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盲人朋友,文学也许就像心灵的北斗,总在黑夜里闪着光。我读过一些中外盲人的散文小说,还有诗歌。比如海伦·凯勒对美的想象和描述已经感染了世界上无数人。一些盲人作家是有才华的,很多盲人文学爱好者写下了很多美丽的文字,默默地述说着生活的爱与渴望。  相似文献   

2.
收到残联寄来的盲人优秀散文集,心下一震,想着盲人看不到是如何写作的?居然有那么多盲人喜欢写作,还能出成散文集,实在令我非常意外和感慨. 连忙翻阅,第一篇史光柱的文笔如此活跃而老练,有趣而深情,再次震动了我. 这些盲人作者,有的写身边小事,写生活中的一花一木,写熟悉或陌生的动物,写走过的祖国山川,写听过的音乐故事,写故乡写爱情,写乡村的宁静与都市的繁华,写记忆深处的痛苦与常人无法体会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吕君 《今日广西》2008,(9):56-59
“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时,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全身惊恐,悲伤极了。只觉得我的世界充满了黑暗和冷清,那种感觉让我今生永远难以忘怀……”这是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自传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对自己突然失明后绝望心境的真实描述。眼睛常被喻指为人的“心灵之窗”,是人类宝贵的感觉器官:五彩编织的万象,要通过眼睛认识;外界信息的90%也是由眼睛来感受传递;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样样都离不开它。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把用盲文出版的供盲人阅读的《盲人月刊》的一些精彩篇章,用汉文印刷出来。它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明眼人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盲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这些篇章是五彩的,反映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是丰富的、广泛的。它是《盲人月刊》的5位蝙辑,向明眼人读者献上  相似文献   

5.
我是湖北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道蒋家墩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社区盲人影院的解说员,义务为盲人讲解电影. 2009年的最后一天,从小患有神经纤维瘤的我病情恶化,做了高位截肢手术,手术从早上8点一直进行到下午3点,医生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当时我跟自己说,如果能活着走下手术台,我一定要像医生那样尽力去帮助他人.这是我的承诺...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我随大陆盲人团一起赴台湾参加会议.期间一位台湾盲人前辈教我们唱了一首叫作《绿岛小夜曲》的歌.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姑娘啊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钟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我们都以为这是一首有关爱情的歌曲,而那位盲人前辈却说,这是一首与盲人有关的歌.他告诉我们,绿岛又叫火烧岛,在台湾是专门用来关押囚犯的.这首歌表达的是囚犯们渴望自由的心声.话音一落,大家都沉默了.许多年过去,那天的情景在我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7.
正读陈奕纯的散文,无疑是在跟他进行一次次带有色彩的旅行。我觉得因为他画家的天性和与生俱来对文字的喜爱,一次普通寻常的旅行,在他笔下往往都幻化成了一种自然、浪漫和艺术的心灵之旅。不止绘画。他说,像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说的那样,找到"一个形容词和名词所能组成的绝妙的搭配",他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愉快。因此在他散文里,我们不仅读到一些美妙的词语,还能读  相似文献   

8.
有一些女人的自传是我们不能够忘记的。她们的生命像炫目的流星,划破夜空的黑暗。这光芒消失后,记录着她们生命和智慧的文字依然保留下来,留给后人无尽的启迪和思索。海伦·凯勒。这位伟大的女性从1岁开始就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沉默的世界,她用触觉和心灵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西蒙·波伏娃,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哲学家,写作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圣经”《第二性》;伊里莎白·邓肯,现代舞创始人,用震撼人心的爱与自由,书写了《我的爱,我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前言当舞台上的盲人演员王娟突然睁大了眼睛,惊恐地环视着剧场四周时,我的心被触动了,剧中公主的眼神向舞台远方竭力探索着,王娟的眼眸里映出了一道美丽的舞台光,她视目所及,虽仍是无边的黑暗,但似乎,她在这黑暗里看见了什么。我想知道,一个舞台究竟能改变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新生活     
《小康》2018,(21)
正盲人也可以读懂非盲文为了帮助盲人读懂非盲文的文字信息,以色列的一家叫Or Cam的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特殊的相机—Or Cam Eye。Or Cam Eye是一款安装在眼镜上的摄像机。而佩戴者只需用手指指着想要阅读的文本并按下触发按钮,Or Cam Eye就会通过耳朵边上的扬声器把文本内容以语音的形式读给佩戴者听。这是因为Or Cam Eye主要由摄  相似文献   

11.
在采访之前,我对于《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对文字的表面认识,即使现在,我依旧不相信这篇几千字的文章能向您完整复述出:这盖何红色印章的文件出台前后所经历的10年艰辛、多少位残疾人工作者为其付出的巨大努力、盲人医疗按摩师的期盼以及一部文件能够给盲人就业带来的巨大影响。这,唯有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望历史,才可以彻底的知晓。  相似文献   

12.
“非典、非典”,杭州开往北京的T32次列车乘警王建明在心里一次次咀嚼着这两个字,就像以前他一次次咀嚼着某个犯罪嫌疑人名字一样。王建明渴望能像面对歹徒狂舞着匕首时一样,拔出手枪,对着非典大喝一声“不许动”。但此时的感觉,只让王建明觉得窝囊,因为他无从下手。终于有一天,当与非典面对面时,王建明又一次冲了上去,他说,我不能消灭它,但要控制它。  相似文献   

13.
马原 《小康》2018,(26)
正盲人摸象是我们日常偶尔会用到的一则古老的印度寓言,不知什么时候成了中国的成语。在百度百科里,说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从感情色彩上被定义为贬义词。寓言说的是国王让几个盲人同时摸一头大象,摸象脚的说象如漆桶;摸象尾的说不对,它像扫帚;摸象腹的说它像鼓;摸象背的说都错了,它像高高的茶几;摸象耳的说像簸箕;摸象头的说明明像笆斗;摸象牙的说像尖尖的角。盲人受到国王的嘲笑。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出了一本散文集,把书稿交给出版社之前,我细细研读修正了一番。可在编辑把书稿寄回修改的时候,我还是大吃一惊:厚厚的书稿里,每一页都用红笔标注出了修改意见,从文字、语句到语法运用,以及段落、结构直至文章总体思想的把握都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心怀感激之余,我给责任编辑去电话表示感谢。然而,他却淡淡地说:"我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当然要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1,(2):50-55
不记得哪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文学创作是由于不可遏抑的灵感。我并不懂得文学创作,也自觉缺乏富于创作的灵慧,但我写下的每一篇文字,都是我的人生,也是心灵旅程最真实、坦白、朴素的记录。都源自于自由得无可阻挡,直率得不假思索的心灵之音。  相似文献   

16.
阳光 谁的内心深处,未曾有过伤痛和无奈?何不将心灵打开,让阳光进来?融化那颗冷冻的心,从黑暗中走出来,即便眼睛看不到光亮,但若心灵拥有阳光,就拥有了光明的未来. 每天清晨,我一睁开眼睛,最先看到的就是窗外照进来的一缕阳光,暖暖的,柔柔的,像是一双慈母的手,在抚摸着我的脸颊.多少年过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这样享受着阳光,却从未感到阳光的珍贵.在我看来,阳光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但又是谁都可以得到的.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依然感激儿时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感激它给予我的精神恩惠。那是一篇押韵的歌谣体的文字。记得当年,在简陋的教室里,在童稚的齐声朗读中,不知自何处涌出一股清泉,温柔地、却又是强大地震撼并滋润着幼小的心灵。 所有的小学时代的课文,如今都模糊了。独独留下这一篇,铁打铜铸似地永立于心的深处。那真是刀般的镌刻,火般的灼烙。在那平淡无奇、通俗流畅的回旋中,我无声地获得了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进城的。当时无人在家 ,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 ,楼上的张婆告诉我 ,她下楼撞见父亲 ,以为是盲流 ,喝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 :“这是我儿家呢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 ,父亲正在厨房择菜 ,他像了错的孩子 ,局促地站起来 ,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 ,嗫嚅着说 :“下次 ,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 ,欲安慰他一番的 ,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 ,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家里不宽敞 ,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 ,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  相似文献   

19.
精彩!这是我对花妖的评价。叫她花妖,是我心里的感觉,总觉得她像一朵妖娆的花儿那样吸引着周围的人。其实她并不是天生丽质的那种女人,可是她总能把她的外貌,她的人生,甚至她的失败,都演绎得那么精彩!  相似文献   

20.
最享受的事     
《台声》2016,(13)
正朗诵会前,照例与作家在孙运璇纪念馆的咖啡馆用餐。这场是由小说家甘耀明、李崇建朗诵,王聪威主持。耀明问我:"学姐你还亲自出席啊?!""当然要来啊",我说:"我来听朗诵会,是享受耶!"说完忍俊不住,大伙嘲笑:"讲到会笑出来,一听就很勉强啦!"我想笑,是因为这句话听起来真的太像场面话了,但其实,是千真万确的真心话啊。把真心话说成了场面话,因为面对的是两位我心里偏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