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几次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从土地改革完成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我  相似文献   

2.
戴子刚 《前沿》2008,(1):152-154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具有频发性、多样性、复杂性扣阶段性特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迫切任务。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辩证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采取不同于阶级斗争的方法来正确加以解决,否则也会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这是我党认真总结建国三十二年来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之后所得出的科学论断。认真学习《决议》,进一步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与“阶级斗争范围和非阶级斗争范围”这样两种侧重于矛盾的不同性质的划分。我以为,还可以根据各种矛盾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具体特点上的差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社会主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等广大人民同极少数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现阶段,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但是,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各种矛盾的原则。这是我们党正确处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决策,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刚 《政协天地》2010,(8):35-35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大大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处理社会矛盾的方略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是新时期政治生活的主题。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矛盾的传统处理模式进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各种矛盾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建构了处理社会主义各种矛盾的方略体系。一、社会基本矛盾:改革开放方略关于...  相似文献   

7.
吴茜 《理论月刊》2008,(1):42-4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著作是解答国际共运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课题的产物.著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两类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对于今天我们认清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改革措施,促使社会阶级阶层分化和利益分配格局急剧变革,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我们要坚持以《正处》思想为指导,客观分析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嬗变所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从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入手来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上的社会矛盾我们该如何认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是否把这方面的社会矛盾概括无遗?进一步思考、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虽然,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是相适应并不等于没有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首次提出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揭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根本手段;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深刻革命。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动力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种价值取向, 它们是一对矛盾,而且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刚起步的现阶段,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矛盾日益突出。分析其原因,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在提出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矛盾理论的基本框架。社会建设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是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等。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矛盾理论对于指导社会建设和管理实践。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的社会矛盾作了精辟分析,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情况,形成了新特点。本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及处理方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正确认识矛盾的特点是解决矛盾的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合乎客观逻辑的新变化,具有新的特点。1.矛盾的复杂性加大,成份具有多样性。矛盾成…  相似文献   

14.
社会矛盾化解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社会利益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调整,伴随而来的社会矛盾日益多发,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我国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和重大任务。文章通过对社会矛盾产生和化解的理论分析,结合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和化解社会矛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主要思路,即从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调解全过程,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为有效解决社会矛盾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一定范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内部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矛盾”。这就是说,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大部分不属于阶级斗争,而只有一小部分属于阶级斗争。具体来讲,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等社会主义的广大人民群众同旧剥削阶级残余之间的斗争,同新产生的剥削分子、各种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分子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对我国社会实践起普遍指导作用的思想,必然以社会主义矛盾为依据,社会主要矛盾是其基本要点统一的基础和围绕的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需要,可以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最主要的人民内部矛盾阎长贵1.党中央历来重视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在1957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是他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  相似文献   

18.
谭永灼 《桂海论丛》2001,17(6):51-5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展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科学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 ,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相适应和不相适应的两个方面 ;二是坚持改革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相联系的观点 ,深刻阐明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三是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 ,牢固确立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绝对权威地位 ;四是以改革的实践 ,丰富、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论现阶段我国人民内部矛盾杨彩莲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强调了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着重分析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今天,我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总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也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各种矛盾的途径。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