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毅夫 《小康》2014,(10):20-20
中国是转型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肯定有结构问题,但从2010年开始的连续经济增长下滑,主要不是内部结构问题,而是外部问题。理由是,中国经济下滑的同时,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下滑,而且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于莉娟 《小康》2009,(2):43-45
培育中国本土经济增长点这个压力,意味着又到了集中我们所有的智慧来改革和开放的时期。如果没有这方面真实的突破,还是靠基础设施投资,可能经济还会继续处于惯性下滑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在于相对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经济发生了重大的问题,并牵延影响到实体经济。在中国中西部,人们能比较显著地感觉到经济危机的水平没那么严重,因为它们经济的资本化与外向型水平低;同样,当目前人们感受经济的所谓“企稳回暖”的时候,它们也没有感觉到当前经济的多大暖意,原因在于目前的经济回暖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资本经济的作用,而非实体经济本质的复苏。  相似文献   

4.
王建 《北京观察》2009,(4):24-24
在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有的还很突出。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快速下滑,经济危机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对中国经济带来明显冲击。从宏观角度看,如果我们对当前形势作一些基本的判断,了解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就可以看清当前危机中的中国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郭忠 《政策》2009,(3):35-36
近年来,襄樊市襄阳区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次一直下滑,从2002年撤县设区时的第16位下滑到2005年的25位,再继而下滑到2007年的第32位。从表面上看,这些差距是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的差距,但透过数据看本质。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发展信心、发展能力、发展措施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和影响了襄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差距就是压力,差距也是动力。  相似文献   

7.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也是去年以来连续六个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此外,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2%,超出市场预期。一系列低于市场预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不仅让一些人担忧后续增长乏力,未来增速进一步下滑,也导致海内外“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泡沫破灭”的论调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8.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山西作为内陆省份和经济外向度较低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难以躲过这场罕见金融危机的裹挟。去年后半年以来,我省许多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发展困难,经济增长大幅度下滑,给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空前的困难和压力。但是,从长远看,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不会变,能源供应趋紧的态势不会变,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节奏,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显而易见。不过,多数受访者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之势不会发生改变。短期冲击不可避免在疫情影响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将遭遇不小创伤,尤其是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行业。“从1月23日开始,酒店的人住率直线下滑,现在的业务量同比往年春节减少95%以上,相当于跌到了地板上。”  相似文献   

10.
于莉娟 《小康》2008,(10):42-45
从华尔街扩散开来的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下滑通道。更为严重的经济萧条也是很多人对美国经济的预测。“百年未遇的一次大危机,”格林斯潘如是评价美国的此次金融动荡。 事实上不仅是银行、金融机构,这是一次与房地产、与制造业、与整个产业市场相关度都非常高的一次危机,影响程度非常深远,而且也幅射到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国入世以来加大了和国际市场的敲合,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让我们不能再像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独善其身。那么,中国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应对这一次冲击,本刊特邀经济学家专家和学者共同研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应该将此次冲击作为调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经济加速回升 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有效地遏制了下滑态势,连续两个季度明显反弹,多项经济指标超过危机前水平,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复苏。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的经济复苏是一种政策性复苏,我国为此付出了较大代价,除了财力、物力的巨大支出之外,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也更为严重。因此,此次经济反弹的基础并不稳固。  相似文献   

12.
姚莉 《北京观察》2009,(4):54-55
谈起服务业的发展,没有人质疑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做出的巨大贡献。可是在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服务业对社会就业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往往被缩小了。今天,人们忧虑2009年要出现经济下滑、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但有人说服务业的发展反而迎来了机会.这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王杰 《今日浙江》2011,(16):28-29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减缓、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浙江经济增长平稳,从较快回升转入平稳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另一方面,经济下行趋势仍在延续,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要以调促稳,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危机的态势之下,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当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有效地制止经济的下滑,或者从正面来说,就是扭转经济增速的下滑,成为我们当前宏观经济中  相似文献   

15.
李迅雷 《群众》2013,(5):I0022-I0023
每逢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问题便会凸显出来。中国的产能过剩现象时常发生,且一旦出现产能严重过剩,总可以找到造成过剩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盲目投资。中央政府为应对产能过剩招数不断变换:粗到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细到行业禁入、融资限制,但收效甚微,根源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6.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危机。这次正当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们大谈特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30年之时,突然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严重下滑。他们对此预期失误,此前也没有积极地去研究相关的调整政策的最好时机。经济学家的任务不在于当"喜鹊",而是当"乌鸦"。他们应该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甚至可以"鸡蛋里面挑骨头"。日常生  相似文献   

17.
贺力平 《小康》2013,(10):19-19
目前印度经济增长率连续下滑,并以比较显著的幅度下滑,这主要是受其国内较高的通胀率制约,短期内很难改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一场源于美国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笼罩全球经济最大的乌云。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增速骤然下滑,这段时间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与思考》2010,(1):12-16
2008年底以来,受二次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影响,中国经济明显走过了一个V字形的发展之路。2009年连续两个季度明显反弹,多项经济指标超过危机前水平,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复苏。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经济下滑态势。  相似文献   

20.
刘元春 《小康》2013,(8):19
收入下滑标志着经济回落的累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下一步中国经济回落的速度可能要强化。同时,金融问题的出现也标志着实体经济依靠这种输血的救助模式结束了,金融反而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个强烈的负面效应。日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按官方的表述,我们目前的经济运行是平稳的,稳中有进、稳中有质,都是正面的话语,但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