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玉树的7.1级强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在对灾区同胞表示深切关怀的同时,很多人也很关心此次地震的成因.去年的一部<2012>让人揪心,网上也一再流传"地球已经调成了振动档"的说法,因而,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成为了目前最受人关注的话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他认为,玉树地震与板块的作作密切相关.从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起,全球就已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以后的地震活动会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破坏性地震频繁,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相继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两次震级8.0级以上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震级为7.1级,2013年芦山地震震级为7.0级,震级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更为频发.在人口密集区,中强地震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而拯救生命、减少人员伤亡是地震救灾应急初期的首要任务,因此,破坏性地震中与人员伤亡有关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地震灾害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地震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每年约500万次.这些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只有1%我们可以感觉到.由于地球内部是不停运动和变化的,它们有三种运动方式:挤压、拉伸和错动.这三种不断运动的力量导致了地表岩石的破裂,也就是地震.  相似文献   

4.
建立我国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我国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地震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区域;50%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大量城市和许多重大工业设施、矿区、水利工程位于受地震严重危害的地区.历史上中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5.
如果没有"9·21"地震,谢英俊的人生也许会被重写.然而地震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谢英俊是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的代名词,他和灾民同住,协力造屋,恢复生态,不仅为原住民重建家园,而且重建文化.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14日,一阵强烈的震动触发了全球各地的地震台站.数小时之内,各地的地震中心不约而同地发布着同样的消息:一次强烈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中国地震台网迅速公布了定位结果:震中在青海、新疆交界地区,震级为8.1级,并将其命名为昆仑山口西地震.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以来,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按照江苏省民政厅部署,立即开展对地震灾区的定向捐款和物资接收工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泰州市民政局向社会公开了泰州市接收救灾捐赠办公室的接收捐赠方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 4月21日 上午,海陵区8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顾泽彬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这是芦山地震以来,泰州市接收救灾捐赠办公室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相似文献   

8.
杜国林 《中国减灾》2013,(11):38-40
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我国连续遭受了甘肃舟曲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四川芦山地震等巨灾.这一切表明,我国仍面临着巨灾风险的威胁,巨灾风险管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震撼世界的"5·12"大地震给云南敲响了警钟. 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部分县(市、区)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地震活动较为频繁,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从汶川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成为我们云南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减灾救灾历史上,翁文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积累的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考察海原震区,倡导防震减灾 1920年12月16日,甘肃海原发生8.5级地震,死亡23.6万人.1921年4月15日,翁文灏等6位专家受中央政府派遣,自北京出发,经绥远(今呼和浩特)进入海原地震灾区,进行科学考察,至8月结束,历时4个月.这是我国由中央政府第一次拨专款组织的级别高、规模大、历时长、成果多、影响深远的地震现场科学调查.这次地震现场考察是翁文灏从事地震科学研究的起点,并由此开始倡导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8级以上地震每15年一次,7-8级地震每1-2年一次.其中,日本阪神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地震以来伤亡最重、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12.
保明东 《中国减灾》2001,11(1):33-37
结合地震灾区实际,论述了就地试点统建、整体恢复重建和易地搬迁统建模式,对研究地震民房恢复重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是云南省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指挥的重要场所.许多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便是在此产生.可以说,这里是地震应急指挥的"中枢".在"云震·07"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演习--桌面推演中,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此指挥.除了战备.平时.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每年的例会和云南省地震局的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去年在四川省地震局考察时,要求地震丁作者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特别是要保存好地震前后的各种监测数据,为提高地震科学研究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急剧上升的死亡人数,被夷为平地的建筑,大地震洗劫后的居民区,哀鸿遍野,满目凄凉.西半球加勒比岛国海地的7.3级地震再一次牵动全世界的心弦.震源浅和震中靠近城市是此次地震破坏力巨大的两大原因.人类的安全已经被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初春,本是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的季节,但是日本的地震却让这个春天蒙上了深深的忧伤和焦虑. 全世界都在关注福岛,因为那里正发生着比地震、海啸更让人担忧的核泄漏.  相似文献   

17.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地震一旦发生,我们怎么办,怎样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灾前、灾中、灾后我们应该作些什么,遇到地震时怎样逃生、自救互救.本文在这些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 长期以来,“湖北无大震”的倾向掩盖了湖北地区中等地震灾害的客观事实,社会上对地震事件的承受能力较脆弱。近几年来,我省多次有感地震和地震传闻事件的社会反应,充分说明了我省广大群众对地震科学知识还缺乏了解,地震意识还极其模糊。在今天,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只能采取适当的对策,尽量地减轻地震灾害,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提高对地震科学的认识,逐步增强全民的抗震防灾意识。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1.广泛开展地震宣传,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地震灾害涉及千家万户,它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个阶层密切相关。开展地震知识宣传,就是让广大人民了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多数地震,特别是破坏性地震是有前兆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日惹地区5月27日发生地震,造成50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这次地震的震级为里氏5.9级,为何伤亡如此惨重呢?英国专家在接受<自然>杂志网站采访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20.
加一 《中国减灾》2013,(6X):20-21
<正>"微博寻找徐敬回家"、"雅安救灾军车再坠崖"……芦山地震牵动人心、各路人马汇聚灾区救援的同时,一条接一条的谣言和假信息也在网上传播。与抢险救灾一样,阻击谣言也是争分夺秒的战斗。与五年前汶川地震最大的不同是,随着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由碎片化信息组成的一条信息传播链,弥补了信息缺口,形成了正能量信息的传播,为阻击谣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震后谣言为何满天飞?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就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际,有人却制造出不实信息在网上传播。"人民网"于4月24日特别整理了"十大不实谣言":1."寻找徐敬回家";2.磁铁预报地震;3.一条搜救犬反复"被牺牲";4."地震解密之祖"预测地震;5."雅安又一救灾军车坠崖";6.多张雅安地震现场房屋倒塌图;7."不捐500万不能进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