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罗治光刘骅叶建新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金融改革规划时已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目前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流通中的现金M0、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而究竟是控制M1还是控制M2,值得...  相似文献   

2.
在股票市场发展引起金融深化的过程中,货币供需总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各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仅仅考虑一般商品和服务的货币需求,没有考虑股票市场及其他衍生金融产品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得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总量并不能反映整体经济状况。低估经济中的货币需求总量,导致货币供给不足,可能引发实际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现象。美国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创始人弗里德曼(1984)就股票市场交易产生的货币需求进行了规范研究,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股票市场交易活跃,产生了较大的交易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协整的边界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实际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并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长期弹性与短期系数,同时纳入CUSUM和CUSUMSQ检验来验证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是稳定的,因此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应该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通常最为惯用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当政府认为需要推动经济发展,刺激经济景气时,往往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政府的财政开支和中央银行松动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等办法,来扩大国内需求,以启动经济。当政府认为需要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需求过旺时,往往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财政投入和货币投放,减少即期需求总量,以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复杂,调控手段也不可能只是或紧或松两种取向,在有的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快速提高,又成为物价上涨的助推力量。从中期的数据来看,2003~2010年货币存量M2的6倍增长和名义GDP总量的3.3倍增长之间有了一个明显的"空隙";从短期的数据分析看,2009~2010年的M2增长率达到了48%以上,货币流通速度上升了15%,而名义GDP总量仅增长了26.75%。货币供应量增长已经大大超出了对货币的需求,表明进入了一个通货膨胀时期。面对物价的高位运行,2011年上半年"从紧"货币政策与下半年"稳健"货币政策的适时转换,应当是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经济增长的优选政策。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0,(7):95-95
徐洪才在《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面临新的挑战是国际收支顺差继续对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投放货币力度形成制约,并给央行造成一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来自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对央行的货币投放形成制约,增加了我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是:真正保持货币供给处于适度宽松的水平;把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货币政策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乌兰 《前沿》2007,(9):64-65
货币供求问题是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一国货币政策选择的出发点,当代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本身供给产生了很大影响,货币供求的机制、总量与结构乃至特性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金融运作和宏观调控影响更大。因此,探讨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分析金融创新活动中货币供求机制的某些变化,对于制定和有效的实施货币政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8年开始我国遇到了通货紧缩现象 ,虽然中央银行适时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 ,但经济运行速度增幅趋缓 ,物价仍然持续低迷 ,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因而有必要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临的障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国家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 ,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货币的目标。国家或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称之为政策工具 ,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经济的扩张、投资的急剧扩大 ,我国的经济总体是在高通货膨胀的轨…  相似文献   

9.
<正> 一、我国货币政策功效有限性及原因我国货币政策功效的有限性概括起来讲,就是各种政策工具和货币参数变动对经济总量、结构促动微弱,收效迟缓无序。究其原因,主要有: 1.经济货币程度低下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功动疲软与松散。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发生重要调控作用的首要原因,是由于货币政策所直接调控的货币植根  相似文献   

10.
张露 《传承》2010,(27):114-115
伯南克作为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中。从金融加速器理论到外部融资额外成本理念,从货币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到灵活通货膨胀率基准目标,无一不显示他在货币经济学方面的成就。他的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也同样存在一定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或者利率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其有效性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已经不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人民币加入SDR,将对货币政策提出新的挑战,为此探讨新时期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健 《理论月刊》2012,(4):130-133
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和金融创新推进,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变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根据操作变量的选择依据,文章针对其中的可控性,从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实现、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以及货币乘数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操作变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国债收益率曲线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目前中央银行无法找到比货币供应量更好的中间目标,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日益降低的情况下,文章从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货币政策态势、预测未来GDP和通货膨胀变动等方面论述其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提出将长短期利差纳入监控指标之内,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的政治分析杨龙货币政策与物价政策是国家控制经济的两种重要手段。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动,政府可以调控经济发展的速度;借助物价手段,国家可以稳定经济,调整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管理。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中央银行增...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最优货币政策选择的依据是:(1)2011年1~3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已经从2010年1~9月的18.96%下降到13.04%,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则从同期的20.87%下降为8.85%,一个"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一次"负向的"货币供应冲击。(2)计量研究结果发现,货币供应、产出(GDP)增长对价格变动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随着货币供应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下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减弱,2012年将是一个通货膨胀上涨率逐渐下行的年份。(3)由于当年的货币政策不会影响当年的经济变量,运用"预调"和"微调"来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存在,可能会加剧经济的波动。因此,遵守货币供应量(M2)增长目标在15%以下来稳定公众预期,应当是一个优选的政策,可以实现9%上下的经济增长率和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求索》2011,(2):14-16
本文引入货币政策转向虚拟变量,通过对2004年7月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货币供给以及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的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在加强,存款准备金对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作用较小,危机中货币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其有效性程度不高,长期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因此,应当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降低存款准备金影响时滞,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应该关注资产价格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话题。本文以1999年1月至2004年11月为时间窗,选取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股价指数的增长率作为资产价格变量,研究其与货币供应量M2和M1的增长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 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均衡关系,而短期内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资产价格的互动关系更为密切,房屋销售价格和股价指数的变化都会显著地引致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变化。因此文章建议我国货币政策应该逐步关注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18.
于辉 《长白学刊》2005,(2):61-63
开放经济对中国货币政策将产生诸多影响.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制约;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次地位发生变化;有效货币政策工具缺位;货币供给、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的内生性增强;货币政策的目标协调将更为重要,等等.因此,中国货币政策应从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汇率市场浮动范围、确立有效货币政策工具、重视外资投向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等方面作出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债务、货币和市场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的金融风险的现状,从控制债务总量,油画债务结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合理搭配;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合理控制房地产价格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如何应对日益显露的通货紧缩,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有一种思路影响很大,对政府的决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思路的要点是: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变适度的货币政策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投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出口,全面启动经济。这一政策取向是有一定根据的,在目前的形势下作为应急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作为长期的政策选择则有失偏颇。因为这种全面的扩张性政策,其着力点放在了增加货币供应总量以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上,而忽略了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并不算低,而货币分布结构极不合理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