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是市场主体 员工是企业主体──上海首家国有企业改制的调查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顾光青1995年是企业改革年。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上海是国有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过去受旧体制的束缚较多,如今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四年中国改革展望国家体改委宣布,一九九四年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键的一年。在企业制度改革方面,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有步骤地对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一些有限...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的岐义与国有企业改革──青年学者马洪访谈录本刊特约记者白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举步维艰。长期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切矛盾与困惑,集中、鲜明地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困境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  相似文献   

4.
杨涛 《时事报告》2014,(7):19-2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涉及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前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金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重申“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本期“热点解读”栏目,围绕金融体制改革重点,结合读者日常工作、生活,选取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试点三个角度,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解析改革亮点。  相似文献   

5.
1995年5至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长春座谈会上就企业改革问题作了专题重要讲话。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国有企业的改革再次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改革开放18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进程正如李鹏同志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建议的说明》所指出的:“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是有成绩的。不少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增强了活力,在国内外市场中得到发展壮大。但从总体上说,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为此,江泽…  相似文献   

6.
世纪回眸     
1984年-1986年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而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到1988年在城市里进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系全局的重大改革:一是企业的改革。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为主要内容。随后,厂长经理承包制在全国大面积推行。二是价格改革。最重要的措施是实行生…  相似文献   

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于确立国有资产运营机制于光军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是体制改革的难点所在,改革十余年来,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不同阶段。虽然如此,...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探索,是以国有企业制度为中心展开的,国有企业制度的变迁,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大体进程。1978年以前,我们对国有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改革,都是以完善已经形成的国有企业制度为目的的。此后,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放权让利,立足于调整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的适应性改革,到转换经营机制,着重于对企业制度中的经营制度进行改革,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求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变革,表明了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一、国有企业制度构成与改…  相似文献   

9.
今年改革新举措吉达夫今年最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意义的一年,既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九五”改革的关键一年。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请神,今年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配套推进其他方面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既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宏观上的任务,又涉及微观上的任务。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中的管理体制,涉及公有制的产权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宏观方面的内容;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中的管理架构,涉及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内容。因此,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尽快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都有重大作用。一、改革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首要问题是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从目前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来看,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1.
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六项任务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贺光辉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推进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为重点,配套进行以要素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搞好其...  相似文献   

12.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史凤民,巴庆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又一个突破性进展。15年来,中国的企业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横向联合、组建集团,转换机制、面向市场的4个历程,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3.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1,(29):32-34
从2008年开始的海南农垦改革,短短兰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年的缩影,也在昭示着中国未来的改革路径。从“部省共管”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主导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大开大合中又保持了平稳过渡,“机遇胜于能力,节奏优于速度,利益先于分歧”的改革经验引人思索——既要保证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又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之路决不会平坦,但不改革又绝对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出台了财税、金融、投资、计划、外贸、企业等重大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既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在边疆民族地区就显得更为严重和突出。为了能够及时地反映边疆民族地区由于改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省民委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同志,对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巍山、南洞,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维西、德钦,丽江地区的丽江、宁…  相似文献   

15.
金融体制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邓采玉,练镜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基本的改革大纲。两项改革的成败事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在实践中,仅靠任何一项改革单...  相似文献   

16.
专业经济部门改革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招远市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探索,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九十年代初期,招远市设置了一轻、二轻、化工、机械、建材、黄金、物资、商业、供销社九个专业经济部门管理企业。这些专业经济部门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设置的,对企业管得很多很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专业经济部门的改革问题日益迫切。如何正确把握改革进程,选准改革的切入点,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子?这个市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论…  相似文献   

17.
“九五”时期是经济体制转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九五”期间将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改革力度。为此,本刊记者在北京访问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吴敬琏首先谈到,1993年11月举行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改变过去15年中国经济改革中对国有企业采取的“放权让利”的改革模式,把工作的重点转到企业制度创新方面来。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则是用以公司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取代现有的国有国营、政府直…  相似文献   

18.
产权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杨水保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着力点。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而产权清晰则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以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建立,...  相似文献   

19.
改革银企关系是今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选择我国银企关系改革的方向,必须从我国的客观经济实际出发,以推动银行、企业的经济效率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为标准,做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
二、“三干法”的创新意义  “三干法”的成功和活力源于它的创新方面,与其它一些改革方法不同,“三干法”从改革企业干部管理制度入手,着眼于从整体上进行创新,它的成功实践,实现了体制创新、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  1.体制创新。“三干法”是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的一场革命,由组织选拔任命到通过“三干”聘任上岗;由任命制到聘任制,实现了体制的创新,其创新性首先体现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上。  以“三干法”为核心的企业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