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对于伊朗来说,2003年是不堪回首,异常难熬的一年,痛苦与无奈缠身,迫切希望2004年能摆脱噩梦的困绕。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对伊朗的指责铺天盖地,不外乎干预邻国伊拉克的事务、藏匿“基地”组织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其中包括拉登的儿子萨阿德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又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美国的目的昭然若彰。美国遏制伊朗除了一贯的传统思维外,还不希望伊朗在伊拉克问题上说三道四,背后捣乱,同时  相似文献   

2.
域外传真     
德国媒体报道美国要对伊朗动武近期,德国主要媒体纷纷报道称,美国政府可能要对伊朗可疑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并为此向北约盟国发出通报,希望它们对此做好准备。2005年,最让美国没面子的可能就是伊朗了。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美国大加抨击,继而声称“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被抹掉”;在核问题上立场强硬;还不断插手伊拉克事务,断然拒绝美国提出的“希望伊朗参与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邀请。德国《每日镜报》援引北约的情报消息称,北约盟国已被告知美国正在研究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所有可选方案,以使伊朗政权屈服。德国国家电视台则报道,美…  相似文献   

3.
唐志超 《半月谈》2003,(19):73-75
9月12日,在美国等部分国家竭力推动下。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通过决议。限令伊朗在10月31日前全部公开其核计划,与该机构进行全面合作。允许核查人员不受限制地提取环境样本。对此,伊朗方面做出强烈反应,甚至扬言退出《核不扩散条约》。联想到此前在伊拉克曾因核查引发一次次的危机。并最终导致美国发动了“倒萨战争”,人们不禁担心伊朗会不会成为伊拉克核查危机的“翻版”。  相似文献   

4.
11月29日,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表示,美国对英、法、德三国与伊朗达成协议并促成伊朗停止浓缩铀活动表示赞赏和欢迎。近来,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它的核技术主要从当时与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伊、俄核合作引起美国的不满。美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的态度更趋强硬。美国对伊朗强硬有诸多因素。首…  相似文献   

5.
伊朗核问题中的大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在把伊拉克搞定之后,它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将是伊朗.但美国也不敢贸然对伊朗采取像对伊拉克那样的武力攻击,因为伊朗毕竟不是伊拉克.撇开伊朗的国情和它的中东大国地位不说,单看伊朗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情况就远比伊拉克复杂.伊朗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欧洲、俄罗斯及日、印、中等亚洲大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而伊朗也希望利用这些大国因素抑制美国可能对伊朗发动的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6.
三月四日,伊拉克出动飞机,袭击了伊朗西部阿瓦士市郊的钢铁厂和布什尔港的核电厂工地。伊朗进行了报复性的还击,除出动空军袭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还首次动用了导弹,对巴格达进行袭击。伊拉克宣称要袭击伊朗三十个城市;伊朗则扬言,除四个伊斯兰教什叶派城市外,伊拉克所有城镇都是它袭击的目标。就这样,两伊战争从“陆地战”、“油轮战”升级  相似文献   

7.
伊朗同伊拉克之问的战争,从一九八○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年多。目前两伊战争的情况如何呢? 今年十月十九日,伊朗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曙光行动—4”的新攻势。伊朗发动这场新攻势的背景是:法国决定向伊拉克提供超级军旗式飞机。伊朗声明说,如果伊拉克使用超级军旗式飞机袭击伊朗的石油设施,它将封锁海上石油  相似文献   

8.
美国考虑用核武器攻击伊朗!美军战机已开始进行空投核弹训练!伊朗的大型军演刚刚结束。当世界舆论还在回味“七种武器”的时候,美国又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惊愕。伊朗核问题的赌注在迅速升高。以前是外界能不能劝说伊朗放弃核计划,现在是美国会不会自二战以来第一次将核弹投入实战。后者的冲击力显然要大得多。世界的目光再次转向美国:华盛顿的决策者究竟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轻轻说,但要手握大棒”,这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一句名言。但现在应改为:恶狠狠地说,还要挥舞制裁大棒。这已成为美对外政策的真实写照。“制裁”一词,现已不折不扣地成为美外交的“口头禅”。近来,这一政策在伊朗核问题上体现尤为充分。布什多次警告,如果伊朗不执行安理会第1696号决议,等待伊朗的必将是严重的后果。美副国务卿伯恩斯表示,美将推动安理会通过新的决议对伊朗实施制裁。其实,从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至今,美国就一直在对伊朗进行制裁,两国至今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以消除核武器威胁为由头,动员西方国家特别是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10.
对于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欧盟主要国家态度分为三类:英国基本上紧跟美国;法国与美国拉开距离;德国坚决反对。德国的态度同德国的大选形势有关,反映了德美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也是德国大国意识觉醒的表现。从8月上旬以来,德国总理施罗德、外长菲舍尔以及政府其他要员几乎天天都要在伊拉克问题上批评美国的政策。他们认为,伊拉克同“基地”组织没有联系,也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伊核武器计划取得进展,因此打击伊拉克是“师出无名”。他们还警告说,美国的军事打击将带来严重政治和经济后果,并导致国际反恐联盟瓦解。德国政府表示,…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核问题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就在世界各国为伊朗核问题头痛不已时,朝鲜突然宣布,要试射能够装载核武器的远程导弹。7月5日,恰逢美国独立纪念日、布什总统60岁大寿的“双喜临门”之际,朝鲜向日本海连续发射了7枚导弹,给山姆大叔送上一份“隆重的贺礼”。一时间,国际舆论大哗,朝鲜核危机一下子抢了伊朗核危机的风头。朝、伊两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令美国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国际社会来回斡旋,也忙得不可开交。“核危机”似乎成了当今世界的头号大事。核危机频频发生冷战结束后,全球核裁军一度呈现良好势头,美俄裁减核武器谈判取得…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05,(6):9-9
新闻事实:4月4日,伊朗总统哈塔米重申,伊朗将继续坚持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并呼吁美国放弃反对立场。他说,核技术将满足伊朗对能源的需求,而石油能源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针对美国关于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的指责,  相似文献   

13.
军事     
12月18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说,总统布什已经批准大规模削减美国核武器储备力量,将其减至冷战结束时水平的四分之一以下。 1月7日,美国军方称,5艘隶属伊朗革命卫队的快艇当地时间6日清晨在霍尔木兹海峡国际水域“骚扰”和“冒犯”3艘美国军舰,并称这是一起“严重挑衅”行为,差一点引发双方交火。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朗虽然一直不敢掉以轻心,时时小心,处处谨慎,以免被美国抓住把柄,借题发挥而惹火烧身.但美国总会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来教训伊朗,对伊朗的指责铺天盖地而来.伊朗处境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 新年伊始,美国对伊朗、朝鲜、叙利亚施加的压力不断加大,有关美国对伊朗、朝鲜或叙利亚动武的传闻吵得沸沸扬扬,人们纷纷猜测哪个国家可能是继阿富汗、伊拉克之后成为美国的"刀下鬼"。伊朗:硬撑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一  相似文献   

16.
继成功访问利比亚和伊朗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7月上旬访问了以色列,试图说服以色列承认拥有核武器,以此作为实施“中东无核区”计划的第一步。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拒绝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长期奉行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拥有核武器的“模糊政策”。“模糊政策”带来的实利是丰厚的:不承认,则有助于化解国际社会的压力;不否认,则又能对周边国家形成核威慑。以色列迄今也没有进行过公开的核试验,但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估算,以色列目前拥有100~200件核武器。美国情报部门则预计,以色列拥有80枚核弹头,打击手段包括…  相似文献   

17.
在朝鲜核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伊拉克战后陷入困境之际,伊朗核问题又愈演愈烈。对于美国人来说,伊朗,是一个敏感的画家;核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此,美国会不会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再次将战火烧到伊朗,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至今,这场灾难给日本人造成的心理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其实,不仅仅是这次,数十年间,世界一直受累于核武器——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任何一个令世界头痛的难题都与“核”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30日,美国鹰派人物向布什总统递交了一份公开声明,要求布什政府采取措施,实现叙利亚和伊朗的政权更替,制定针对朝鲜的打击计划,并像封锁古巴那样对朝鲜进行军事封锁。这无疑是一份新的战争计划书。虽然它是美鹰派人物的意见,但也是美国一直以来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反映。当美军部队在伊拉克萨达姆的故乡克里特抓到了萨达姆后,舆论普遍认为,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伊拉克人民这种反美的精神的支柱,美军在伊拉克所遭受的袭击将会减少,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日子会更好过。然而,在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欢呼声还未散尽时,在伊拉克的国土…  相似文献   

20.
朝鲜10月9日地下核试验后,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谴责之声不绝于耳。而目前正处在伊核僵局中的伊朗肯定会紧盯着国际社会如何对付朝鲜。假如国际社会成功迫使朝鲜弃核,那就意味着为今后树立起了一个样板,对伊朗也会产生警示作用;如果对朝鲜制造核武器网开一面,则预示美国对伊朗核武器工程迟早也会开放绿灯。可能也会进一步地跟进。那么这将意味着整个国际社会的防扩散体制将面临被最后一击而濒临彻底崩溃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