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治理智能化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农村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实现。现代农村社区治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多重困境。具体表现为:需求多样化及差异化背景下的信息收集困难,社会矛盾、风险加剧下的预警防控机制落后,开放、流动下的社会管理、服务力不从心,民众权利意识觉醒下的政府回应不足等多重困境。面对社区治理的诸多困境,诸多承担全国社区治理创新任务的实验区,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治理方式,不仅破解了现代农村社区治理中的诸多困境,为社区治理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还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从深层次来看,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管理服务方式的变革、理念的变革、体制机制的变革,内含着人的解放,将个体不断从既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与条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然,当前社区信息化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实现社会有效治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下沉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信息回馈系统、打造"微政务"管理服务单元格、形成社区治理主体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
无接触经济以"无人"和"社会距离优先"为特征,旨在阻断疫情传播,并借助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政务"和无接触治理模式构建。尽管无接触经济的时代转向助推了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的精细化治理,但是也存在社会信任缺失、监管难度加大以及对技术过度依赖等各种潜在风险。为此,党和国家要多措并举,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无接触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有效化解意识形态多元、参与无序和内容异化等风险。  相似文献   

3.
如何精准、高效地为社区提供管理与服务是新时代应对社区治理新形势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动社区精准治理,需在明晰新时代社区精准治理的要义,遵循满足居民需求是社区精准治理行动的第一目标、党建引领社区自治与共治是社区精准治理行动的指南、协商民主是解决社区精准治理行动冲突的有效方式、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是社区精准治理行动规范有序的重要依托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构建社区共同体,形成‘互信互惠、融合开放、共建共享’的精准治理格局;制定权力清单与事务清单,厘定各社区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建立有效的回应和服务机制,精准对接社区治理需求;加强社区治理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提升社区治理的专业精准度;完善对社区治理主体的考核监督与激励机制,提升社区精准治理绩效"等路径有效推动社区精准治理行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空间与现实空间日渐融合,网络社群的影响力超越了网络空间。网络社群不仅是一种虚拟空间的产物,而且在社群互动模式、地理社区的网络社群化、社会组织的去实体化等方面与现实社会产生融合。这种线下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网络社群治理在思维方式与制度层面产生变革,应综合互联网治理和社会治理,构建多元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创新型网络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未来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发展模式,其治理不再是政府单向指挥的"独角戏",而是以多元合作为根本结构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的新治理变革。这一新变革有着自身的演进发展逻辑,是国家成长和社会自治发育的必然结果,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它开启了一条经由"生活世界的民主"走向国家民主与社区善治的路径,契合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社区治理模式新选择,同时它也代表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新方向。然而,未来社区的治理显然是超前性的,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今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化解合作治理过程中的行动限度,就成为未来社区治理体系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智慧治理"的治理架构,为未来社区合作治理的实现提供了空间可能。  相似文献   

6.
"社区云"是在上海"社会治理一张网"的总体框架下,以居(村)层面为主、集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治理云平台。"社区云"系统将党的领导、社会治理与大数据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集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为一体,以此为治理平台,丰富自治和共治的内容与形式,以凝聚居民意见与诉求、推动多元力量参与、整合多方治理资源、对接城市基层社会各种需求为主要内容,是有效回应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要求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7.
传统社区治理存在主体结构不合理、交互性差、智能化程度低等诸多不足,迫切需要进行创新与转型升级。新时代的社区治理应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根本目标,注重法治、德治和自治的三维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治理,运用文化创新助力服务升级,打造"五位一体"的社区协同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社会化是多种社会性要素协同共生的过程。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原有的行政化社区治理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社区治理社会化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突出表现为社区治理主体、制度、资源以及技术等要素的社会化,这一组社会性要素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以不同组成形式嵌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全过程。本文以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资料来源,通过构建城市社区治理社会化要素嵌入的分析框架,发现在各种社会性要素持续嵌入的过程中,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在取得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制度体系日渐完善、资源整合日益丰富、信息技术日臻成熟等一系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然面临权力、资源、信息等基层社会治理要素碎片化的问题。未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需要继续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将各类主体和各种要素纳入城市基层社会整体性治理的框架之中,进一步推动社区公共性成长、自主性发育、参与性提升和共享性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前网格化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标配",但社区网格化在推进过程中由于行政主导、技术依赖等特点出现了"悬浮"于社区治理的问题,从而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亟需改革创新.武汉市探索推行的"微邻里"平台提供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指引下社区网格化管理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该平台依托既有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嵌入社群化、移动化、协同化元素,构建议事平台、报事渠道和办事载体,推动各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开展治理以及共享治理成果,有效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之间的良性循环.武汉"微邻里"平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新升级社区网格化管理,一要及时追踪网络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新进展,做到平台共建;二要寻找实现网格化与居民自治相融合的可行路径,推进协商共治;三要坚持服务与管理功能并重,促进社区治理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风险社会的事实步入,非传统安全直接威胁到普通民众,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人们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这些挑战迫使人们重视自我安全、重视基层安全。而社区作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的主要单元,对基层安全维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安全社区的建设不仅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通公共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但现实中,我国安全社区建设还存在迅速发展与指导战略有效契合不够,治理结构多元需求与实际一元主导问题突出,社区资源丰富积累与实际利用不足等问题,导致安全社区难以发挥足够作用,严重制约了我国安全社区的建设。由国家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而来的社区治理现代化,为安全社区构建带来了新视角、新机遇,因而借力社区治理现代化,有针对性地在各层面做出变革,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安全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