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局限、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地方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执政能力意义重大。目前地方政府危机公关普遍存在着如公关意识缺乏、信息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沟通模式不畅通等局限。同时,地方政府危机公关也存在诸多外部困境。因此,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绩效,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一个具有预见性、回应性、灵敏性的危机公关机制,包括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灵敏的信息应急机制以及有效的媒体整合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2.
不论个体还是政府,都难以完全摆脱危机公关事件。当危机公关事件爆发时,政府除了需要利用各种方式迅速有效应对之外,还需要善于利用媒体的力量,尽可能降低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媒体危机公关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3.
杨勇 《传承》2011,(3):74-75,77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危机治理日益受到关注。政府通过危机公关唤起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对于公共危机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成长时间短,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较少,我国公共危机下政府公关存在着许多现实困境。为此,需要树立政府公关主体意识,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机构,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机制,培养政府公关专业人才,健全与多元社会的合作机制来提高危机公关及危机治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危机治理日益受到关注.政府通过危机公关唤起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对于公共危机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成长时间短,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较少,我国公共危机下政府公关存在着许多现实困境.为此,需要树立政府公关主体意识,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机构,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机制,培养政府公关专业人才,健全与多元社会的合作机制来提高危机公关及危机治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试论突发事件与政府传播——大众传播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中政府是危机信息的汇集者、决策者、发布者与解释者。实践中政府传播存在危机宣传、危机公关与危机传播这三种模式。必须建立与完善政府危机传播机制,才能更科学地提高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危机公关已经成为政府处置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生态环境下,随着媒体直接影响力的加大、媒体引申能力的增强和信息质量的下降,危机信息的传播更加多样、更为迅速。政府危机公关不仅是政府对电子生态环境的适应,也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危机公关应遵循速度原则、系统原则、真诚沟通原则、承担责任原则和权威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已经成为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充分理解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快速进行突发事件中的危机公关,有效地引导公众舆论,构建良好的舆论传播环境,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政府和媒体共同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8.
李岩 《青年论坛》2006,(5):129-130
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考量着媒体与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互动关系,当危机爆发时,要实现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政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姿态来实现互动,发挥和利用媒体的功能,利用媒体开展政府公关,化危机为转机,塑造政府危机管理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晓丽 《理论月刊》2008,(5):97-101
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危机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机构,政府公关人员素质低下,与媒体及公众的沟通不畅等原因,不能很好的发挥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为此,必须通过设立专职危机公关中心,切实转变政府公关理念,配置合格的公关人员,加强沟通以及提高政府国际公关能力来提高公共危机治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与政府社交媒体之间具有天然联系,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回应也日渐成为政府社交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但由于我国政务社交媒体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应急传播优势尚未凸显、应急传播制度建设喜忧参半等问题,亟需补足制度短板,通过建立制定社交媒体危机传播管理的宏观体系、建立危机信息联盟、第三方在场的专业化转型等具体措施,优化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和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俨然已朝着常态化方向发展。而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政府必须在公共危机事件爆发时采取必要的危机公关措施。新闻发布是政府开展危机公关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我国政府就公共危机事件而进行的新闻发布机制虽然已日渐成熟,但在诸多的新闻发布活动中还存着以沉默为主、报喜不报忧、报道时效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惯性的政治思想、信息披露的权责不清、新闻发布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鉴此,我国政府必须转变政治思维、完善新闻发布机制、理清信息披露职责,从而为危机公关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种涉警负面新闻不断见诸媒体,警察形象危机也因此频频发生,给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带来了极大损害。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如何正确地回应媒体和公众的质疑,通过引导舆论来进行有效的危机公关,已经成为一个全新而紧迫的课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文章重点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当前警察形象危机中的舆论引导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管理机关,新闻媒体担负着对各行各业实施新闻监督的职能,公安机关的执法、服务活动、队伍管理以及警察的个体行为均处于其监督之列。随着政府政务公开力度的加大,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越来越大,各地公安机关逐步认识到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有意识地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面对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媒体,公安机关在应对媒体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实现公安机关与媒体良性互动?本文从基层公安派出所的警务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实现警方与媒体的良性互动,以期提升警务人员的新闻宣传素养和媒体应对能力,从而对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公共关系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4.
李宏 《青年论坛》2011,(5):99-102
随着公众对产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加之大众媒体极强的信息扩散能力,产品伤害危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越来越大,处理不好不仅会降低产品销售量,甚至会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从公共关系视角看,企业必须重视对产品伤害危机的管理,采取正确的公关应对方式,才能重塑企业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从"孙志刚事件"看警察危机公关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事件",给我国警察造成了严重的声誉危机.警察危机公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从"孙志刚事件"来看,警察机关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维护和塑造警察新形象;加强理论研究,确保警察话语权;高度重视网络传媒的影响,加强与各类媒体的合作;认真借鉴企业与其它机构危机公关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宁 《思想战线》2007,33(5):85-88
政府新闻发言是一种议题传播管理行为。这种议题管理包括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议题培养和议题引导等多种传播管理行为。政府新闻发言在公共危机事件可以通过议题设置,实现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积极有效的政府新闻发言体现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机关应该承担的公共信息告知、保证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知情权、稳定社会、引导社会舆论、强化社会管理等职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对舆论的控制以及对信息的垄断,往往推动突发事件快速形成并使事态发展难以预测,继而引发公关危机,给公安机关应对和有效处置涉警危机带来难度。本文以大连市公安局处置2013年"刘巍巍下跪维权"事件为例,就公安机关应对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引发的公关危机策略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就是其中的一种。各国政府之所以重视危机事件的处理,其原因在于危机事件的处理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地位。鉴于我国政府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在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上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能力,我们需要明确,在危机事件的处置中,政府应承担何种责任;在危机事件处理的不同阶段,政府应担当何种角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防范生物恐怖袭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借鉴国外防范生物恐怖袭击对策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政府防范生物恐怖危机的组织管理体系、法律保障机制、公共管理对策以及危机后管理等政策建议。文章系统地就中国政府建立危机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