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是新时期我国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其中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法治政府的本质内涵,是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保障。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定的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总体框架和我国当前行政决策机制改革的法律保障现状,我国要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的目标,就必须完善行政组织法律制度和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同时,健全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民主参与行政决策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政府决策失误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提高决策质量,保证决策效率,国务院于今年5月8日公布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并已于9月1日正式施行。《暂行条例》的施行不仅是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为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建设提供了实践范本,对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贯彻落实《暂行条例》过程中,从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3.
李伟民 《传承》2009,(4):103-105
当前,我国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仍存在政府决策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决策体制和决策机构尚不健全、政府决策方式方法创新有待加强等问题。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加强政府智囊机构建设,推进专家咨询的制度化进程;加强政府科学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按照科学决策原则建立完善科学的政府决策制度;采用科学的决策技术和方法,实现政府决策方式和方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仍存在政府决策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决策体制和决策机构尚不健全、政府决策方式方法创新有待加强等问题.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加强政府智囊机构建设,推进专家咨询的制度化进程;加强政府科学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按照科学决策原则建立完善科学的政府决策制度;采用科学的决策技术和方法,实现政府决策方式和方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论电子政务与行政决策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及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电子政务有助于改进行政决策的有限理性,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能力,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应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带来的机遇,扬长避短,促进电子政务与行政决策的良性互动,推动行政决策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和重点。因此,我们既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又要继续优化政府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探索省直管县(市)的体制;还要健全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和重点。因此,我们既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又要继续优化政府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探索省直管县(市)的体制;还要健全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制定的关于依靠专家群体进行行政决策的咨询、论证活动 ,以提高政府决策质量 ,保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则体系。本文以成都市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为研究个案 ,分析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现状、问题 ,并从转变观念 ,推动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化、法制化 ,构建多元、互动、规范、高效的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运行机制 ,完善行政决策专家咨询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三元协同"即"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关键是界定清楚相关公众、确定论证专家以及明确政府决定的方式方法。要真正建立起"三元协同"行政决策机制,还必须健全和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机制嵌入行政决策过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制度化的决策程序,大力推进"智库"建设,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加快行政决策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15,31(3):93-97
贯穿决策的全过程、有质量的保证以及实行专业化管理是构建有效行政决策信息公开机制的必然要求和客观标准。然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建设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信息公开重结果,轻过程;回避实质信息的公开;缺乏与大众的双向沟通,等等,造成在实践中难以保证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为此,需要通过将信息公开贯穿于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强化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的质量标准;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的双向交互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的信息管理机制;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的平台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的问责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机制。  相似文献   

12.
行政决策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基本功能。当代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越来越重视行政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视行政决策为现代行政管理中的典型活动。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同立法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对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行政领导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这一目标,必然加快改革步伐,加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法治化的行政决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是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所确立的法治政府的目标和任务,要真正实现和完成这一目标和任务,需要研究目前影响科学民主决策的制度原因,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决策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最终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行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进路中,行政决策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向来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试验田。当前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关于重大行政决策需专家论证的程序性规定。在现有的立法框架下,结合当前我国地方决策的实践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制度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试论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高成富行政决策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其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效能乃至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如何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就我国而言,加强对行政决策科学化的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一...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前的行政局制度 ,对香港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提高行政效率作用很大。香港基本法吸收了行政局制度的长处 ,设立了行政会议制度。这种制度对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政治的民主化及至经济繁荣和政局稳定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 ,它对中国内地改革行政管理和行政决策的模式 ,发现并消除弊端 ,促进和加快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民主行政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兆明 《前沿》2007,(2):141-143
政府是我国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然而,传统的“内输入”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就是加强民主行政,完善相关配套建设,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强化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推进我国行政民主化、决策科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的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谨慎和政府行为的合法高效,而行政首长对政府决策与行为发挥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进一步完善就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还存在着行政首长权威的树立及责任承当等方面的不足。2004年4月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是在制度上对行政首长负责的完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也须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这也是推进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强化成本控制是打造廉价政府的根本之举。目前我国行政成本相对较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导致行政成本较高的原因主要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政府绩效评估方向出现偏差,行政决策约束机制失灵,政府绩效预算体系不完善,行政成本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控制行政成本的总体思路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成本监督约束机制,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成本的监督,推进"企业化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20,(14)
正无决策,即无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起点,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目的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之笼。2019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是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在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极大推进了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