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10月,一支由12人组成的台湾出版界代表团,分别从香港、日本转机降落到上海虹桥机场,带队的是时任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副秘书长(现为协会理事长)的陈恩泉,与他们一同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还有3000种台湾出版的书籍。这是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第一个以行业团体的形式正式来到中国大陆的代表团。其时,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刚刚开始,而台方仍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从那时至今,陈恩泉前后300多次来往大陆,为两岸出版交流奔波了20多年,成为两岸出版界耳熟能详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袁成亮 《长白学刊》2010,(6):115-118
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中共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提法经历了从“台湾回归祖国”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转变。事实上,台湾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就已经回归祖国。十三大以前,中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不当提法与朝鲜战争后美国对台湾的武装侵略与干涉是密切相关的。随着1978年美国对台湾“断交、废约、撤兵”以及中关建交的实现,中共也逐渐注意到“台湾回归祖国”提法不仅不符合台湾的历史与现状,在客观上也不利于反对外国势力分离台湾的阴谋。中共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是中共依据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对台湾问题作出的精准表述。  相似文献   

3.
论沈葆桢加强台湾海防 倡导台湾近代化的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沈葆桢受命为钦差大臣,两次巡台,积极加强台湾防务,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事件结束后采取了添设郡县等一系列善后措施,成为台湾近代化的倡导者和奠基人。督江期间仍大力支持丁日昌开发台湾加强台防的措施,并密切注视日本觊觎我国领土钓鱼岛等岛屿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服务业增长缓慢,开始凸显劳动生产力不高、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导致对总体经济成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度偏低,严重制约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升级。究其根源,除服务业自身结构性因素外,主要受市场空间狭小和研发投入不足等影响。在台湾当局政策导向下,未来台湾服务业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深化与大陆服务业合作,同时着力“服务业科技化”和“异业合作”以提高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6.
林宪 《台声》2006,(10):18-19
我生于1918年,今年88岁了。早年先长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我是屏东客家人。1895年《马关条约》清廷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民义不臣倭,组织“台湾民主国”抵抗日军侵占台湾,后来“台湾民主国”失败了,又有义勇军奋起。南台湾有林少猫的起义,林少猫有一个得力部将叫林添福,和我们同村,家父就是追随林添福接受林少猫领导抗日的义军。根据日本官方的记录,林少猫所部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当然受到人民的拥护。1902年,林少猫在“后壁林之役”遭日军歼灭。家父是少数幸免于难的人,翻过南中央山脉逃到台东,隐居起来,先做农,后经商,所以,我是…  相似文献   

7.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两端,发现中国大陆作为半殖民地,与台湾一样存在着殖民性与现代性的纠葛与悖论。大陆经验使台湾作家更多从五四新文学中吸取营养,促进了台湾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如周定山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大主题和鲁迅风格有相当的契合;王白渊在“艺术”和“革命”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而这是诸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共同“宿命”。  相似文献   

8.
东亚新学说理论认为,曾经创造了“东亚奇迹”的东亚模式是有特点的创新体系,但任何时期都不存在不随时代变化而因应变革的发展模式。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国际经济环境变迁有直接的联系,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东亚发展模式调整滞后的结果。以此理论视角重新审视6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作为东亚模式创新体系基本要素的“出口导向”、“政府作用”等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在时空背景发生巨大变化时,台湾当局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甚至反向作为,才使得台湾经济发生了由“奇迹”到“困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台湾各主要政党的大陆政策理念和岛内民众对国家统一认知的分析 ,认为台湾的政党政治生态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带来重大变数。由于政党政治以民意为依归 ,民意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岛内执政党推行何种路线 ,因此 ,大陆在对台政策取向上需要因应岛内情势的变化作出调整。从台湾政党政治下朝野政党与选民的互动关系可知 ,我们的重点应当明确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或争取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中旬,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主办的“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大陆各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日本的专家学者。其中:台湾的专家学者来自“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台湾大学经济系、海洋大学应用经济研究所、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所、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义守  相似文献   

11.
杨毅周 《台声》2002,(9):9-10
最近,就在陈水扁就任民进党主席之后,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台独”言论,鼓吹两岸是“一边一国”、“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一个中国是改变现状”等论调,声称要把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作为未来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最高指导纲领。而这些“台独”言论的要害和基础就是所谓“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姜平 《台声》2000,(5):39-39
中近代中国 ,很少有人觉察出来自东洋的威胁 ,甚至是那些明确提出“防日”、“征日”主张的清议派。真正亲睹日军的嚣张气焰 ,看穿日本侵华野心而呈请当朝政府立即采取有效遏制政策的人 ,恐怕非张謇莫属。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把侵略中国、朝鲜作为基本国策 ,接连发起侵略我国台湾、胁迫朝鲜订立不平等条约、吞并琉球王国等一系列使中国有切肤之痛的事件。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 ,日本借机出兵干涉。年仅30岁的张謇作为吴长庆军队的首席幕宾随军援朝平叛。他目击到朝鲜之乱 ,皆受日本浪人煽动和阴使 ,日本侵吞朝鲜的野…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分别加入WTO对其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美、中欧关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达成协议,祖国大陆有望近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台湾在大陆入世后也将加入。两岸分别加入WTO不可避免地对两岸经贸关系,包括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金融合作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两岸     
《台声》2008,(4):8-9
人事部: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可在闽展开就业试点;商务部:“一个中国”前提下支持陆资到台湾投资;两岸:春天并不遥远;教育部:非常欢迎台湾地区的学生、青少年到大陆来学习访问交流;农业部:今年将扩大台湾地区农产品在大陆销售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民众在高压下被迫学习日本历史。进步人士与一些台籍志士在抗日战争中,意识到传播中国历史的紧迫性。1945年日军投降、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不顾各种困难与阻力,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首先从文化层面改造台湾社会,基于传播“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和台湾人是中国人”的理念,于1946年组织大陆专家编写中国历史教材,要求台湾省中小学生接受中国历史教育,培养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中华祖国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亲切感,逐渐融入祖国大家庭怀抱。教育处的努力对台湾省光复初期的中国历史教育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危险的信号     
陈斌华 《台声》2000,(10):11-11
最近一个时期,台湾新领导人扬言要修改“国统纲领”,在是否出任“国统会主委”一事上出尔反尔,甚而声称“统一不是台湾唯一选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他的这些言论,实质上就是坚持“台独”的分裂主张,是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危险信号。我们必须明确指出的是,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最终实现统一这一前景的言行,都只能给两岸关系带来危机。   1990年,台湾当局设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依据其“设置要点”由当局领导人任“主任委员”; 1991年又制定了“国家统一纲领’,作为其大陆政策的指导原则。“国统纲…  相似文献   

17.
《台湾日日新报》对近代中国大陆的报道以政治人物与政局方面内容居多。这些报道有特定的对象,其中关于张学良的报道数量仅次于蒋介石。这一现象主要不是源于台湾民众关注张学良,而是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该报试图通过塑造张学良的“亲日”形象抵制东北易帜;易帜后张学良形象的捩转,是该报反对中国统一的表征;“九一八”事变后,该报又以“暴虐将军”张学良粉饰日本侵华。由此观之,贬抑、诋毁甚至妖魔化中国,抬高、粉饰日本是《台湾日日新报》相关报道的核心目的,借以为殖民当局割裂两岸、同化台湾乃至战争动员等图谋服务。  相似文献   

18.
台湾商界最近表示,中国大陆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为两岸经贸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将出现新高潮,有利促进两岸“三通”、打破“戒急用忍”的限制。如果今年中国大陆正式加入WTO,台湾也有望在大陆之后以“台彭金马关税领域”名义加入。大陆入会后关税降低,限制减少,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为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创造更广阔、更良好的发展商机,有利于促进两岸贸易增长,使两岸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祖国大陆进口关税降低,有利于台商进口原料与零部件降低成本,促进台湾增加对大陆出口,提高出口竞争…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里,为了寻访被湮灭的历史,蓝博洲几乎走遍了台湾的城镇、乡村,还去了大陆很多地方,也到过香港、日本,去采集幸存者的历史证言。不久前,他带着记者来到苗栗乡下,踏访白色恐怖时代“红色”台湾青年的斗争行迹。深山之中,“十分岽古道”上一个建于1923年的老茶亭,是当年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4,(3):20-21
中日海权争夺,三个焦点引人注目。焦点之一:台湾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这是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