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云霞 《思想战线》2012,38(2):50-54
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波 《岭南学刊》2012,(4):117-120
在目前的人类生存条件下,遏制生态问题、调整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关键在于遏制人类的贪婪。而要遏制人类的贪婪就需要依靠道德的提升。将内在的道德化为外在的原则约束人们的技术行为,并将这些原则作为经济、法律制裁的法理依据,形成国际统一的技术行为标准,是解决生态问题、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文 《传承》2013,(6):146-147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生态伦理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通过对各方利益的协调,以达到对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的重建。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相似,二者都反映了生态危机的现实,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旨在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皓 《传承》2013,(8):146-147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生态伦理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通过对各方利益的协调,以达到对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的重建。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相似,二者都反映了生态危机的现实,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旨在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萍 《传承》2009,(4):108-109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不仅仅是技术、法制的问题,更是伦理道德的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态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自觉践行生态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人类谋求生存的基本方式,科学而理性的就业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生态位原理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通过调整生态位宽度,不断拓展就业途径;适度的生态位重叠,可兼顾生存与发展的双重需要;科学认知生态空间,来避免就业中的生态位错位;在生存能力的不断调试和强化中,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以来,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甚至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的误用、滥用是生态问题的直接根源;社会制度的重要缺陷,特别是资本追逐利润的逻辑,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支配自然和“捕获”自然的哲学理念,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意识形态根源。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无论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做出怎样的考察,问题要在人类实践中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是人们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浅层生态实践活动,而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则是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必要的实践转向。实践的生态学转向是当代生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不仅仅是技术、法制的问题,更是伦理道德的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态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砚,自觉践行生态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是体现作家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的一部作品,它一方面赞美了人能够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文化生态,创建文明、绿色生活的生态智慧,另一方面也谴责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揭示出人类命运与自然命运是休戚相关,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低估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认识不足。即中国拥有世界上所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累积了从刀耕火种到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初、中、后期的各类污染和生态问题;既有严重的原生环境问题,又叠加了各类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国在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的生态观是用哲学思维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不断反思形成的观点,是他对生态问题长期思考得出的理论成果。他的生态观是中西方文化精髓融合的产物,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建设优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系统性思维是生态建设的关键;要用辩证思维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鸿 《思想战线》2005,31(5):78-82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在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不断创造适应生存环境的生态文化。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而在我国的现实当中,要发展生态经济还面临诸多困境。首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其次,我国生态安全法制建设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法律保障机制显得捉襟见肘,必须进行生态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的创新,而生态经济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的创新首当其冲的是其理念的创新;其次是立法目的的创新;再次是法律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王京华 《前沿》2008,(3):78-80
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方式,生态美学是中国学者根据世界生态批评发展提出的自已的美学观念。世界大环境处于一个遭到破坏的境地中。环境污染严重,人类精神出现危机,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人类生存的困境。中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党根据中国的现实和长足发展提出来的,而在文学界生态美学的提出也势在必行,这是与生态文明的相互照应和促进。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与此同时,生态美学的发展和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美学将着眼点放在了空间“和谐”之上,在肯定人的能力的同时,肯定了自然的不可亵渎性,最终将人类与自然界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在一个和谐的空间范围中,使人类的本质在世界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美学具有物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在当今世界有什么问题是人类社会包括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恐怕没有比生态问题更加突出的了。人们无论是从身边生活的感受二一从饮食起居到呼吸的空气、沐浴的阳光,还是基于深入观察的理性思维——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都日益深切认识到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0,(11):52-54
<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积极维护生态健康的高级文明发展形态。生态健康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健康,积极维护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之意。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国蓬勃兴起。生态文明摒弃了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特征,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应积极维护生态健康,不能超过生态安全阈值,要在把握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文化制  相似文献   

18.
于英  胡延风 《前沿》2010,(9):156-159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存在状态不断提升的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所要建立的新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具有了明显的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的能力之后,对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以实现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做出的新结论。它是人类存在状态的一次新飞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统筹解决人类自然和社会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新志 《前进论坛》2010,(12):50-51
<正>生态城市是人类城市建设思想从生态失落向生态觉醒、生态自觉演进的结果,反映了人类价值观、文明观的根本转变,是人类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生态城市理论提出到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导致到目前为止真正的生态  相似文献   

20.
孙彦泉 《前沿》2003,3(2):120-124
目前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科学正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当今 ,人类正由工业文明阶段进入生态文明阶段 ,环境科学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前提。环境科学的资源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