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奇岩 《前沿》2011,(15):154-156
本文以贵州彝族“撮泰吉”的典型个案说明,民族传统艺术蕴涵丰富的历史记忆符号,反映先民的生产、生活世界、先民的迁徙历史和先民的精神世界等内涵。历史记忆是民族传统艺术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探索艺术起源的基本依据。历史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和传统艺术得以保持原生态的根本保证。因此,历史记忆是民族传统艺术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  相似文献   

2.
虹口区提篮桥地区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积淀的地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有大批犹太人在此避难居住并从事商业活动而被称为“小维也纳”。尽管二战后曾避难在虹口的犹太人陆续迁往世界各地,但他们对上海虹口的记忆依然清晰,将对这个第二故乡的思念深深烙在心底。这里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当前,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在某种意义上,巴以冲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这两大民族、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面对惨不忍睹的流血冲突,人们不禁发问:难道巴以天生就是一对冤家吗?谁曾想到,今日兵刃相见、相互仇视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在数千年前竟然同居一个屋檐下,本是亲兄弟!本是一家人绵亘了近一个世纪的巴以矛盾,其本质是领土争端问题,但更隐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东地区民族众多,其主体民族有: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犹太人和塞浦路斯希腊人。这里不仅民族种类多,而且构成复…  相似文献   

4.
陈支平 《思想战线》2012,38(1):91-94
中国东南地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具有一些与西南、西北、北方各地少数民族所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学者们在研究这些历史文化特征的时候,往往存在三个值得省思的问题.一是文化的边缘心态,即预设东南地区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从北方中原传续过来的,从而对东南地区民族历史及其文化的研究产生许多偏颇甚至不切实际的负面作用.二是历史与现实的偏离.历史文献及“历史的集体记忆”和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常常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我们在研究中国东南地区民族史的时候,假如过于执著于历史文献的记述和所谓的“历史的集体记忆”,恐怕都将不知不觉地被引入比较偏颇的学术困境.三是民族学的政治性导向.如果过分强调不同民族的自我表现及其特殊性,势必给整个国家与民族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政治性导向的正确路线,是应该发扬中国传统中的民族大融合的趋向,而不是刻意强调甚至制造不同民族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玄璇 《思想工作》2007,(1):42-43
尽管历史上从来不乏中伤犹太民族的种种流言蜚语.但犹太人却依旧是世人公认的既聪明又富有、在各个领域建树颇丰的民族。而除了辛德勒、杉原、德斯这些曾舍身援助犹太人的“异教徒”们.其实世界各地不轻信流言的正义之士.都努力理解着犹太人的种种执著.也都愿犹太人能得到永远的和平与安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以山西、安徽、浙江等地域命名的商帮,地理和文化差异遣就了他们不同的经营方式。今天,这些地域的商人仍然举足轻重,其中温州商人被认为是现代浙江商人的代表。由于擅于聚集财富,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有评价说,温州人什么都可以做,唯一不愿意做的就是“穷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云南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既要“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要“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非法宗教活动”,而且还要看到云南各个民族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差异,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毫无疑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人为建构性因素的功能亦不能忽视。印刷语言的传播、地理边界感的形成和历史记忆的传承等对形塑民族想象、建构民族认同十分重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民族的现代性、建构性和政治性进行了系统性考察。在他看来,民族是特定文化中人为建构的产物,通过呈现“横向空间同时性”的时间观,印刷语言为人们建构民族的想象共同体奠定基础;经过“遗忘”与“选择”机制筛选,历史记忆形塑民族的同一性和连续性;借助地图、人口调查、博物馆等媒介,人们建立起关于民族空间的牢固想象。安德森关于民族想象的共同体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民族和民族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馆讲学时,有听众问我:在你漫长的劳改生涯中,最痛苦的经历是什么?我说,当属“文革”年代一场四月飞雪的记忆。对我来说,那是仅次于死亡的生命休克。笔者现将这段剜心的历史伤痛呈现给今天的读者,以“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0.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这一著名论断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那段峥嵘岁月,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了不再让悲剧重演,为了使人们树立起“和平需要共同维护”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秉承这样的宗旨,本刊编发了《抗日烽火燃河南》、《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两文,借此鞭策我们肩负起历史重任,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术研究中,必须要有历史维度。隋唐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期,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了巨大发展,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在孕育中得到了发展。因为隋唐两朝开明的民族共同体思想与民族政策,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隋朝君臣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提出了“混一戎夏”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唐太宗等皇帝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形成了“天下一家”“华夷一家”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这些民族共同体思想就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从维柯到黑格尔西方思想家们所提出的“世界历史”观念,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世界历史”思想。其主要内涵是: 第一,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其涵义不仅是指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共同性、普遍性,也不仅是指先前民族与后起民族之间在历史发展上的连续性,而主要是指各民族之间由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的有机联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在以往人类历史的发展中 ,曾出现民族的纷争、宗教的冲突 ;这些冲突和纷争起源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之间的隔膜和缺乏了解 ,那么 ,随着“千禧之年”的到来 ,新世纪最值得庆贺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 ,这就是人们对于地球上全人类是一个“整体”有了新的认识。各民族都是“地球村”的成员 ,不同的只是我们的肤色、语言、风俗习惯等等 ,而作为人类来说 ,我们将不断走向进步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身心灵的和谐、人与历史的和谐。只有置于这么一个背景中 ,才能发现“中国学研究”的意义 ,也才能谈“中国…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这场以深刻的痛苦为代价的民族觉醒,不只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还是炎黄子孙心中升腾不熄的火炬。点燃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重温历史、缅怀历史,而在于让点燃的历史照亮今天。“五四”精神,作为传承文明的历史火炬,其意义也正在这时。 80年后的今天,重访“五四”先锋、重访红楼、重访北大。我们听到的是中华民族向现代文明迈进生生不息激情满怀的历史脚步!  相似文献   

15.
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一重要论断,上接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下启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大局,科学、准确、精辟地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民族工作上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自尊、自信、自强情感的民族。维系和凝聚这种情感纽带的,就是爱国主义这面大旗,这面旗帜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全体炎黄子孙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  相似文献   

17.
夷洲、流求、台湾,无论我们怎样称呼它,它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特殊的历史变迁,台湾人民的意识形态确实与大陆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在世俗文化、政治认知、民族感情等方面都有所表现。正是这些差异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一些妄图分裂中国的人歪曲利用,变成为“台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理由和借口。在众多的“台独”理论中,“台湾民族主义论”无疑是最为居心叵测,但同时也是最具颠覆性的理论模式。根本看来,“台湾民族主义论”是对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模仿和再造,而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所强调的首要原则就是“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对其历史上重大事件及活动的一种选择性纪念和记录。民间传说是民族记忆的形式之一,在社会中有着深刻的根基,是一段时期内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集中反映。乌江流域的土司传说是区域内民族起源、迁徙、战争、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性记录,是广大民族群众对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点所在,具有民族记忆的一般特征和乌江流域特有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9.
当事件成为历史,精神便在后人的解读中得以留存,在后人的继承中获得永生。当一代代人从小吟诵着“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拉练路上高喊“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的口号时,无不昭示着,长征——已经作为一种精神,渗透到我们的灵魂,成为积淀在亿万中国人心中的集体记忆,成为彪炳史册的精神象征。70年后的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给“长征精神”下了一个全面深刻的定义:“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视角看,宋朝民族法制建设是上承唐朝,下启元明清的。宋朝民族立法主要采用概括性与专门性两种立法模式。概括性立法基本继承了唐律中的"化外人条";而专门性立法实现了实质性发展,主要体现在特别物资、书籍知识、田产保护、刑事法律特别设置和风俗改革等方面。这些,改变了唐朝简单继承少数民族法律或完全适用中央法律的民族法制模式,让中国古代民族法制开始转向以制定专门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为主的民族法制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