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日益增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之所以能够维持,当代主要国际关系理论有不同的理论阐释.新现实主义认为,力量均衡是东北亚和平与安全的关键;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东北亚安全机制增加了冲突的成本,为实现长远利益,相关各方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建构主义则认为,是文化认同增加了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使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地区一向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审视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秩序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传统国际秩序的概念已经不能适用在发展变化中的东北亚,新区域秩序理论将更好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的方面与深度展现崛起中的中国与发展中的东北亚区域秩序.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在东北亚已然形成了"一超三强"的地区安全格局,四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加之东北亚中小国家参与其中,时刻牵动着地区安全格局的走向。洞悉当前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态势及趋向,对把握区域内大国间安全关系,理解中国所面临复杂而棘手的安全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艳 《长白学刊》2006,1(4):67-7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和东北亚区域内的各国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提升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协同竞争力则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各国共生共荣的重要战略。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应有所贡献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即将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划入东北亚经济圈内,以期带动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提升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协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西南边陲成为欧美学界"中国学"的新一轮关注焦点.整体主义的研究取向以"帝国研究"的模式来考量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而"区域研究"运用地方化视角,探求"中国西南"社会的内在发展逻辑,力图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呈现多样性.在新历史主义的影响下,欧美学界以超越国家主义的宏观视角,将"中国西南"视为一种文化符号,致力于在"文化"和"社会"的脉络中来理解其族群认同与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在中国东部地区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及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辽宁沿海的"三大四小"发展格局已经布就.在这个大格局中,中央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定位是: "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东北地区时外开放水平."显然,这是一个立足东北亚,并着眼于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7.
2001年5月7-9日,"东北亚妇女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参加会议的中、韩、日三国都派出了强大阵容:中国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率团;韩国由妇女部部长韩明淑领衔,总统夫人李姬镐参加了主要活动;日本由前首相夫人三木睦子带领.此外,汉城各界的妇女代表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议的议题是:妇女在性别主流化中的作用;妇女在维护东北亚和平中的作用;东北亚妇女合作的前景与任务.  相似文献   

8.
赵奕  杨景鳌  施君文 《小康》2004,(11):56-58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俄罗斯第 国大贸易伙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蒙古 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 伴--东北亚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决定了 "东北亚经济圈"从蓝图变成现实,促使东北亚 经济一体化,是符合六国利益的最好结局  相似文献   

9.
祖彦  刘丽 《人民论坛》2014,(4):253-255
进入21世纪,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在东北亚已然形成了“一超三强”的地区安全格局,四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加之东北亚中小国家参与其中,时刻牵动着地区安全格局的走向.洞悉当前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态势及趋向,对把握区域内大国间安全关系,理解中国所面临复杂而棘手的安全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今天,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而区域公共产品的提出为考察和促进区域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中韩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开展区域合作既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同时也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和平解决以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2014年韩中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在政治安全、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形成共识并取得实际进展,扩大了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为东北亚区域更广更深入合作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1.
姜立杰 《前沿》2006,(6):162-165
"多诺拉事件",被列为20世纪中叶世界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之一,是工业卫星城环境问题的一个典型.本文通过"多诺拉事件"这个视角,探究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卫星城的环境困境,为我们今天加强城市环境安全、减少公害损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凌冰 《长白学刊》2009,(3):158-158
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崛起,推进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而代表着旅游产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旅游电子商务无疑将成为这一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启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及全面合作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必经的南海海域沿海国家组织,民心是否相通对于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和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东盟的青年群体人口基数庞大,在"后喻文化"时代已经成为东盟社会价值观的引领者和政治活动的参与者.由于东盟青年群体兼具积极包容和不稳定的双面特征,他们既可以成为夯实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也可能是影响区域安全治理的挑战因素.学者需在此方面加强研究,从而为促进中国—东盟的"一带一路"建设奠定持续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座充满欧陆风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国家"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及"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管辖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叶卫平1995年12月,中国、朝鲜、韩国、俄国、蒙古就图们江流域开发问题在联合国签订了政府间协定,表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从图们江流域次区域合作开始启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中国在东北亚...  相似文献   

16.
贺虎 《传承》2010,(15):140-141
东北亚地区一向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审视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秩序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传统国际秩序的概念已经不能适用在发展变化中的东北亚,新区域秩序理论将更好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的方面与深度展现崛起中的中国与发展中的东北亚区域秩序。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区域与其他国际区域相比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这导致了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展的艰难和缓慢。货币金融合作最有可能突破东北亚合作的瓶颈,而在欧洲得以成功实践的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却不适合东北亚区域的货币台作。设计和建立一个有别于欧盟统一货币区的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和模式,不仅可能成为开启东北亚经济合作大门的钥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区域内国象的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益,是符合东北亚区域合作特点和现状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影响东北亚区域安全的关键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洁 《长白学刊》2002,(6):30-32
东北亚地区是目前世界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的区域之一。造成该地区国际关系十分复杂和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对该区域事务的深度介入,尤其是在我国台湾问题、朝鲜半岛北南和解、强化日美安保体制等区域安全焦点问题上,美国积极插手和干预其他国家内政,极力谋求美国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成为影响东北亚区域安全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都市新移民的研究中,市民化与本土化两个视角都比较强调现有的制度与文化对移民群体的同化以及相互间的融合,也带有比较强的政治色彩.而从"移民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上述两个视角所研究的在上海的农民工与台商两个移民群体的比较发现,如果把"移民化"理解为当地社会与移民群体之间的同化与融合,那么我们在现实中观察到的则是一种"反移民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下而上的渐进式社会转型所形成的"结构变迁先于制度变迁,结构型塑制度"的社会变迁路径可以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一种"群体性共存"的"移民化"新模式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20.
娄伟 《湖湘论坛》2008,21(1):110-112
冷战的终结,打破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极均势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采取均势制衡原则,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美日俄中的均势战略博弈在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同时,事实上也保证了东北亚地区的脆弱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