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发展多党合作事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高度重视和努力做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密切政党关系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优势等工作,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发挥人大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吴邦国委员长指出,我们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得越好、发展得越好,就越有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越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越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要牢牢把握全党工作大局,依法履行好宪法和法…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与利益矛盾和利益重构过程相伴随,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以保证利益重构过程的公平正义,推动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前,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建设,完善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制度.创新发展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利益关系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意见》的颁布实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步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优势的战略举措。二、农工党的社会服务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标明确农工党的社会服务工作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决定》同时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依靠民主政治制度的安排和运作.正确分析民主执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把握民主执政的起点、基点、重点、切入点,对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决定》同时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目标。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多党合作制的发展和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支持、保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立健全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各项具体制度,进一步增强代表工作的实效,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25周年.回顾这段光辉历程,展望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光明前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参加政协组织的各党派、社会各界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反映,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人民政协具有加强履职,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并且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及努力争取党委领导与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许多问题与困难,解决好这些问题、处理好各方面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完善各项制度。首先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理顺各种经济关系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其次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治制度保障;再次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结构和机制,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最后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的人文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表明,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将合作型政党制度基本框架制度化,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权利提供制度保障,为参政党履行职能提供科学合理的程序,规范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等方面.这就从制度建设、政治理念、政治程序和政治行为等不同层面诠释了我国政党制度建设新的价值取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5月,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通知强调指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要支持、保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以参政党身份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民主党派应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一、努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言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社会价值取向的设定及相  相似文献   

17.
行政制度成熟度:开辟行政制度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行政制度成熟度的涵义和评价标准有多方面的界定。行政制度成熟度理论对我国行政制度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洪岩 《长白学刊》2010,(3):85-87
良好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人类利益的根本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系列现实的制度安排,其中,宪政民主是社会主义多元利益主体和谐的制度保证;宪政法治是社会主义权力、权利均衡和谐的制度依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宪政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形成完美契合。因此,宪政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能提供的实现社会和谐的最恰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宣传部门,做好人大宣传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人大宣传工作的使命感做好人民代表大会的宣传工作,既是省委对我们的一贯要求,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更是全省  相似文献   

20.
谭徽在 《政策》2008,(11):45-4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平等、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从湖北民族工作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