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智能传播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传播技术,使网络信息传播呈现自由化与全球化、公开化与迅速化、碎片化与隔绝化、透明化与泛娱乐化等特点,为网络空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为其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对网络疆域主权安全、政府公信力、社会信任度、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网络伦理生态等方面造成一定冲击。在智能传播时代,可通过共建网络平台、树立网络权威、加强网络引导、整治网络伦理等路径,助力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的哲学视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现代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不能把网络文化理解为“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也不能把网络文化仅仅理解为对“网络经济和网络政治”的反映。就其实质而言,网络文化作为对人类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它既不同于“整个人类的文化”,也不同于“关于网络的文化”,而是与现实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有别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新型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治理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强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这一时代课题,聚焦当前比较突出的网络舆情问题,以典型案例为样本,研究分析舆情生发演变的规律特点,深入剖析舆情背后的治理之痛,并从高举法治大旗、依法应对处置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网络空间公共领域中的高犯罪率使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威胁和挑战。防治网络犯罪要深入探究网络犯罪的根本原因,理性分析网络犯罪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危害性;要把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提升到保卫国家政权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从治本和源头入手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规制网络空间的管理,同时辅以行政控制手段,构建和谐的网络公共社会。  相似文献   

5.
自网络诽谤司法解释颁布以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网络大"V"的惩处,更使人们对于网络诽谤犯罪和网络寻衅滋事犯罪产生了一系列质疑。基于对"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探讨网络秩序和公共秩序以及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问题,从而对解释第5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崔子修 《前沿》2010,(13):20-25
从微观角度研究网络政治,主要涉及网络空间中的具体政治问题,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在具体的受到网络知识权力结构宰制的生活情景展现中体现出的生活政治,如网络民主、网络空间中的权力、网络性别政治(尤其是女性政治)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省组织系统牢牢把握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机遇,主动认识网络、融入网络、应用网络,着力推进“阳光组工”建设,加强组织工作网络宣传,拓展组织工作网络空间,积极影响网络虚拟社会,不断提高组织工作公信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重要的信息安全标准,等级保护体系为我国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性的信息安全保障。在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识别网络空间中新的信息安全需求,从信息安全标准研制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新探索与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网络空间主体信用安全的概念,并分别针对网络空间内的网站主体和用户主体的信用安全需求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网络空间主体信用安全评价的体系框架。该框架有助于引导网络用户安全地使用网站服务,与其他网络用户进行安全地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交易,并规范其网络空间内的行为,从而在信用安全评估标准研究层面为网络空间内信用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防范与实践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岚 《湖湘论坛》2021,34(1):54-64
网络空间作为思想激荡的前沿阵地,是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必争之地。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不是要隔绝网络空间,而是要从网络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切入,因为网络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既关乎网络意识形态的走势,也影响着网络主体的价值选择。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无边界性等特质,使得网络空间各种社会思潮肆虐;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既面临着各种势力的渗透,也面临着资本扩张和数字空间的挤压风险。维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要坚持人民至上的议题设置红线、衔接“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身份,从而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又要把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拉回日常生活、贯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的“话语空间”,从多维度构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诞生延展和拓宽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场域和实践领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图景和新动力,同时也催生了网络空间道德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中坚力量,是网络空间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其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积极推动和完善网络立法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创新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正向的网络道德意识,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水平,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治理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网络空间建设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有网络空间治理的理论依据网络主权观,又有战略统筹的网络安全观、宏观指导的网络舆论观和目标指向的网络强国观。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推进我国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网络空间内 ,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作为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有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将更加严重 ,网络诈骗犯罪会愈演愈烈 ,网上贩毒将发展迅猛 ,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将不断增多。对此 ,必须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上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控。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发展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给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网络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文明网络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0,(1):92-93
于海波在《长自学刊》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现代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青少年网络及由网络引发的各种社会、道德、教育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新时期网络空间中存在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进行研究,促进理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为我国政府、社区和各级学校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类社会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地反映到网络空间,形成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网络博弈,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影响。网络空间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博弈与众不同的要素特性。网络博弈的产生与社会利益格局调整、民主政治发展、虚拟社会管理、社会心理变化、多元文化共存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网络博弈给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正确应对网络博弈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战略问题,应在思想认识、攻防策略、工作方法上实现转变。  相似文献   

17.
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外交领域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网络安全观的时代内涵;分析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网络安全观的内在逻辑;论述了新型网络安全观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目标定位,并从网络空间顶层设计、防御体系、法律体系、互联网信息内容治理机制、网络空间国防力量建设、全社会参与、弘扬网络文化和强化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探讨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实施路径,以期对保障中国网络空间安全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网络社会治理观。其核心内涵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技术与人才发展、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习近平的网络社会治理观是新时代中国网络社会治理实践的根本遵循,也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盛新德 《求索》2010,(5):100-101
本文通过对网络技术支撑下所形成的网络世界,由此而产生的网际交往、虚拟生活、网络社会等现象进行剖析。从研究和探讨虚拟世界、虚拟社会的伦理冲突入手,审视网络空间的伦理向度和网络世界的伦理座架,从而打造和谐社会网络世界的伦理战略,以此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网络伦理框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对网络政治学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建立网络政治学,这要求以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来适应现实政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