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嵘  潘文泳 《传承》2013,(6):118-119
各区域选择主导产业应体现该区域的目标导向,选择的依据既要考虑现实基础,又要体现未来区域或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趋势。如何建设好北部湾经济区关系到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广西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更关系到一座城市总体实力的体现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3.
王树华 《群众》2013,(7):21-2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必然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关系到"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起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长效机制,以培育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永续动力。建立制度化的行政协调机制。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区域发展的差距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力量来统筹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法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最新运用,表现在:经济发展目标体现了实现经济增长与促进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社会主义定性与市场经济取向的辩证统一;经济变革路径体现了总体渐进推进与适时系统推进的辩证统一;资源配置方式体现了依靠市场调节与坚持政府主导的辩证统一;经济发展动力体现了立足国内资源与利用国际资源的辩证统一;工业化发展路径体现了实现工业化与推进信息化的辨证统一;区域发展战略体现了非均衡发展与统筹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韦丽华 《传承》2008,(8):46-47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目标、途径、措施和发展方针等方面。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执政能力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安喜 《前沿》2006,(4):29-31
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定和执政目标的实现,是每一个执政党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执政能力首先体现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法治作为最理想的治国方略不仅被当今世界治国成功之先例所证实,而且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执政能力体现为建设法治国家的能力,法治是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8,(3):1-1
打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攻坚战,实现全年工作的良好开局,关系到当前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今年全年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既要看到灾情的严重性,增强抗灾救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又要看到抗灾保目标的有利条件,坚定必胜信心,克服消极悲观、麻痹松懈和“等靠要”等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再接再厉,群策群力,克难奋进,力争农业抗灾保目标、工业抗灾超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没有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目标、途径、措施和发展方针等方面.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既是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文化产业在体现资本本性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文化责任,其首要目的不是物的增殖,而是实现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与全面性。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本性遮蔽了文化责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文化产业这一手段,这不但关系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关系到中国道路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地看待文化产业,既要实现资本的经济目标,更要实现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根本目标。因此,必须使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2,(11):80-80
张学涛在《桂海论丛》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民生作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和精神权益之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民声是民生的反映,是民意对民生的表达和期盼。民生和民声,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在国家社会发展中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建设发展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解决行政碎片化顽疾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代表的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部署下陆续实施,开启了气势磅礴的中国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其中,雄安新区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区域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发展方式重大转型的标志性国家工程。长久以来,“一亩三分地”的地方保护主义一直是全球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着力对象,  相似文献   

13.
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本文从历史、现实意义和对策研究三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阐述。认为协调发展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于:它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和明智选择;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它是保证社会稳定、实现安定团结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必须按照五中全会精神,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各地区合理布局,在新的区域格局中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庆松  董四代 《前沿》2004,(4):160-162
中国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决定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 ,也决定了现代化的地方色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而也就必须从不同区域的文化基础出发 ,使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出新的时代要求 ,探索出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并在不同区域的相互促进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呼唤重塑政府形象王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塑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新形象,不仅关系到民心的凝聚、政府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一政府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  相似文献   

16.
欧阳坚 《创造》2003,(4):4-5
丽江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本地比较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确保区域经济有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这是贫困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最佳选择,也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一、招商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丽江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大,但目前还十分贫穷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与小康…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定位,即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对可持续发展实质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定和模式的选择,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人才合作、自主创新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崛起”已成为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地位已经逐步成熟。区域自主创新是一个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主体,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遵循这一分析思路,指出加强武汉市城市圈区域人才合作,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人才强势区域和人才富集高地,以此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进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19.
黄太忠 《新东方》2001,10(4):72-76
发展生态型热带高效农业是三亚市生态农业建设的正确选择,是实现三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生态农业建设中要注重整体协调,认真处理好生态型热带高效农业与政府宏观调控管理、生态意识的培育生长.区域整体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关系,制定一系列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目标、质量标准和任务规划。  相似文献   

20.
妇女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妇女全面发展。促进农村妇女在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新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新时期妇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