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疾病与社会有机体健康(安全),而不是传统认为的疾病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犯罪现象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学者的研究,是因为它不利于人们的生存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是危害社会有机体健康的社会病态现象。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的研究是为了消除犯罪对于社会有机体健康的危害,类似于医学致力于消除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因此,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医学。  相似文献   

2.
吃什么、怎么吃,关系着民族的命运。从健康角度看,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医学的研究方向变了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强烈地批评长期统治着西方医学领域的教条主义模式—疾病模型(即生物医学模型),正是这种医学模式带来了下面两个结果:加速了药物的淘汰;对服用的药物产生依赖。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庄严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每人每年饮食一吨西医治的是“人得的病”,中医治的是“有病的人”,所以平衡就是健康,调整就是治疗。营养状况是人口素…  相似文献   

3.
张新建 《淮海论坛》2013,(1):48-48,47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从单纯医疗型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型服务转变,从以“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医学的服务对象也要从只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和社区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医疗机构在现代医学模式下.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是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强调医务工作人性化服务是由医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医学的实质是关于人的科学。一切医学活动不能脱离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作为承受身体疾患的患者,其心理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过去由于单纯依赖技术装备而淡化医患之间的人性化接触,医生以“看病”代替了对患者的关爱,使疾病带给患者的身心损害甚至人格、尊严被习惯性地忽视,往往是在治疗躯体疾患的同时,又不自觉地造成或加重患者的心理创伤,这已成为束缚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人类健康素质迅速提高的新时代,也是医学和生命科学不断发展的新纪元。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医院管理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医院文化建设源于企业文化建设,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起医疗单位的重视,经过不断的实践、深化,医院文化建设在塑造医院形象、提高职工素质、创建医疗特色品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使医院文化建设向着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犯罪学这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百科知识式的学科,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医学,这一命题是理解犯罪学学科性质的新思路,是犯罪学理论研究走出迷思的途径.以"除恶防害"宗旨服务于社会的犯罪学理论和以"除病消灾"为宗旨服务于人类的医学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式,这是理解犯罪学在学科性质上属于社会医学的主要根据之一.将犯罪问题看成社会疾病,原本就是犯罪学和社会学产生以来就有的思想,但由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刑法学理论的强势地位,导致犯罪学理论沦为刑事科学的附庸.因此,它的这一闪光思想未能使刑罚主义在治理犯罪的实践中让位于医学模式,从而形成了犯罪学理论愈发达,犯罪现象愈严重的奇怪现象,这说明犯罪学理论还未达到应有的科学程度和影响显著的社会地位.因此,需要依据犯罪学的性质要求进行变革,以充分发挥其效能和取得医治犯罪的理论主导地位并服务于社会.犯罪学理论和学科,既然属于医治社会疾病的理论和学科,那么,它对于专事处理"犯罪"这一社会病患的刑事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必然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6)
正江苏省人民医院是省内最大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该院的康复医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使得人民群众对康复医疗有了新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转变,医院的服务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更加关注患者的早期康复与生存质量,这些都让康复医学事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  相似文献   

7.
鲍磊 《前沿》2010,(11):125-127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正在经历一种社会医学化现象,先前的非医学生活领域已逐渐被医学“殖民”了。包括制药公司、医药研发机构、疾病医疗部门在内的现代医学工业和大众传媒,成了医学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受益者,民众也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促成了医学化。健康人担心得要命,成了现代医学最大的荒谬,也成为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生存状态。除了要坚持适当的医学化,防止过度的医学化,要求人们自己冷静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医学目的偏重于个体病人的疾病治疗,这与WHO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不相协调。WHO提出的健康定义是:健康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体的躯体、心理、社会之间的一种协调、和谐的动态平衡;健康的实质是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适应能力。医学目的就是利用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理论和技艺,启发、认识和建立这种健康的调节能力,增强适应生存环境的凋节能力,增进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医学目的转向健康人群不是要削弱医疗…  相似文献   

9.
沈毅 《观察与思考》2002,(11):26-27
<正> 在一定人群中,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是人一生中最多的特殊时期;这种医疗需求,不但是一种物质需求,而且是一种精神需求甚至道义需求。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医学已从过去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已由过去单纯的“治病救人”的医学要求,发展到从生命的开始到临终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得到公正的、有效的、合理的全程优质保健服务。“临终关怀”体现出现代人对人生最终环节上的特殊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临终关怀的要义现代“临终关怀”的医学形式,由桑德斯(Saunders)博士于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医学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医学人类学 医学人类学(medical anthropology)是近20多年来在西方,特别在美国人类学中发展最快、几乎成为独立于人类学之外的一门分支学科。虽然人类学对于原始民族的健康与疾病的研究,即对他们的医药信仰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几乎同人类学一样古老,“医学人类学”这一名称只是在1963年才由人类学家斯考却正式提出。[1] 美国医学人类学家福斯特和安德森把医学人类学界定为“涉及健康与疾病的各种正式的人类学活动”。[2] 由于其名称中的“医学”认同于西方专业医学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观念,而该学科正是要对这种传统医学观念挑战,某些人主张改名为民族医学(ethnomedicine)或健康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health)以示区别。不过,医学人类学之名仍然广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它之中还可以再分出临床人类学(clinical an-thropology):应用人类学知识解决医学实践中的某些特殊病例。  相似文献   

11.
黄开斌 《前进论坛》2008,(10):31-33
中西医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东西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这种变化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们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认识和处理疾病与健康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也就是有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着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艾滋项目中融入社会性别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滋病的生物医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医学特征决定了艾滋问题不仅是一个医学或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的问题。基于艾滋应对与两性角色、地位、权力的交互作用,以全新的视角探索艾滋应对项目的有效途径,可将艾滋应对项目划分为有害项目、无害项目、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项目以及具有创新性的艾滋项目,进而有意识的在艾滋项目中融入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13.
优生是一个医学概念,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把优生置于社会医学的视角下,研究社会因素对优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此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法,在社会医学视角下对政治、经济、文化、婚育观念、生活习俗及医疗技术等各种影响优生的社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会萍 《人民论坛》2010,(12):224-225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素质。加强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要从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医学生临床实践教育等方面着手。培养模式主要包含医学院校—临床实践医疗机构—社会等方面,重点要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课程模块建设,注重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的序贯性、实践性、多途径性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素质。加强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要从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医学生临床实践教育等方面着手。培养模式主要包含医学院校—临床实践医疗机构—社会等方面,重点要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课程模块建设,注重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的序贯性、实践性、多途径性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困境的社会表现形式多样,困境的结构性成因错综复杂。如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公民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公民个人的生活质量与整体社会质量,建立科学化、民主化与社会化的医药卫生决策模式,已成为转型期公共政策、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议程的核心议题。医学模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医药卫生部门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社会化和病人广泛参与的医疗决策模式、改变病人的求医模式、提高健康照顾的公平性与平等性、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不约而同”地聚焦医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医务社会工作等新型学科,医学社会学对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困境和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具有重大和多方面学科贡献,如何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学学科体系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显示,当今影响回族妇女健康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疾病,回族妇女在处置疾病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病患行为,体现了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影响。本文从医学人类学、医学社会学及女性主义人类学的交叉视角出发,将其病患行为分为5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5个特点或内容。  相似文献   

18.
卢景国 《前沿》2013,(4):8-11
医学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探讨社会医学化的理论渊源及其概念建构的基础上,综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中国社会未来的研究进路与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9.
一、2 1世纪卫生事业的新形势和面临的新问题进入 2 1世纪 ,全球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 ,生命科学取得了重大突破 ,生物技术、基因研究成果空前 ,人类疾病结构发生变化 ,医学模式角度转化 ,人们对健康素质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显提高 ,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探索改进和提高人类自身健康的途径。与此同时 ,全球医疗卫生领域也面临许多新问题 :老龄人口的增加 ,医疗与保健范围增大 ,医疗费用上升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实际问题 ;现代社会愈来愈多的慢性疾病 ,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负担 ;困扰人类的一些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一些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医疗卫…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33)
正"面对慢性病呈‘井喷式’爆发的态势,面对病人为何越治越多的拷问,我们必须反思我国的医学服务模式,必须实施由治转防、防治结合,必须更加重视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从源头上遏制慢病高发。"白书忠理事长对此十分笃定,充满担当。"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相继颁布,吹响了以提高人民健康为核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战斗号角,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