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 ,并由此导致交通闭塞 ,文化、教育落后所致。在国家整体扶贫攻坚规划中 ,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 ,制订具有特色的民族扶贫政策和措施 ,走出民族扶贫工作的误区 ,必须重视寻找民族地区贫困现象钝化、贫困状况多样的深层原因 ,必须越过差距 ,高起点总结经验 ,认识到贫困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民族乃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复杂集合。只有抓住关键问题 ,理清工作思路 ,找准发展方向 ,方能力促民族工作上质量、上台阶。一、民族地区贫困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1、积贫积弱的“板结”…  相似文献   

2.
王曙光  杞迪 《长白学刊》2022,(6):98-108
民族聚居特困区乡村振兴与减贫的有效衔接对于实现扶贫效果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凉山州作为典型的民族聚居特困区,长期存在区域发展障碍、贫困人群文化意识落后和社会公共品供给不足等严重问题。而其脱贫和乡村振兴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发展特色产业突破区域发展瓶颈、补齐教育短板实现扶贫扶智、实行易地搬迁走出贫困陷阱、保护和活化文化遗产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四个方面。未来民族特困地区应构建一个“产业—教育—生态—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发展框架,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快慢与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是否正确,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优化,有着极大的关系。郧阳地区在总结三十多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提出了“兴田足食,兴山富民,兴工富县”为主体产业的“三兴”经济发展战略,这对目前还相当贫困的山区经济发展,无疑会发生深远的影响。一、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状况同步相关原则,确定山区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必须与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生产力每向前发展一步,必将出现新兴产业,并引起产业结构的变革。反过来,产业结构的变革又必将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  相似文献   

4.
走进“十二五”的贵州,正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魄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拿“落后”开刀,向“贫困”总攻,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镇流县松香厂属县办企业,1991年在全省松香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一。有职工196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厂力尽潜力,为贫困民族山区脱贫奔小康,先后无偿投资42.89万元,无息借款240万元,帮助各民族群众发展经济,把发展松脂生产作为自己的“第一车间”来抓,还先后无偿投资9651万元,帮助各族群众办实事,为全县脱贫致富作出了一定贡献。被各族群众誉为:“我们住山、吃山、靠山企业。”办一个企业富一方群众镇流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县,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生产不发展,各族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属全省41个贫困县之一。但森林资…  相似文献   

6.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之一,更是中国和平发展所面临的一大瓶颈,而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则最为严重。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和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尤其是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三台山乡位于德宏州潞西市中部,该乡是全国惟一的德昂族乡,邦外村是三台山乡的一个贫困村,经济相当落后,通过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分析,以期为当地摆脱贫困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鲍光祥 《今日民族》2011,(11):52-54
“十一五”前期,临沧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贫困人口数量多,贫困面广。受诸多因素制约,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利化程度不高,交通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基础教育滞后,各民族群众接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大企业如何带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植根于内蒙古大地上的大企业如何带动这个经济、文化、技术都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摆在大企业统战和民族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几年来统战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大企业应把帮助地方发展经济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决议》以及国民经济十年发展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都明确指出,要逐步改善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使之同全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为此,大企业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帮助地方发展经济的重任,以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因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无论是共同富裕,还是共同发展繁荣,其基础都是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因为,只有各民族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山区省份。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经济的贫困只是外在的表现,思想观念的落后则是内在的根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换脑筋”的命题,对于解决云南民族地区思想观念上的贫困,具有极其深刻而重要的意义。一、观念现代化是推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影响云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缺管理、缺市场。这是制约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五大难题。没有超前的现代化观念,在人才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差距越来越大,本文对目前民族地区扶贫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优先重点发展大教育事业,才能使民族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1.
民族工作是企业统战尤其是民族地区国有人中型企业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企业的民族工作,不仅有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对于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做好企业民族工作的必然性在现阶段,民族地区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各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民族地区存…  相似文献   

12.
高泽强 《新东方》2009,(11):18-23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文化调查和民族识别等工作,首次对少数民族各方面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政府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文化大革命”10年期间,少数民族文化在“封建落后”“破四旧”的口号下遭到严重摧残。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直过民族”历史变迁中的政策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过民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使用的特定概念。它是特指一部分保持浓厚原始公社残余的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之后 ,在党和人民政府帮助下 ,不经过民主改革运动 ,跨越几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各少数民族。在云南省 ,实行“直接过渡”的主要是景颇、独龙、怒、傈僳、德昂(原称崩龙)、佤、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部分拉祜、哈尼、瑶族等居住区 ,人口共六十万。实行“直接过渡”的少数民族地区 ,习惯上称为“直过区”。实行“直接过渡”的少数民族称为“直过民族”。解放初期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边疆 ,经过一年多的对敌斗争 ,使包括独龙、怒、傈僳、布朗、佤、景颇、基诺、德昂等民族在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初步稳定下来。但是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矛盾交织 ,除了国民党残余势力不断进行破坏骚扰外 ,历史上长期的民族压迫和民族纠纷 ,也留下极深的民族隔阂。更突出的是生产十分落后 ,人民生生活极端贫困 ,普遍一年缺粮几个月 ;一些人衣不遮身 ,有的甚至赤身露体 ;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以草棚、洞穴为居的为数不少。总之 ,这些少数民族是挣扎在贫困饥饿线上的。“直过民族”虽然极其贫困 ,但贫穷绝不是界定“直过民族...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民族地区的发展仍然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要使民族地区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需要紧紧依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一、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应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问题。早在1950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指…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2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了《云南镇沅苦聪人生活依然贫困》一文后,温家宝总理“要认真贯彻对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使苦聪人早日摆脱贫困”的重要批示和各级政府、各族人民对镇沅苦聪人(拉祜族支系)的关心和帮助,为镇沅苦聪人早日摆脱贫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面对苦聪人社会发育晚,劳动者素质低,科技文化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脆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产生活仍然比较困难,脱贫任务十分…  相似文献   

16.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经济上看,贫困不仅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从政治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少数民族人民对现存制度和规范的认同,制约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从文化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使民族文化的发展缺乏物质动力,阻碍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积累了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突破,然而随着市场化、城镇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从而对民族地区党的执政提出更高要求,加之民族地区特殊的经济文化环境,使民族地区的党的建设面临重重困境,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和多元社会利益群体博弈的特点,对党的建设工作更是提出了新的考验,各族人民强烈要求摆脱贫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迫切性、直接性比以往更为强烈。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社会整合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实现党建工作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分析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发展态势,解读民族地区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真抓实干、开拓奋进、敢为人先,“十一五”全省民委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云南集民族、边疆、山区、贫困为一体,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明确提出“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战略目标,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的五年,民族经济工作成绩斐然的五年,  相似文献   

19.
封闭是导致我国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坚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外开放,通过政府、集体、个人的共同努力,积极扩大对外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仍然相对落后,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拉大。只有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才能使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普遍得到发展,从而缩小差距。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