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孙晓青  刘晓峰  包英春 《前沿》2007,(3):155-157
新制度经济学概括了制度的功能,阐述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我国行政契约的模式选择,揭示制度变迁与行政契约彼此之间的转换机制,并确立行政契约模式选择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和融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同属制度经济学,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二者既有本质的不同,又有相通之处,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如二者在研究目的、方法和重点等方面虽有明显的区别,但在研究对象、分析框架、制度构成以及许多具体观点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从共性的角度看,二者都承认经济发展与制度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同样用动态的、演进的世界观来分析制度。在产权和国家理论上,二者都十分重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家的存在导致经济增长或衰退的两种可能性。我们可以将二者进行整合和融通,以发展和丰富制度理论,为中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采用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被传统经济学忽视的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性的内生变量,取决于控制人们经济行为的社会和政治规则。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设计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秩序,减少交换中的不确定性。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所说,新制度经济学的目的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1991年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就是对该理论对经济学的作用的充分肯定。一、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学界对诺思制度分析方法与马克思分析方法的相似点,即诺思尤其是后期的制度分析的方法坚持了马克思的制度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方法论。本文主张制度分析应当整合马克思与诺思的制度分析方法,阐述了理论整合的原因及可能进路,旨在探讨马克思的宏观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方式理论的演变发展及其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变迁的效果主要由制度变迁的方式决定。区分制度变迁的方式存在三个模型: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与供给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自发演进的制度变迁和人为设计的制度变迁模式;激进式变迁方式与渐进式变迁方式模式。本文对制度变迁方式理论的演变、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指出目前的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还在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制度经济学在中国传播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本文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成本、产权、制度和国家方面的理论作了一个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与中国制度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就从制度变迁层面提供了一个考察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视角。当前区域政策理论忽略了对制度变迁中区域经济利益主体行为影响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研究还不完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引入,对区域经济学在区位理论、研究方法、主体定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区域经济研究也将对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家理论的研究方面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主义肇始于经济学,近年来发展为具有学科特征的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在试图解释制度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等三种分析方法。新制度主义研究的这一路向对伦理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效率假说是传统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前提之一。通过对中韩农村市场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现实中的制度变迁远比效率假说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模式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两种模式,即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现实世界明显不吻合。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交互式或互动式制度变迁才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制度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