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群众》2016,(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推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伟大工程,战略的执行者是各地方政府。因此,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否实现,与地方政府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息息相关。地方政府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地方治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变革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发端于西方的地方治理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在学界引发了极大争议。总结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推进现状,并基于地方治理的视角分析改革持续推进的路径,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界限明确、多元合作的治理框架,建立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合理的职责、权能分工体系,以及建立不同区域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沟通合作机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国政府经历了从政府统治到政府管理再到政府治理,这样一个政府发展轨迹,体现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在政府治理条件下,地方政府到底应该如何认识政府治理,如何进行政府治理,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些思考,与地方政府公职人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地方政府所处的地位来看,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是其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应在这方面下更大气力,这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改革任务和课题。而实现政府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则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突破口。最近,笔  相似文献   

5.
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任务,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建设法治政府,就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党和国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一、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还存在多元主体协同难、治理资源整合难、工作观念转变难、公开机制建设难等问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同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治理中来。  相似文献   

7.
公安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安治理关系到国家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对于完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是推进公安治理的前提条件;人民民主是公安治理的基石;现代法治是公安治理的核心;基础治理是公安治理的着眼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完善地方治理体系,实现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制型国家模式反映的是一种全能政府的基本理念,强调统治型政府完全依赖政府这一单一执行主体来进行单一统治。治理型国家强调主体间的互动性思维、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变动性以及制度性的弹性治理方式。中央允许地方通过扩容立法权来提升地方治理能力,调整中央的政府集权程度和地方政府的行政集权程度。准确界定地方性事务、解决部门职能交叉引发的合作困境和释放地方活力应当是中国地方立法权扩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方治理现代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演化出诸多治理类型,其中“共享”式治理成为新时代地方治理的新趋势。“共享”式治理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与价值基准,它全面而立体地呈现出国家治理一以贯之的主线。地方“共享”式治理的内在本质在于制度分权和多元共治。为此,地方“共享”式治理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以党和政府为核心,通过市场、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为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实现地方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力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理论中对政府角色经典演绎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治理新常态下所呈现出的诸多特征,进而提出地方政府角色历时性变革的时代命题。详细阐述地方政府在依法治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集体行动网络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战略举措中重新审视自身角色的理性逻辑。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存量改革、完善制度安排和加快社会培育等方面寻求角色转型的现实路径,以建立更具现代化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改革的总目标,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领域,是国家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面临诸多困境,有很大难度,特别是部门利益化正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以更新价值理念为前提,以转变职能为引领,优化机构设置,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讨政府绩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之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兼具民主管理的价值理性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具理性。通过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现状的考察,发现当下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着评估权力的"碎片化"、评估主体选择不合理、评估信息不对称三方面的困境。应从加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推进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和重视绩效评估的信息沟通机制建设三个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谭桔华 《湖湘论坛》2020,33(3):70-7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集中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上。国家治理体系包括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个重要的次级体系。其中,政府治理居于首位。2019年岁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暴露出我国政府治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要整合职能,实现有效政府目标;理顺关系,提高行政效能;完善行政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国家组织结构法定化,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建设始终的主线,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党建科学化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从二者深刻的互动关系出发,努力探寻实现党建科学化的对策,以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全面、持续、有效的治理创新,是对全面改革深化阶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能动回应。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包括政治类创新、行政类创新、公共服务类创新和社会管理类创新等内容,以历届地方政府创新奖为数据分析源,通过量化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出现阶段地方政府在推进治理创新中的适应性差异及长效创新路径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推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长效发展。分析显示,虽然我国地方政府所推进的治理创新在创新内容、区域分布和主体层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民本政府"的价值驱动、"民主化、技术化"的决策取向、"多元合作"的主体定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客体定位、"动态治理"的过程导向是历届地方政府获奖项目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6)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已经成为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要政治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常态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部署。习近平关于"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系列讲话,系统阐述并构建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阐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新时期,必须准确理解、深刻认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思想,全面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除了斗争,还有理性妥协。理性妥协应成为社会共识和公共理性,成为化解社会冲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各方治理主体的理性妥协和积极互动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理性妥协社会共识化和制度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人口的巨大流动,是当代中国的重要特征,外来人口治理成为当下治理的难点。据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诸多社会治理难题与外来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一难题的核心在于,既有的行政体制框架下,各项社会治理资源常常难以根据人口布局变动而实现合理配置,政府的治理体制无法应对外来人口大规模流动带来的治理压力,从而导致治理困境。要破解这种困境,政府必须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治理手段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打破制度单一供给格局,建立多元供给结构,实现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三种机制的有效配合,实现党政军民社企的协同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努力的基本方向。而当下中国政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所做的努力,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