臧小桃 《人民论坛》2012,(36):236-237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村官"能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留村任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这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并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实践中,如何贯彻中央精神探寻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是各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7月下旬,我们利用暑期到山东省一些地区的农村进行了专题调查,深入农村进行实地查看,对当地农村的现状和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有了较为深入了解。以文登市为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