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诸多跨界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集中爆发。跨界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高危性的独特本质,不仅易于引发和放大其社会负面效应,也加剧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环境和社会的双重脆弱性。想要实现跨界生态环境问题的善治,就需要以文化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培育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生态文化,构建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环境风险共担、生态环境利益共享的生态环境利益协同机制,建立并完善多元主体全过程参与的多元共治框架,以此应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认知、利益博弈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峰 《人民论坛》2014,(7):75-7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暴露出许多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困境。因此,深入探析区域经济困境及文化成因对确保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舜 《政协天地》2014,(2):57-58
生态补偿就是对生态环境功能或生态环境价值的补偿,包括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暴露出许多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困境。因此,深入探析区域经济困境及文化成因对确保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代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区域开发大多仍然属于传统的资源指向型开发模式,在开发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区域开发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对我国传统的区域开发模式和区域环境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实施区域开发战略过程中,应该加快区域开发模式和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制定区域开发规划时,应该切实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区域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代价进行科学的评估,以保证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强  王忠生 《求索》2008,(7):5-7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金融业在“两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需要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从当前的情况看,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经济基础、资金融通体系、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和体制环境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更好地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促进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任务亦日益严峻紧迫。积极落实国家生态环境法治治理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完善法治化治理路径,强化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是我国生态环境法治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异龙湖流域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生态环境变迁的典型时期。 水利淤塞成为异龙湖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表征及治理重点。 尽管在异龙湖的治理和开发中存在利益博弈和论争, 但为应对生态环境问题, 修治水利和恢复生态成为区域民众的共同利益, 生态环境变迁成为促进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的主要动力。 异龙湖的小流域个案, 反映了明清时期云南高原湖泊开发与生态变迁、 社会运行的关系, 同时也说明高原湖泊水利社会史研究应重视区域地理环境, 并在生态环境变迁的视角下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罗大文 《前沿》2012,(16):10-12
伴随着能源的大规模开采,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环境正义缺失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区域差异是环境正义缺失的结构性前提;利益分割机制的缺失及社会结构制约是其主要原因.实现西部环境正义的路径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走区域合作、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恶化和不同程度贫困的区域性重叠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泛存在,如何在发展经济、克服贫困、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中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充分重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而制度建设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具有核心意义。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论述了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中所要解决的几方面突出问题,对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的制度建设做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上游地区农业人口众多 ,对生态环境依赖和压力很大。本文通过对珠江上游农业区域的生态现状进行综述 ,阐明生态安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进而对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原则、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初步研究 ,为这一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王金南(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设立生态环境资源红线体系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加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战略决策,是落实"四个全面"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对于统筹京津冀区域环境与发展,破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提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几十年 ,由于人口超过环境承载量 ,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 ,以及生态脆弱等诸多因素 ,导致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退化 ,如植被 ,草场 ,土地的退化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目前 ,区域贫困和生态环境退化已形成了恶性循环。本文根据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和人为活动的特点 ,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和整治的对策 ,为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屏障的构建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甬政办发[2012]29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贯彻《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切实保护四明山区域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经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保护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四明山区域是浙东最大的"绿肺",是我市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占江西全省国土面积的30%,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可见对江西来说,这一区域举足轻重。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以为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争取有利地位。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特色所在。因此,基层人民检察院应当进一步充分认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重  相似文献   

16.
<正>陕政办函[2015]11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开展生态环境创建工作是建设美丽陕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生态环境创建有关要求,大力开展生态县、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为鼓  相似文献   

17.
张利华  申昌元 《前沿》2011,(24):122-123,183
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增强地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促进经济与金融发展有重要意义。江西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经济基础不强、金融法治环境不理想、信用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要优化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法治环境、构筑全面立体的信用体系、加快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创建稳定协调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韩霜 《新东方》2009,(1):24-25
一、节能减排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是保护好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不断巩固可持续发展基石的重要保证。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省的鲜明优势和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9.
区域合作:完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近代工业化却给这一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空间组织结构的理论从区域联合的角度出发,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使生态环境一体化协作体系成为分析问题的主线,为长江流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环境的变化趋势成因与解决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恶化的趋势。特别是,不少发达地区在人口、产业密度的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成为全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承载区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在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