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业已形成气候。创新的实质是思维创新,任何一项创新成果都是通过创新思维的制作功夫取得的。但是,什么是创新思维?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这两个重要的问题似乎还有认识上的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有120处讲到“新”,这些充满创新意义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这些伟大的理论创新加以概括和总结,对我们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对创新的系统阐述。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创新的含义、内容、重要性及如何才能创新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实践没有…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要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就是要勇于和善于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形成鼓励创新的良性体制和文化氛围,创新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有职责。  相似文献   

4.
创新活动中创新目标、创新思维、创新成果和市场价值是锚定创新过程的物化要素,它们与相关的活动要素一起,构成了OCAV双层次创新模式。这是一个涉及自主创新、创新扩散的机制。对系统创新来说,自主创新是基础,创新扩散是条件,OCAV创新模式能够有机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该模式有助于描述系统创新价值产生的过程,有效地揭示创新活动规律,探究创新运作机理。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创新发展的基础在于创新模式的变革。协同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新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和提高创新效率。因此,本文从协同创新的演化逻辑、中国情境与政策体系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协同创新演化逻辑以及中国创新模式变迁的分析,本文指出协同创新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必然模式选择。然而,现阶段中国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创新模式仍以封闭式创新为主,协同创新为辅。未来要完善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能激发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魏小龙 《公安研究》2011,(10):19-21,27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体系包括理念创新层面、体制创新层面、机制创新层面、手段创新层面。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应坚持用"善治"理论引领创新,用信息技术支撑创新,用资源整合助推创新。  相似文献   

7.
《政策瞭望》2013,(6):1-1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吹响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号角。省委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把握新阶段新形势,顺时应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创新",广义上说涵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其中科技创新处于重要地位负有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联动其他方面创新的使命创新的实质是充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众包已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模式,因此构建众包创新生态系统对促进企业创新意义重大。众包创新生态系统由创新开发群落、创新应用群落、创新媒介群落、创新合作群落以及众包环境构成,构建高效的众包创新生态系统,需要从保证各创新群落规模和异质性、增强各参与主体归属感和信任感、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机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发,提升众包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左红伟 《前沿》2006,(5):93-94
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创新。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唯有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与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协调一致,才能增强说服力、焕发生命力、化作生产力。本文就如何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以求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文化的支撑,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创新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有力地塑造着当代中国的创新文化,其主要内涵是:振兴中华、自主创新,迎接挑战、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创新,以人为本、能动创新,团结协作、体系创新。发展创新文化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创新文化的基础建设与自身建设、制度建设与精神建设、工程建设与人的培养、理论建设与行为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