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苑凤霞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段精辟的论断告诉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就是畸型的,不可能健康地向前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指出:“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杜会也会变质。”这说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转轨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黄楠森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过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后来也一再强调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  相似文献   

4.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讲话》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五个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7页)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物质文明建设获得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特别强调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在《决议)中科学地阐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辨证关系;把社会主义精梳文明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地位上阐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时,应自觉运用“两点论”,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全面地分析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辩证地处理正面引导与惩戒邪恶的关系。一、用“两点论”看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不仅包括实现经济繁荣,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包括实现科学文化和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报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指出,“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同时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文化是相对经济、政…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建设高度建设精神文明王庆五制度建设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从而表现在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方面的具体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即使社会物质文明水平再高 ,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此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式把“精神文明”的问题提了出来 ,党的十五大更是把“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又一次提了出来。这足以说明 ,“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及前途的重大问题。然而从整体上看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 ,一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并没有像经济建设那样令人欣喜 ,党中央长期强调要解…  相似文献   

11.
对为什么“一手硬,一手软”的一点看法理思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党中央“两手抓”的方针指引下...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早在1979年曾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他...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间,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抓紧抓好。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指示,把北京建设成不仅有高度物质文明,又有高度精神文明的“首善之区”,成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热点。在市政协八届四次全会上,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对此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几年来,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深切认识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明确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问题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又一次强调,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者不可偏废。邓小平同志还着重提出:“思想文  相似文献   

16.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意志与决心。党中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是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因此,这是我们各项工作必须  相似文献   

17.
略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定位金守庚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和江泽民问志的讲话中都提出,“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一个新的号召,它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也要有一个新的高度。过去和现在我们都常说,精神又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8.
蒋国英 《湖湘论坛》2001,14(4):82-83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农村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的根本要求。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求真务实,抓实以下十件事。   1.深化理解,提高认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反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尤其在当代世界的经济活动中,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更凸现了决定性的或“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是,在一个时期内和在一些地方,人们曾经把…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中介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艾斐一我们要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高度自觉地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从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中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和积聚力量。因为任何物质文明建设都不是孤立的。它...  相似文献   

20.
陈建新 《湖湘论坛》2002,15(5):36-37
把依法治国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结合起来,是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5·31”讲话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党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但应该包括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且还应该包括高度的政治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