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台湾印象     
王立斌  姜海燕 《台声》2011,(2):66-68
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应台湾财团法人中华基金会和云林科技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大学的邀请,“东北石油大学赴台文化交流团”一行16人,以“两岸学子一家亲”为主题,成功进行了两岸青年文化交流。8天时间,一路走来,我们开阔了视野,引发了思考,对台湾留下了较深印象。  相似文献   

2.
在蓝绿对立下,台湾社会南北发展也有不同,民意也各有特点。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己任 《台声》2007,(1):142-143
台湾媒体报道,两岸华人姓氏8000多个,但两岸的前10大姓氏排列却大相径庭,除此之外,一些罕见的“怪姓”及少数民族的特殊姓名均有其典故。  相似文献   

4.
王亮 《两岸关系》2011,(10):45-47
“光州固始”是闽台族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名。有关资料显示,台湾有80%的姓氏源自河南固始。从固始到福建、广东再到台湾的大迁徙和大移民,孕育了海峡两岸同胞今天的血源基础,印证了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也昭示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担心两岸经贸关系趋于密切,始终以政治的手段来阻挠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其结果受到伤害的首先是台湾经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决策有三大失误:第一,阻挠两岸直接“三通”。台湾当局认为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将不利于其政治目标的追求,也把两岸“三通”作为两岸关  相似文献   

6.
台湾经济“全球布局战略”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经济“全球布局战略”就其经济向度而言有积极的一面 ,但由于台湾当局在两岸经贸关系上掺加过多政治考量 ,致使台湾经济“全球布局”和“两岸经济一体化”由本源的一致性趋向现实的对立化。从国际政治经济学、地缘经济学理论考察 ,台湾经济“全球布局战略”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和政治“劣根性”。台湾经济要真正实现“全球布局” ,就必须顺应市场规律 ,务实地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檀江林 《台声》2002,(10):12-14
台湾新当局上台两年多来,治理经济无方,却不断制造事端,加剧两岸政治形势紧张化;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却顽固阻碍两岸直接“三通”,将台湾经济一步步推向沉沦的境地,不仅是台湾、更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岛内经济仍在恶化台湾民间投资和消费持续低迷。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厂商投资态度趋于保守,今年上半年岛内民间投资衰退11.5%。“主计处”因而大幅向下调整全年民间投资预估值为0.65%,显示全年将毫无增长。这是台湾去年民间投资衰退二成九以后,经济增长仍呈“停滞状态”。今年上半年台湾民…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中,开创性地先后提出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心灵契合”“两岸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两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论述,构建了国家统一大业重要理论。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主张,不仅着眼于解决当下台湾问题,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同时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着眼于台湾问题解决的同时,推动两岸同胞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
单声 《统一论坛》2012,(1):21-21
台湾大选结束,马英九获得连任,从得票数我们不难看出台湾的民意,台湾老百姓祈望的是和平发展、是乐业的环境与和平安定的生活。民进党的失败正是败在他们的两岸政策上,既不认同“九二共识”,又对“台湾意识”和“台湾共识”讲不出所以然来。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5月台湾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执政权以来,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渐趋缓和。2008年6月“两会”重启制度性协商至今,祖国大陆与台湾共签订9项协议,顺利完成两岸全面双向直接“三通”、陆客赴台旅游、两岸金融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等重要开放政策,并就祖国大陆资本赴台投资达成原则性共识。此外,南京“两会”商谈更触及到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台湾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拾政权以来,台湾执政当局一直致力于实践竞选承诺,提出打造“活力经济、永续台湾”的振兴经济口号,在“爱台十二建设”、产业再造、全球连结等经济发展蓝本的基础上,陆续推动扩大公共建设投资、推动六大新兴产业、节能减碳、社会安全网络等政策,两岸经贸关系也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突破。两岸“两会”的四次商谈共签署了12项协议、达成1项共识,在两岸旅游、空运、海运、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徐蕾 《统一论坛》2008,(3):56-60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上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3.
试析台湾“经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制约两岸统一有诸多因素,但带有关键性的因素,是台湾方面所宣扬的“台湾优势论”,包括“经济优势”论和“政治优势”论。这里单就“经济优势论”作一考评。 经济上总体优势不在台湾而在大陆 两岸经济相比,除人口、面积外,祖国大陆在自然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市场广阔等方面比台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15.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台湾团代表,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两岸交流机制能更进一步,深入台湾社会的最底层。”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陈云英表示。  相似文献   

17.
兰沁 《台声》2002,(8):1-1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三通”再度成为两岸热点话题。台湾在野党及工商界多个“三通”经贸团相继参访大陆,掀起了又一轮推动两岸“三通”的热潮。7月5日,钱其琛副总理在会见台湾两个访问团时表示,“只要把‘三通’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尽早可以实施,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钱副总理充满善意、诚意和务实的讲话,得到了岛内工商界和舆论界的热烈响应。令人遗憾的是,7月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回应却说,如果将两岸“三通”看成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就是预设前提、条件、泛政治化,是不可以的”。再次拒绝了大陆…  相似文献   

18.
范丽青 《台声》2002,(7):1-1
要求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强烈呼声,近来再次在台湾岛内响起,并在台湾当局领导人上任满两年的时候,成为工商界和社会舆论一致关切的话题。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大声疾呼“绝对赞成三通”,指出“现在台湾许多人知道该做什么”,但台湾当局却“没有去做”,“老百姓心里都很闷”。统一集团总裁高清愿实话实说:“如果问企业界100个人,100个人都会说希望两岸赶快三通。“三通”,这是一个在海峡两岸呼吁了22年的未竟诉求。“三通”之所以迟迟未能实现,主要障碍在于台湾当局。一心搞分裂的李登辉在台上12年里,一再为台湾…  相似文献   

19.
邓亭 《台声》1998,(10)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一年来的成功实践,受到了香港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同率也比香港回归前有明显升高。可是,最近台湾当局有些人却不顾事实,肆意低毁“一国两制”,胡说什么“一国两制”具有“暖昧性、矛盾性、不民主性”,声称“一国两制”“不适用台湾”,台湾“坚决拒绝一国两制”,并表示只有用台湾的“民主制度”统一中国才是解决两岸问题的“唯一出路”。台湾当局认为台湾不同于香港,因而“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的一条主要理由是“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O这里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理念与概念,…  相似文献   

20.
“汪辜会晤”是台湾海峡两岸通过对话追求中国统一的表现。自1993年第一次新加坡会谈后,1998年实现了在祖国大陆会晤,有人预计下次会见的地点可能转到台湾。两岸对话不断进行是统一有前途的好现象。这次汪辜会晤,大家知道,不是出于台湾的主观愿望,而是国际上客观形势迫出来的。其主要压力来自两大方面。第一是经济上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1998年5月印尼暴乱,听信“南向政策”的台湾企业在印尼的投资,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台湾企业急于谋求出路,要到大陆投资去。且看国际大企业纷纷到大陆投资设厂,台湾能不眼红?想到台湾经济发展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