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社会救助是一项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才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政策法规,制定规范.统一的《社会救助法》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社会救助工作健康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  相似文献   

3.
"悬崖效应"催生临时救助制度 临时救助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尤其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给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0,(19)
正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民生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为改革完善民生兜底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任务,明确了路径。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要适应新时代民生保障新形势,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救助制度、救助标准、救助内容、救助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构建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在贫困治理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更好地彰显民政部门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5.
唐承沛 《中国民政》2023,(15):16-17
<正>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兜住底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关乎困难群众幸福冷暖,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是优化社会保障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加快完善 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06年工作时指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在部署2007年工作时,又进一步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继续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这就凸显了人民政府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政府注重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特别是关爱困难群众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民政救助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成功的头等大事,是社会稳定的最后防线。民政救助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可小视。为此,应采取下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民政救助水平.实现民政救助公平。  相似文献   

8.
"悬崖效应"催生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尤其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给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受冲击的人群中,低保边缘户因为家庭收入水平仅略高于低保户,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确保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提升和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当前,我国实施残疾人社会救助在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农村残疾人扶贫等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可从完善社会救助相关立法、规范社会救助的相关制度、整合救助相关资源、优化社会救助相关机制、积极推进扶贫开发事业、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扶助力度、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救助网络这六个方面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做好冬春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冬春救助作为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冬春期间临时生活困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在向受灾群众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过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2016年严重灾情,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冬春基本生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的积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支撑,更是全国民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最好体现,意义重大。一是党中央高度关注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增强民生兜底保障功能,需要从加快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建设、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健全专项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诸多方面着手,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2.
王瑞 《人民政坛》2013,(11):13-15
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虽已基本完备,但与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社会救助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定和出台社会救助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现就加快建立我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加快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意义加快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是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重庆既是一个结构调整任务重的老工业城市,又是一个基础薄弱的农业大市,同时还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困难群众量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救助事业关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社会救助治理水平,不仅需要完善救助制度体系,更需要转变救助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在整合九大社会救助制度基础上,对转变救助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救助治理能力作出规定: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救助在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这为新时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在社会救助制度转型发展过程中,各地民政部门在开展信息化核对、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主要内容如下。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现就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救助是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推进社会救助法治化进程,是保障和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利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的关键阶段,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民政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发扬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做好民政工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张翼 《长白学刊》2014,(3):113-118
从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社会救助制度与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不同。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制度虽然实现了综合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长期救助与短期临时救助相结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努力方向,包括实施积极的救助,树立救助过程中的公民权利观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和水平,提高救助的专业性,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20.
坚持公正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根本原则。当前,我国社会救助还存在不公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救助标准不公正,导致救助标准偏低和覆盖面窄;二是城市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之间存在不公正,影响了社会救助整体效能的提高;三是经费保障与责任分担机制不公正,导致了地区间社会救助水平的差异;四是社会救助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公正,导致社会救助管理效率偏低。如何实现公正社会救助是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