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儿子,别犯错误!"这是吉林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倪连山的母亲临终前跟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然而,他终究还是辜负了母亲的临终嘱咐。2019年3月29日下午,倪连山在散步回家途中"遇到"了吉林省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已退休一年多自以为"安全着陆"的他没有想到,这一天,他会被立案审查调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这一天,他安享晚年的美好计划彻底成为泡影。其实,他"没有想到"的结局,从他第一次走上歧途就已经注定。  相似文献   

2.
王玺 《中国保安》2002,(4):8-10
孙振平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他从来没有请同学吃过什么东西,有一次,他对同学许诺说要请他们吃冰棍,回家后他犯愁了,不知怎么向母亲开口.母亲知道这件事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以后一定要记住,不要轻易对别人许你达不到的诺言.这是做人最重要的原则!"看看困窘的家,看看母亲憔悴的面容,孙振平哭了.  相似文献   

3.
永恒的瞬间     
康健 《人民公安》2021,(3):75-75
作为艾冬同志的同事,我于2008年与他相识。艾冬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工作起来像踩着风火轮。艾冬始终是以一种"拼"的劲头在干工作。与母亲的最后一面,艾冬依然想着工作,2020年春节腊月二十九那天,母亲董存梅给艾冬打电话,让他回家吃饺子。"那天我儿子要值班,中午1点多,趁着午休回来的。我给他煮了12个饺子,他就吃了7个。我说你怎么吃那么少,他说我单位还有活。"董存梅回忆道,自己知道艾冬平时工作挺忙的,就没再要求他回来,并告诉他,要好好工作,帮百姓解决问题。可没想到,这一见,竟然是最后一面。  相似文献   

4.
<正>田汉九岁丧父,母亲易克勤靠缝洗衣服、采茶、典当衣物将三个儿子抚养成人。田汉身为长子,聪明懂事,从小最得母亲疼爱和器重,他对母亲的孝顺在文艺界更是出了名的。1922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刚在上海落脚,24岁的田汉就给母亲寄钱,把她从湖南老家接来上海同住。此后易克勤大部分时间跟着儿子四海为家。奔走一生终于"安家"田汉一生颠沛流离,二三十年代大部分时间在上海租房子住,搬家不下五次;1935年他在上海被捕,解送至南京,母亲和家人也迁至南京,迎接他出狱;抗战爆发后,他与家人分分合合,在武汉、长沙、桂林、重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以母亲为主题的电影,还是电影中有母亲的角色,那些关于母亲的往事都会通过或沉重压抑、或温柔恬淡、或曲折另类的情节和基渊表现出来。比如西班牙的"电影国宝"佩德罗·阿尔莫多瓦,他的电影色彩绚丽、情节热闹离奇,影片所表达的母亲故事可能另类而又荒诞,但所表达的感情却是真挚而又柔软的,更是感动的。  相似文献   

6.
正陈独秀长毛泽东14岁,两人出生环境不一样,所受家教不同,秉性各异。陈独秀不满两周岁的时候,父亲便被瘟疫夺去生命。母亲对他的个性影响极大,她对儿子的唯一要求是"考科举,起码也要中个举人,替父亲争气"。母亲虽没读过什么书,却比较开明,从不拿"忠孝节义"的道德说教来束缚自己的孩子。陈独秀评价自己的母亲很能干,本质上又是个老好人。他说:"有人称赞我嫉恶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9,(22)
<正>"我抱送老兵骨灰回大陆的行为,也正是‘迁台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更证明了两岸本属一家亲的鲜明认同,也勾勒出迁台历史的流变脉动。"——高秉涵13岁的高秉涵离家去台前,与母亲的合影。彼时他就读于山东菏泽县立简易师范初中部。临行前,他跪在父亲坟前磕了三个响头,母亲嘱咐他,"要好好活下去,娘永远等着你回来!"  相似文献   

8.
黑色的上班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河南省内乡县灌涨镇杨洼村十二组农民张青云父亲英年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品学兼优的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挑起家庭重担。尽管他脸  相似文献   

9.
雄雄 《传承》2009,(15):24-25
他的母亲心地善良,收养了不少被遗弃的孩子。为了收养这些孩子,母亲甚至无力供自己的亲生儿子上学。为此,他赌气离家出走。直到有一天,离家多年的他得到好心人的帮助重返校园……他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并开始了他的感恩之旅。他就  相似文献   

10.
采访撒贝宁是在午夜时分进行的。电 话中,刚刚从外地出差回到家的他一谈起 自己的母亲,声音马上一扫疲倦,如同他 在《今日说法》里一样深沉,充满磁性,只 是,还多了一份柔情。 母亲!他的第一句话竟是"小时候我 没少让我妈操心!"很内疚的语气。 撒贝宁出生在一个和睦的普通家庭  相似文献   

11.
一5月13日,即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他以"红兵"的名义给汶川县民政局寄去现金400元;5月22日,他又为救助汶川大地震灾民交纳了2000元"特殊党费";时针回拨,信手拈来。2006年,他化名"和谐",向母亲水窖组委会捐款1000元,并附言:"共建和谐社会,兴我中华民族,以后每月寄去50元。"  相似文献   

12.
流沙 《观察与思考》2006,(18):63-63
<正>一位作家为了写完一本已经答应过出版社的名叫《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小说,决定去看望他那住在南方的母亲,准备在跟母亲聊天、打开记忆的闸门后,把小说写完。然而他却一直未能成行。女人、旅行和其他出版计划纠缠着他。他一直忙于旅行、阅读、谈情说爱和游手好闲。为了完成这本书,作家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税务机关跟踪他、编辑们对他绝望、亲人们对他忧心如焚、他自己也得了超级忧郁症,但只有母亲一直在鼓励他。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晕倒住院,  相似文献   

13.
天谴     
母亲久久地看着父亲,她看见老伴头上的白发不停歇地生长,如同夏天河里的水草。母亲低下头看自己躺在脚下的儿子,他此刻就像回到了儿时,他是多么听话、多么聪明的孩子啊,那时,他只有三岁,他对帮他洗脚的母亲说:妈妈,你给我的脚洗洗脸吧。他的小脚面上粘了一点水,她说给老伴听,俩人笑啊笑啊,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乐。父亲在出事后一直处于一种亚昏迷状态,他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弹,他的呼吸微弱极了,他在母亲的掺扶下,才挪动步子,离开了儿子躺卧的地方。天终于亮了,太阳从窗玻璃透射进来,照在母亲浮肿痛苦的脸上,又照在父亲麻木平静的脸上,渐渐就照…  相似文献   

14.
汉代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人叫刘平,带着母亲逃难。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一天,刘平把母亲藏在一个低洼地带,一个人出去找吃的。结果,一伙饿贼抓住了他,要把他煮着吃了。他连忙跪地恳请贼们放了他,并且立誓说,如果能放他回去,让饥饿的母亲填饱肚子,他一定会回来,决不食言。群贼怜悯他的一颗孝心,放了他。刘平找到吃的并伺候母亲吃饱之后,便把刚才发生的一切票告给母亲。然后,拜别母亲,真的走了。  相似文献   

15.
摇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既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公正的人。有这样三位母亲:第一位母亲拿回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相同。他的两个儿子看见了,都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弟弟抢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位母亲听了很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并责备了他。  相似文献   

16.
姚洪  张培杰 《政策》2012,(4):2-2
刘普林,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学生,到武汉上学两年来,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利用课余休息时间、节假日替当环卫工的母亲清扫街道。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他身上体现出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孝敬父母的好品格,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被称为"马路孝子"。  相似文献   

17.
<正>"……30多年过去了,那段岁月仍然难以忘怀,那段经历依然刻骨铭心,如今母亲已满头银发,步履蹒跚,但脸上的笑容依然慈祥,宽厚的母爱依然未改……你就是我热爱的天堂,你就是我永远的母亲!"这是上林县明亮镇甘六村寺表庄的村民杨世亮发表在文学刊物《大明山花》上的作品《天堂母爱》中的一段。文中,他以深情的笔触描述了他与一位素昧平生的女人30多年幸福的"母子"情缘。作品中"刻骨铭心"的"那段岁月"定格在上世纪80年代。1982年2月,18岁的杨世亮刚刚高中  相似文献   

18.
正脚力作为"四力"之首,是宣传工作的力量源泉,也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工作根基所在。增强"四力",基础在在于练好脚力。"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真实图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安泰,力大无穷,百战百胜。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一旦双脚离开大地母亲的滋养,就失去了一切力量。他的对手得知了  相似文献   

19.
何英 《小康》2012,(2):125
正看了很多樟楠散文的评论,最后,还是他自己在后记中一句"土腥味的文字"契合我心。人们都说樟楠的文字质朴,亲情感人。其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作文时最不能忘的"土腥味"。先来说这个"土"字。作者把书中写母亲的那一部分文章的开篇定为《一把老黄土》。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他要去省城参加艺术生的文化考试,母亲一大早就起来煮鸡蛋,摊煎饼,他却说想吃德克士的双层堡。父亲惶急缭乱地骑上车子,跑到离家七八里远的专卖店里给他带来了最爱的双层堡。在路上,他欣喜地望着窗外的风景,设想着未来无比精彩的大学生活。父亲就坐在他的身边,苦口婆心地叮嘱道:"别紧张,别粗心,别大意。"他不耐烦地应承着:"知道了,知道了,我又不是三四岁的小孩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