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在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该学科博士生导师的科研成果类型、专业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分类统计分析可知,从事该专业教学和研究相关教师及研究人员在知识背景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研究方向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等方面.然而,该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学术队伍有待进一步整合,学术传统尚未形成,学术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学科建设上尤其不能简单地诠释党的历史理论和创新理论,更不能与党史、党建学科雷同,混淆学术研究与一般性宣传的关系.事实上,该学科基本研究取向是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学术支撑,为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该学科的知识基础包括: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近代世界史.  相似文献   

2.
深化拓展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当注重从学术层面展开理论的重新思考。一者需要清晰界划出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论域、对象与核心议题,以实现从整体上勾画出研究的理论图景;二者需要从理论上实现对研究原初语境的发掘,以实现学术谱系上的考古;三者需要从不同维度切入以打造和拓展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路向,诸如构筑完整学术步调、厘清理论红线、打破学术壁垒、实现学术史与思想史的融合等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国内学术视域中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国外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学术界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争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性质、探讨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解读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研究中国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思考中国民主政治,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可移植性、中国国家形象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学术成果丰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日益成为国外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范式。国外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观点对深化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成绩斐然,学者们从多个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问题.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并不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思想文化理论,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并开花结果,在于从传统的文化中吸取思想资料和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5.
学术前沿不一定就是研究热点,而是推进学术问题研究过程处在最为前端、最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的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处在最前端的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究竟是怎样的?什么是本真的马克思主义,这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是何以可能的?它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需要、是否可能、究竟何以可能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如何时代化、大众化等问题;中国道路的价值与全球化时代如何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艳涛 《桂海论丛》2009,25(3):12-1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便开始了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两方面.在当代中国,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内在特性,以整体性视野为参照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更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现实呼唤。以马克思的态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将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在学术对话与学科整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实现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才能在当今中国"总问题"的完整现实语境下真正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宗永平 《人民论坛》2013,(10):181-183
党的十八大报告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今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指明了新方向.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既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域,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传播主体,但以往的学者对其关注与讨论得较少。对社联学术史概况进行简要介绍,论述我国学者在社联的概况与组织运作、社联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联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社联与中国社会问题论战、社联与哲学大众化运动这些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观点与论断,肯定前人对社联及其人物的看法,进而说明了研究缺陷与不足之处,揭示未来可以继续探讨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学术形态与政治话语之争导致的“衔接困境”阻碍了双方建设性的理论对话.本文拟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的变革人手,探讨如何构建以“融合视域”为理论内核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范式,以期勾勒出清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图景并使其真正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根本于扎实的学术研究、深厚的理论创造,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而这需要尊重理论自主性。然而,在中国思想界不尊重理论自主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把一些理论教条化、学术泛政治化、把权力等同于真理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学术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中,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打破思想的藩篱,保持学术自由的环境;打破学科壁垒,鼓励综合性研究创造;祛除西方话语神话。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建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反思既往研究中过度凸显哲学的实践性、工具性而沦为现实附庸的同时,存在着过度强调学理化、思辨性而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功能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中国问题的缺失。改变这一偏向,需要在研究中正确认识学术诉求与现实关照、增强实用性与防止工具化的辩证统一。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通过应用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在突破中国问题的"缺失"之难、促使和实现中国问题的"在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副校长、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导师韦日平教授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研究》(以下简称《新进程研究》)一书,2015年1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明确强调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政治原则,研究概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的历史准备和理论成果,系统阐述了新进程中的三要素(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理论范式和基本方法等问题,科学分析了新进程的特点。可以说,《新进程研究》是一本政治性强和富于科学性、创新性的学术专著,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历史研究的特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有文本、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等等.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掀起了一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高潮,以往研究的文章、论著大多都是列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内部家谱.  相似文献   

15.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学界已有诸多角度的研究.我们主张从“思想自我”的角度,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民族自我、时代自我的思想特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体现为中华民族重构“思想自我”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理论选择、实践精神以及价值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以来,我国的学术史研究相对落后,存在着片面化、表面化和分散性、盲目性等问题,给我国未来的化学术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制约合理的学术观念的形成发展;影响对学科水平的正确评价;影响学术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所以,在21世纪应加强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澎 《求索》2008,(6):92-9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作了新的思考;二是从全新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了实践层面和学术层面的区分;四是从现代性背景下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过程,是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发展,由湖北省哲学学会主办,湖北师范学院承办,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空军雷达学院协办的“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近期在湖北省黄石市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中国化、邓小平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  相似文献   

19.
实践标准大讨论已然三十年,重提实践之真理标准,是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学术和实践问题,在中国80多年的革命和实践的历史境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无法回避,亟需对其做出深层次的解读和诠释。在哲学视阈中,用实践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摒除形形色色的干扰,从应然性建构、路径反思、实质解读、愿景展望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沉重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要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时代特征、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际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成为具有中国品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新理论,就要认真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经验,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