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边境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1],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2]的表述强调边境安全和边疆发展的关系;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则具体规定了分工与联防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正>处于国际秩序构建的新时代,响应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需要高校及社会积极培养中国的涉外法律人才,为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维护中国国际利益,保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储备充足的人才。涉外法治人才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能够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高端复合型人才。[1]2012年,教育部将22所高校列入教育部首批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高校纷纷开设了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融合地区资源优势,培养基于国(区)别的涉外法律人才。但目前高校培养重心仍集中于大量的国内法学理论知识学习,高校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亟须依托产学研培养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培养计划并加以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法制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是预防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应有之义。对此,有学者提出可以采用“打包修法”的方式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案进行一揽子修改[1],倡导同时将几部法律的修改放在同一个修法过程中完成。  相似文献   

4.
<正>“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的重要理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1],2016年和2023年,“树立大食物观”分别被写入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2]。简单来说,“大食物观”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内涵:一是确保粮食保障的基础地位;二是注重食物品种的丰富性;三是突出广泛多样的食物来源[3];  相似文献   

5.
<正>突发事件标准体系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的坚实保障和重要支撑。[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特别提到:要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加快推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国家应急救援等领域标准建设,抓紧完善国家重大安全风险应急保障标准。构建多部门多区域多系统快速联动、统一高效的公共安全标准化协同机制,推进重大标准制定实施。[2]因此,深入研究突发事件应对标准化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合作是以实现共同目标为导向的共同行动[1],“协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作。就政府部门协同来说,协同是指政府组织间的合作与一致行动[2]。数字政府的发展是政府内部各层级协同共治的过程[3]。从已有研究来看,政府间协同和协同治理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仍然围绕政府组织间主流的科层制组织形式,包含从更高层级到地方不同层级的纵向整合以及不同功能的横向部门整合两个方面;二是各政府服务平台在架构上趋于平台化模式,将其作为数字能力的基础配置,目的是通过数据平台或载体上的信息和数据传递价值,促进政府间扁平化与互通融合。而搭建数字化平台必然吸引公众参与,一部分具体表现为在政府互动平台中收集并回应社情民意。三是重视数据资源体系的开放共享,将其作为当下打破部门主义割裂和解决管理“碎片化”问题、实现数字政府建设“敏捷高效、智能精准”目标的有效方式[4]。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1]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文献。报告除导语和结束语,共包括15个部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报告在第7部分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次全国党代会报告中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8.
王群 《人大研究》2023,(1):41-4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单独一部分进行阐释和部署,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在报告第七部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特别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1]。公众参与立法是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义,也是新时代推进民主立法的必然要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立法”议题的“思想交汇”和“实践交集”。然而,立法是系统性的专门法律法规的立废改释活动,公众参与立法仅是立法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一个由多种监督制度构成的有机系统,因此党和国家监督治理效能不仅取决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自身的健全和完善,更取决于系统内部多元监督主体之间的合理分工与有效合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1]审计监督作为独立的、专门的经济监督主体,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随着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深化,审计过程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单方面的过程,而表现出一种互动的倾向”。[2]换言之,审计监督与民主监督在监督内容上互相补充、在监督方式上互为助力。监督内容上,  相似文献   

10.
董宇 《重庆行政》2023,(2):61-6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列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五项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1]。基层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是国家政权直达基层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国家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场域;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事项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2]。因此,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须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宏大背景,关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衔接与互动,从理论上厘清其内涵和外延,从现实发展中探究其困境所在,进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1.
孙婷 《重庆行政》2023,(5):54-55
<正>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1]。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理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重大实践。男女平等自1995年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以来,不断彰显我国在维护性别平等、人权平等领域的重大政策创新与治理创新,也全面履行了实现全球性别平等的中国承诺。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第三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的逻辑:提高立法质量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回顾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的逐步确立过程,大致经历了“地方探索—中央试点—地方展开”这样“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功能扩展”三个发展阶段。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作为民主立法制度的创新,始于2002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地方立法联系点”探索[1]。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盟,进入脱欧过渡期。在脱欧过渡期内,英国与欧盟将维持原有的关系不变,双方将为未来的关系进行紧张的谈判,以重塑双边关系。由于谈判具有复杂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英国脱欧仍然面临不确定性。英国和欧盟都有塑造良好关系的愿望,但不论是在经贸领域,还是在外交与安全领域,关系的重塑都面临巨大挑战。英国认为脱欧为其摆脱欧盟成员国身份限制、重塑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机会,但其能否实现"全球英国"理念则令人怀疑。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党的自身建设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要作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解决”[1]。虽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钉钉子的精神纠治“四风”,但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2]在四风问题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需要更加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具有反复性、复杂性、变异性等特征,不容易被解决,并且常常以“好”的面目出现,甚至在新形势下还会出现其他变种,而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也是相伴而生的,二者虽表现形式不一,但根源一致且互为表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3],这两个问题对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都存在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对基层工作有极大影响,严重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影响基层工作的成效。因此,深刻分析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内在根源,对其精准画像,从而精准谋划整治对策是为基层减负的关键,也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纪哲 《中国行政管理》2016,(5):F0002-F0002
2016年4月10日,“中国法治评估报告2015”成果发布暨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挂牌仪式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法治评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法治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朱景文教授组织课题组撰写,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熊瑛 《重庆行政》2015,(4):59-61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提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法治思维”一词首次出现于世人面前,但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反映出法治国家的建设也是一不断积累共识的过程,体现了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认识的深化。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它的提出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更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习近平同志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屡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如:2012年12月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中重申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在2014年1月7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政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如何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前提下,推动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海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已有文献来看,关于海南省生态的评估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有的学者从区域出发,对海南省滨海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1];有的学者对海南省中部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2]等等。但总体来看,关于绿色经济发展评估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多采用熵值法[3]来开展研究,熵值法的不足在于指标权重受到较大的主观影响。为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包络模型绩效评估,对海南省18个市县(三沙除外)开展绿色发展绩效评估,以期在建构一套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绩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宁夏政报》2015,(7):21-23
<正>宁政发[2015]2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3月1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办法第一条为了保障《宁夏回族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对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考核、评定及奖惩等考评工作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揽“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将领导和组织青年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置于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为新时代青年加强理论武装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青年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理论精神,充分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切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让理论之光照亮青春之路。一、  相似文献   

20.
论ECFA框架下两岸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签定,ECFA框架下建构两岸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性也日显凸出.在借鉴现有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两岸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主体应有其特殊性,调整的客体范围可考虑包括货物贸易争端、服务贸易争端、投资争端、知识产权争端等各领域,ADR在解决两岸经贸争端中应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