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可载舟与舟浮于水明扬水与舟相互联系,互为条件,舟因水而生,水因舟而动。人们把水与舟比作民与官,说民与官的关系如同水与舟的关系,是很有道理的。舟离不开水。舟离开了水,即失去了生存的条件,也失去了存在的可能。官离不开民。官离开了民,即不成其为官,也没有...  相似文献   

2.
正威尼斯飘荡在水中,就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她的万般风情总离不开"水",蔚蓝的海水环绕,蜿蜒的水巷纵横,小桥下贡多拉像在画中游荡,浓浓的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威尼斯别名"亚得里亚海的女王"、"水上都市"、"桥之城",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威尼斯,由118个岛屿组成,之间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14)
正三水正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之城、活力之区的目标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苦练内功,全力挖掘城市三水的湾区价值,彰显湾区的品质生活。起源于滇、黔、桂、赣、湘、粤六省崇山的西江、北江、绥江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形成冲积平原,被誉为"珠江三角洲之源"。而这"三江汇流"的奇观形成了三水因水而生的特质。三水  相似文献   

4.
张东 《重庆行政》2011,(5):23-24
民唯邦本,本固邦宁。历史上,很多政治家、思想家都谈到了官与民的关系问题。孔子曾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唐朝魏征也多次提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否处理好"舟"与"水"的关系,最核心的就是要看执政者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利益问题,正确处理与群众的利益关系。我们党从成立时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相似文献   

5.
"治民民主"和"民治民主"是建国以来国家治理民主的两种民主形态。在思想理念和政治实践中,这两种民主形态对民主的理解不同。"治民民主"把民主理解为"为民作主""替民作主""让民作主"和"由民作主","民治民主"把民主理解为民作主。"治民民主"的主要特征是官主民主,官主动而民被动,路径自上而下,官员自主性强,法律以治民为重点,治民的工具理性;"民治民主"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民主,民主动而官被动,路径自下而上,制度化,法律以治官(权)为重点,民治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我国正处在"治民民主"向"民治民主"发展转型过程中。但从"治民民主"向"民治民主"发展转型的总体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6.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这副对联,言简意赅,让人颇有启迪。贞观初,唐太宗谓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又纳谏告诫自己:“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自己跟百姓的舟水关系。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只不过是封建王朝时代的突出代表,历史上的每一位开国皇帝,开初莫不重视自己与百姓的关系,只是到后来,逐渐脱…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水治理与生态文明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一个话题。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河流流域诞生的,水首先是战略资源、生命资源,谁也离不开,具有不可替代性,生产系统、生态系统、生活系统都离不开水。水也是战争资源。两次中东战争都是因水而引起。在国内区域之间,农户之间因水而争斗也比比皆是。水治理是生态文明的一个基础战略问题,因为生态文明,谁也离不开水。生态文明里面人与自然和谐是最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整体离不汗局部,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如果局部处理得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反之,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局部功能之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这个道理。局部也离木开整体,局部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作为局部的意义,就如同“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作为手的意义”。为了适应当今山界问际竞争的要求,迎接ZI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要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  相似文献   

9.
在旧社会,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叫做:“民不告,官不理。”此话咋讲?仔细品来,不外乎两个含义,即从官府或为官者讲,接不到民间的状子(控告书),官府或为官者绝不会“自找麻烦”主动去查案、办案的。而对民间来说,旧社会庶民百姓慑于“官府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再加上当时那种腐败的“官官相护”,“府府相维”,民“告”了也是白“告”。  相似文献   

10.
褚家永 《北京观察》2003,(11):48-49
鉴于古代君王的兴亡成败,先秦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指出了官吏腐败对国家的危害。他认为,为臣者成为奸邪有“八术”。其中第四叫作“养殃”,即为迎合君主的享受奢淫,而去“尽民力,重赋敛,顺其所欲”,他们却“树私利其间”,“此亡国之风也”。“有道之国”必须使“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私为功”。商鞅也曾明确指出:“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商鞅把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谋取非法私利的“大臣”、“秩官之吏”,形象地比喻为社会的蠹虫,认为这些蠹虫的存在必将危及整个国家的安全,需要及时予以清除。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主流代表即先秦儒家所力倡的"崇公"观念在规范个体行为、维系良好的社会政治秩序等方面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然而,从现代公共性的视角来看,其存在"公而不公"的内在缺陷,其长期流变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民众公共意识的形成和公共精神的培育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从现代公共性视角对先秦儒家的"崇公"观念进行扬弃,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进行"私的官"与"公的民"的双重价值调适,其次要在实践层面培育独立、成熟与理性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2.
郑盈盈 《今日浙江》2013,(11):53-54
继"四边三化"、"三改一拆"行动后,浙江又直面经济发展带来的水问题,推出"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简称"双清"行动),决心用两年的时间,集中整治河道,消灭黑臭河,治理污染河,扭转水污染态势,重现"江南水清清如许"的盛景。水乡遭遇水危机浙江,以江为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千百年来,浙江人民识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要在于人有理性。然而,理性是人的福音也是人的祸因。因为正是理性使人处于一种永恒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类、人与自我的深刻矛盾。这种种矛盾在现实中无从解脱,常使人去寻求另外超越的途径。这就是信仰。对于吃饱穿暖的当代人而言,信仰是其强烈的需要,如何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鸣  诸慧菁 《小康》2004,(7):68-70
清末官场上据传有三屠:张之洞为"士屠",袁世凯为"民屠",岑春煊为"官屠"。张之洞得名大概是因为他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的上升之路:袁世凯则是因为镇压义和团,杀了不少大师兄、二师兄之类的团民;而岑春煊的"官屠"之名,却是因他在两广整顿吏治得来。岑春煊做两广总督前后历时三年有余,他"每至一省,必大肆纠弹,上下皆股栗失色"。为了整肃贪污,岑春煊对于所辖文武官弁中的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28)
<正>今年6月",成都治水十条"出台。作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级"举措,强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并注重全民参与,充分体现出成都治水的决心。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翻开历史,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溯江而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就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都  相似文献   

16.
想不到官员也有自己的"粉丝"了。这或许真是社会的进步,官民之间零距离,官知民意,民知官情,也是中国社会由"官本"走向"民本"的标  相似文献   

17.
汪军民 《理论月刊》2006,(12):135-138
在古代社会,无论土地是私有还是公有,追求土地合理有效利用是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和动力。离开了对土地的利用,就失去了土地存在的意义。因此,土地所有权的本质,不在于抽象之“所有,”而在于具体的“利用”。如何发挥物的效用,充分利用物的价值是任何国家权利设置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土地制度的价值标准。在土地利用问题上,罗马法中的土地用益物权制度与日耳曼法强调以利用为中心的土地制度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官好当,就意味着权力的滥用,就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官当得太容易,民就会困难、痛苦;官当得太舒服,民就会不舒服。而官不好当,才是民的福音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中国渗透论",我们既要据理力争予以批驳,也要秉持泰然面对的态度。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因"中国渗透论"而放慢脚步,更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要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应对"中国渗透论",把握好"听"和"讲"、"同"和"异"、"内"和"外"、"官"和"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影子不辞而别,离开了它的主人。它委屈地说,好像我不存在一样。现在,它贴着地,如同一叶在河流漂浮的小舟。再也不必主人走到哪里,它紧随到哪儿了。影子获得了独立。何况,主人并不把它当一回事,它是个可有可无的的陪伴,整天追随着主人忙碌,又有谁关注一下它呢。只听过一个小孩稀奇地看见它说:你看,他还有影子。似乎他不该有影子。灯光里,阳光下,它一会儿变长,一会儿缩短。几个小孩还恶作剧地用脚去踩它。可成年人却敬慕它的主人。现在,它在街头悠然地溜达,它想立起来,像主人一样,不过,它柔软的身体如同一条绸纱,紧紧地吸附着街地,它的形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