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同居男女分手,约定男方支付28万元,女方将胎儿打掉。谁知,女方却违反约定,将孩子生了下来,从而引发了这起诉讼。  相似文献   

2.
人有脸,树有皮。而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不要“脸”的:有两个都有家室的“第三者”租房非法同居达10年之久。在女方如约与丈夫离婚后,男方却因离婚不成等原因回家找老婆去了。女方感到吃亏,便以受害为由到当地妇联讨“公道”。当然,对非法关系,法律是不予保护  相似文献   

3.
解除同居关系,女方应不应该退给我财物?编辑同志:我于1991年经人介绍与田女相爱并同居,1993年冬我从外地回家,发现她与其姐夫有性行为,我想同她分手,后经她家人劝说,她回心转意,我原谅了她。1994年春,她跟我到工地做饭,在包工头的引诱下,又与包工...  相似文献   

4.
吉龙华 《创造》2002,(1):42-43
建立同居关系的男女不组成自己的家庭,白天各自劳动和生活在自己原属的家庭,夜晚男到女方访宿,次日凌晨又返回母家。一旦,双方感情破裂则男不来访女不接待,关系即算中止,以后各方根据自己的感情趋向,再去寻找意中人。这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称之为“走婚”,摩梭语叫“色色”意思是“走走”,很形象地称为“走来走去”。  相似文献   

5.
未婚同居现象在中国日趋增多,但对于年轻人如何从约会发展到同居、性别是否以及怎样影响同居的动机与意义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94名正在同居和近期经历同居的"90后"乡-城流动青年的深入访谈,从性别视角探讨了影响年轻人从恋爱交往向同居转变的因素。研究发现,流动青年受访者的同居,无论男女大部分发生在有结婚意图甚至是订婚之后,但在同居决定如何受结婚目标推动上出现了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更多地因道德规范压力,男性更多地出于经济和时间成本。同时,一些流动青年的同居决策也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如为了相处或居住上的便利以及意外怀孕的发生,往往会推动男女加快向同居的转变;经济层面的考虑对同居决定的影响则因性别而异,女性更有可能出于经济需要而加快同居,而男性更多地因经济紧张而推迟同居。总之,传统性别文化规范和农村婚姻市场变动延伸到同居,并影响流动青年男女的同居决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当今社会,同居现象屡见不鲜,而同居财产纠纷也时有所见。针对同居财产纠纷,我国相关立法缺乏具有针对性与体系化的法律规定,司法实务中对同居财产的归属认定与具体分割结果也各不相同。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引导,当事人也无所适从,强化立法规制已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定单行《同居伴侣法》或者《同居伴侣条例》,明确同居财产归属认定与分割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与解决同居财产纠纷。  相似文献   

7.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婚姻家庭呈现出与西方国家类似的变化,非婚同居逐渐盛行起来,因而就社会现实需求而言,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构建已无法回避.法律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非婚同居关系,已经成为我国法学领域面临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非婚同居基本概念的解读,明确了同居和非婚同居的含义,细化了非婚同居的类型,在分析现阶段对我国非婚同居关系的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梳理出我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构建的社会基础,从立法模式选择和具体内容的设计两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非婚同居制度的设想.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引起人们,尤其是法律,以理性的姿态对待非婚同居现象.  相似文献   

8.
宋娟 《求索》2012,(2):225-228
同居共财是唐律规定的一种家庭制度,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在唐代有所增多。文章从唐律对家庭经济关系的限定出发,考察了同居大家庭中各级成员间的经济地位,同时透析史料,进一步对同居共财家庭经济生活进行探讨,揭示了唐代同居共财大家庭中和谐稳定与矛盾冲突并存的经济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非婚同居产生的原因,如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社会环境对性道德的宽容,让人们更尊重两性共同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权,大学生对自身性权利的主张也越来越强烈;法律渐渐放宽了对非婚同居的态度;非婚同居在经济、法律、生活等方面的优势,是大学生选择非婚同居的重要原因,为非婚同居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史修全 《民主与法制》2014,(7):59-61,53
单身老汉恋上年轻漂亮的足疗女,为表明爱意,老汉不惜变卖房屋。购买奔驰轿车送给女方。谁知,购车仅过一个礼拜,女方便提出分手。老汉见和好无望,便要求女方返还车辆,而女方以车辆系老汉赠与为由,拒绝返还。双方由此引发矛盾,并将官司打到了法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依赖的不断加深和涉外民商事交往的频繁发生,自然人的跨国流动,涉外非婚同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涉外非婚同居是一种带有身份性质的民事关系。根据“自体法”在涉外合同和涉外侵权法律选择方面的运用,涉外非婚同居财产关系的“自体法”应当这样表述:涉外非婚同居应首先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未选择法律时应当适用当事人的同居地法或者共同的国籍国家的法律;上述法律不得违反法院地国家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丛林  田野 《民主与法制》2014,(25):60-61
彩礼钱,是现代中国保留旧时结婚风俗,由男方支付给女方的聘金。那么,男方给付女方的彩礼钱,是给女方个人的还是给女方父母的呢?这一绝大多数家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因极易刺痛亲情,人们往往不愿计较。而看似简单,一旦较真儿起来,还真难以解决,不但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社会各界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1970年以前,同居现象在美国被称为“姘居”或者“同住”,并且在美联邦各州均属非法。但是30年来同居现象在不断增多,尽管仍然是家庭伦理话题中的隐蔽一角。这是为什么呢?路特吉亚大学美国国家婚姻课题组的大卫·波佩诺和丹佛·怀特海德认为,不象离婚或婚外情,同居增多的倾向事实上并没有激起公众赞同或愤慨的情绪。社会学家帕梅拉L·斯莫克经过研究发现,尽管与1960年10%的同居比例相对照,现在几乎有一半多的美国新婚夫妇曾在婚前同居,但是大多数美国人仍没有意识到同居现象的明显扩大及其后果。学者们指出,美国在这方面与瑞士是…  相似文献   

14.
1970年以前,同居现象在美国被称为"姘居"或者"同住",并且在美联邦各州均属非法.但是30年来同居现象在不断增多,尽管仍然是家庭伦理话题中的隐蔽一角.这是为什么呢?路特吉亚大学美国国家婚姻课题组的大卫·波佩诺和丹佛·怀特海德认为,不象离婚或婚外情,同居增多的倾向事实上并没有激起公众赞同或愤慨的情绪.社会学家帕梅拉L·斯莫克经过研究发现,尽管与1 960年10%的同居比例相对照,现在几乎有一半多的美国新婚夫妇曾在婚前同居,但是大多数美国人仍没有意识到同居现象的明显扩大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5.
离婚后孩子由父方抚养,女方应否负担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编辑同志:我和女方结婚二年,生一男孩,由于感情破裂而离婚。离婚时孩子判给我抚养,女方没给抚养费。现已时隔数年,请问:我现在是否可以向女方要孩子的一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俊宇俊宇读者:根据法律规定,父...  相似文献   

16.
夫妻同居是夫妻共同生活的基础要件,各国立法中,在明确规定夫妻有同居共同生活义务的基础上,对违反该义务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一般都进行了规范。我国现行《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夫妻同居义务,只在判决离婚时才有所体现,这对规范夫妻人身关系,履行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忠实义力都是不利的。本文就同居的涵义、国外的相关立法,我国的《婚姻法》如何改善相关规定等方面做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1 案例简介1 988年 8月东北某林区公安局送来一个疑难案件检材。该案发生在三年前 ,有一外地女子林某 ( 2 5岁 )在当地失踪 ,后怀疑是与其同居男子高某 ( 2 8岁 )所杀 ,苦于当时无证据 ,又找不到尸源 ,仅在高某家中白色墙皮上发现少量血痕。当时高某说是玩猎枪走火 ,自己和同伴的血 ,案件搁浅。三年后在离该男子家不远处下水道井里发现该女尸源 (通过衣服、证件辩认 ) ,后女方林某家亲属赶到同意火化。当公安局知道时 ,已找不到有用的检材 ,将嫌疑人高某及其同伴王某血纱布、白色墙皮血痕送来 ,要求进行检验。 (通过了解该女子做人流有医院…  相似文献   

18.
未婚怀孕现象在中国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未婚同居的兴起,未婚怀孕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同居伴侣中。本文通过分析来自35位有未婚怀孕经历(自己或伴侣)和30位正面临未婚怀孕风险的两类流动青年男女同居者的深度访谈材料,探讨了流动青年的同居怀孕意愿,以及导致或阻止他们在同居关系中怀孕的因素。研究发现,同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流动青年女性意外怀孕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往往是由于避孕时的疏忽大意和依赖有效程度较低的避孕方式所致,很少是因为缺乏避孕意识和知识。研究还发现,同居怀孕情况的增多部分取决于计划内怀孕的增多,同居关系特征、家庭期待和生育的年龄规范压力是影响怀孕意愿的关键因素,怀孕成为结婚准备过程中的一步,有时甚至是结婚前必要的一步。总之,在流动青年群体中,一种关于同居、怀孕和婚姻的联合决策模式正在形成,尽管这打破了组建家庭的传统顺序,但由婚姻来组织生育行为的社会规范并未被动摇。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节,北京女子监狱将开设同居会见,允许女服刑人员与前来会见的配偶同居。届时,将挑选12名女犯与探监丈夫同居24小时。对于监狱同居房,不少人是抱宽容态度的,也不乏喝彩者,认为这是人性化的体现。笔者对此是有异议的。对服刑犯人表达人性关怀的举措,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探索,比如让死刑犯临刑前与家人合影。在监狱为犯人  相似文献   

20.
网络同居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已成为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潮流新宠,但作为一种情感游戏,网络同居似乎已超出了游戏的范畴。笔者通过相关调查,从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层面入手,以心理学的视角透视大学生的网络同居行为,探讨网络同居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从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