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今年已经六十有六,仍乐此不疲地为《时事报告》写稿,究竟为什么?这是作者与编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使然。时事报告杂志社与作者彼此理解,相互支持,配合默契,有些事例感人至深,我和杂志社的同志就是在这样互敬互爱当中加深了友谊。一个人总有写  相似文献   

2.
评《虚假论──真实背向的理性沉思》李建华高帆《虚假论──真实背向的理性沉思》(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从哲学角度全面、系统研究虚假的哲学专著,是作者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深化哲学研究、深切关注现实而作的有效尝试。该书的研究具有开拓性。...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创造》2016,(10)
正《岁月沧桑》钱理群教授十年沉思之作本书是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沉思十年之作。通过对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作家、学者命运的抒写,于历史与现实的风云激荡间,管中窥豹地为我们展示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全书完全走出了为一个群体写史立传的范畴,而不断融入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诘问。(钱理群著,东方出版中心)  相似文献   

4.
千禧龙年岁末 ,读了长篇小说《危机四伏》(胡著 ,作家出版社 2 0 0 1年 1月出版 ) ,掩卷沉思 ,不禁心潮起伏 ,感慨多多……一近年来 ,写警察犯罪的文艺作品并不算少。从39集电视连续剧《英雄无悔》 ,到长篇纪实文学《天府之国魔与道》和据其改编的 2 2集电视剧《刑警本色》 ,从 8集电视剧《面对诱惑》 ,到 2 2集电视剧《我是警察》 ,以及长篇小说《黑洞》等等 ,都写到了警察贪赃枉法乃至坠落为犯罪分子的代言人的故事。不过 ,《危机四伏》却不仅仅是写到 ,而且是以警察犯罪及侦查为中心情节结构全书 ;它也不是写警察的一般违法犯罪 ,而是…  相似文献   

5.
叶芳 《台声》2003,(1):25-26
忽然收到《台声》杂志的一封约稿信,一时间有些惊诧,又有些茫然,惊诧的是:仿佛一晃之间,《台声》已走过了长长的20个年头;茫然的是:我一时竟不知道要对这封热情的邀约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正像《台声》的副主编汪舟先生所说,我父亲叶纪东和我与《台声》杂志有着父女两代人的情缘,总该有些要说的,要写的。把它写出来,做个回忆、做个怀念、做个感言,或是其他什么,都算是对《台声》办刊20周年的一种庆贺吧!20年前,台联刚刚成立之时,父亲被在京台胞推选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由于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对台湾广播工作己有…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所在的电讯仪器厂好多读书人都传着看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我拿过来一翻,心里格噔格噔地跳。毛毛这娃子我还记得,她写的那些家事有些老早我就晓得了。  相似文献   

7.
秦良杰 《理论月刊》2008,(8):123-125
《创业史》是柳青长期社会实践和美学思考的结晶,尽管囿于环境,柳青的创作不得不凸显"时代精神,"但在细节的丰富性方面,柳青遵从了创作规律,并以真诚的民生视角带来作品的真实品格。文章认为,体制的变化不应该成为评价作品的重要依凭,《创业史》中体现出的身份焦虑与美学冲突使它成为探究当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8.
《人大工作通讯》从今年第8期起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依法治国"的文章,深受各级人大代表和各级人大工作人员的欢迎。作为贵刊一名热心读者,我以极大的兴趣阅读学习了这些文章,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读者是作者、编者的服务对象,作者、编者是读者的老师,同时读者是作者、编者工作的检验者。根据这种关系,我写了"祝贺与建议",敬希编者、作者指正。我觉得《人大工作通讯》改刊以来,指导思想明确,把握了工作大方向,在宣传人大制度,宣传民主与法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刊物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大约3月份,我收到今年1、2、3期刊物,4月又收到第4期。已有好久没看到刊物,但仍然挂念着。等我稍加翻阅后我就被它吸引了,刊物与过去相比,确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说当年《湖北政协通讯》是第一个台阶的话,改刊为《世纪行》后是第二个台阶;而今天应视为第三个台阶。这不是客气话,这是我从刊物的质量上权衡的。我几乎逐页读完了四期,我并不是纯粹出于义务,像要我阅读一些参赛作品,那是有些勉强的。刊物中大多数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厚度,特别是那些史海钩沉的记述。因为人生存于时间的深度上,对我们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尤感兴趣。另有些随笔、杂感类如沙叶新、刘绪源、李泉、刘崇熙、李运动等人的作品不是泛泛而谈,应该说达到相当的深度(如《百年沉思》、《专才与通人》、《追求最出色的新闻》等),其主要特点是论点独特,给人颇多启示。李泉作为一名官员能写出这  相似文献   

10.
正《淮水悠悠文集》作者郭应昭同志我很早就认识他。他给我的印象是工作认真、踏实,喜爱读书学习。2004年我调省城工作后,我们一直未见过面,也未有联系过。去年,在淮安文史网上,我看到他先后发表了《清江浦文笔峰塔寻踪》《清江浦的纤工号子》《东大街的口福》《冬天里的春意图》等散文,写的都是淮安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曲毅 《时事报告》2014,(6):53-53
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而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很庆幸有《时事报告》伴我左右,助我走过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个路口,使我顺利地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初识《时事报告》是在2009年,那时我还在上大学,每每来到图书馆,我都会借阅《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编辑们精心编写的稿件,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出版的《海峡诗丛》中(团结出版社1995年9月版),詹澈的《海岸灯火》是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一部。其中第一辑《西瓜寮篇》,以对台湾瓜农生活的透视,深深打动了我。作者写种瓜人“时而挥挥臂膀,掀起斗笠,低头擦汗”形象的逼真,写西瓜田风景画的优美,写瓜农对大商家“无理剥削”的抗议,写农人站在西瓜寮门口观望世界的复杂心态……这样的题材,这样的写法,使詹澈不愧为“农民诗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3.
顾土 《同舟共进》2010,(11):63-64
前些年,我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中相继听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姆斯钦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和《鼻子》,作者一生仅写过这两部歌剧,能有机会一睹全貌,让我无比兴奋。其中的《姆斯钦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取材于俄国作家列斯科夫的同名小说。为写音乐,  相似文献   

14.
《人事与人才》的前身是《劳动与人事》。我是《劳动与人事》的热心读者和作者,1989年因机构调整这个刊物停刊,并创办《人事与人才》时,《劳动与人事》的一位编辑找到我,告知将创刊《人事与人才》的喜讯,并嘱我将拟办的这一刊名,找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康先生论证一下,看看刊名好不好。当下,我满口应诺,很快给王老写了封信。我知道,这个论证的事,王老是  相似文献   

15.
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陈寿朋教授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掩卷沉思,不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幅是:陈寿朋先生桃李满天下,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与此同时,他又勤奋刻苦、夜以继  相似文献   

16.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政治教师写点示范短文好。指导学生写政治小论文,写社会调查报告等,我往往先写一篇,以作引玉之砖。几年来,我辅导学生余红写的小论文《说长道短》在地区获奖,陈其云写的小论文《爱国浅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1990年10期>刊出,另有15篇学生写的小论文、调查报告被校刊《教与学》和《赫章教研》、县广播站采用。  相似文献   

17.
我认识李惠薪,是在20年前。那是一个星期天,孟克约我一起去拜访李惠薪。当时孟克还不是专业作家,我也不是编辑,但我们都喜爱文学,正学着写小说,而李惠薪刚刚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澜沧江畔》,在业余作者里已颇有名气了。我深知业余创作的甘苦,去之前以为李惠薪一定利用星期天在家里写小说,却不料她正在学外语。书桌上摊放着英语课本和外文词典,桌子上,椅子上,衣柜上,甚至座钟和暖瓶上,到处贴着英文单词,这使我多少有些诧异。当时李惠薪已经是北大医院的主治医了,她如此刻苦地攻读外语,是为了医学专业呢,还是为了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8.
蔡正清 《创造》2011,(4):87-87
江苏省海安县政协原副主席王文蔚静心十年,出版了《我的回忆》,据作者说,《我的回忆》主要供家人和挚亲收藏,少量赠送好友保存。《我的回忆》装帧一般,但文章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在这里能读懂责任、亲情与友情,能读懂苦和乐,也能读懂什么是幸福。它是一部大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写、用心去书写。  相似文献   

19.
一厚沓《遥遥对面坡》散文作品集清样稿在我的案头已有很长时间了,前面附有一张一排书法漂亮的嘱语:敬请伍老师批评指正。冯金榜2006年元月15日。繁杂工作稍闲之时看了目录,翻读了一些篇章,开头还不怎样,待多看了几篇,描写的一些情景“似曾相识燕归来”,那文字竟也使我触目生情,写他的母亲、父亲、弟弟,我的胸中,喉头都有些酸哽,眼角湿润了,接着又翻读下去,读了好些篇,再看请我批评指正堪赏的字样,不由我不拿起笔来,写了以下文字。我区文联冯金榜的《遥遥对面坡》散文作品集稿,分《亲情篇》、《情谊》、《知青缘》、《逸情篇》、《翰墨缘》…  相似文献   

20.
今年第一期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了冯骥才的一组短篇小说《市井人物》,小说用天津方言写了一批生活在清末民初的天津各色传奇人物。有些是我在天津时从小就听人们闲聊过的人和事,如今读起来更觉得亲切有趣。略感不足的是小说中天津人说话时的那种俏皮、神韵显得不够。我小时候曾读过的天津著名评书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