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台湾高科技产业加速“西移”的趋势及其驱动因素 ,认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外移不会导致“新产业空洞化” ,而是两岸产业分工体系的必然发展 ,是台湾高科技产业生存与发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台湾科技产业的现状及其外移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在台湾的工业结构中,除了大量的传统产业外,也出现了一批与传统产业并行的高科技产业。目前,岛内的传统产业日益陷入了困境,95%的中小传统企业均逐步外移自寻出路了,其中祖国大陆乃首选之地。那么,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理论和实践表明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促进机制因各国各地区自然的、历史的、经济的等诸多因素的差异而演化成不同的模式。其中台湾模式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最成功的 ,有其独特性 ;虽然存在欠缺 ,但对于大陆构筑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产业的良性互动具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由于具有高风险、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使得企业常常处于融资难的困境。从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台湾的新竹等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来看,风险投资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很重要的融资方式。本文比较分析了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企业的其他几种融资方式,指出风险投资是最适合集群内高科技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并重点通过集群所特有的社会关系网络、集群内广泛存在的企业家精神、集群中机构的稠密性和同质性、集群中弹性专精的特点等多方面阐述了产业集群能够更容易吸引并获得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台湾在“前瞻性、兼顾世界科技发展与市场需求、着眼国际竞争”三大原则指导下,规划了21世纪的高科技产业,引导高科技产业园良性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高科技产业园及其产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台湾高科技产业之所以 能够迅速崛起,与其 选择的代工模式是分不开的。大多数台湾的知名高科技企业并不是以生产自有品牌产品(OBM)为主,而是接受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的订单,  相似文献   

7.
台湾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科技产业政策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政策.传统工业化政策主要是将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生产,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生产结构,而高科技产业政策,则是强调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朝以高科技的生产为主轴的产业结构的转换,所注重的是创新及技术的发展,注重高技术及其产业化.一般说来高技术产业是以技术密集、高附加值、资本密集等指标来衡量,具有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层次高、污染程度低、能源依存度低等优点,是当今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表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台湾高科技产业从萌芽、成长到日益壮大,不过历时十多年的时间,已成为台湾最耀眼的明星工业,成为台湾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保持对外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本文拟简要探析台湾高科技产业政策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厦门与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厦门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各具优劣势且具优势互补、转劣为优的特点,因此,两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合作具客观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台湾当局"戒急用忍"的限制性大陆经贸政策,使得两地高科技产业的合作相当薄弱、举步维艰.不过,随着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两地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加强.基此,本文从21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提出两地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台湾高科技产业"西移"的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台湾高科技产业特质的基础上 ,对近年台湾高科技产业到祖国大陆投资的趋势特点 ,及其今后“西移”的可能走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是技术基础脆弱、制造业内部和高科技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严重依赖于外部市场等三个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这些问题也影响到台湾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高新技术的准公共性分析为切入点,分别从规范分析与生产函数模型分析角度论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政府财政支持的必要性与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分析在高新技术领域中我国财政投融资总量与结构以及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财政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述以环境政策和环保高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必要措施,使环保产业成为首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期,为了帮助台湾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美国将对台湾教育援助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特别是工业职业教育方面,协助台湾设立相关机构,设计课程,建设实训工场,推动台湾的工业职业教育走向务实成熟。台湾工业职业教育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台湾工业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台湾在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产业成熟度还是国际知名度,台湾创意产业的发展都领先于上海,而且在发展理念、分类体系、盈利模式、管制方式、扶持政策和创意人才培育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与比较优势。这不仅与两地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相异的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有关,而且还肇始于两地不同的产业管制体制、发展环境与市场机制,以及人才和教育培养模式等。上海当前正值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关键期,充分借鉴和学习台湾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助推上海创意产业蓬勃兴业。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服务业增长缓慢,开始凸显劳动生产力不高、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导致对总体经济成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度偏低,严重制约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升级。究其根源,除服务业自身结构性因素外,主要受市场空间狭小和研发投入不足等影响。在台湾当局政策导向下,未来台湾服务业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深化与大陆服务业合作,同时着力“服务业科技化”和“异业合作”以提高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宏观层面和证券产业层面选取衡量证券业竞争力的指标,并运用历史数据对两岸证券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大陆证券业在宏观发展环境、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台湾金融市场和证券业的成熟度、市场集中度高于大陆。由于两岸证券业的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并有明显的互补性,两岸可以通过合作达成优势互补、获得双赢。两岸证券业在市场互通、机构和监管合作领域存在很大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台湾光复前,招商局总经理徐学禹给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的学员讲授《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航政讲义》,不但让学员们对台湾航政有了基本了解,而且提出了接收台湾应注意的问题,为台湾接收及重建做了展望。台湾光复后,招商局积极参与台湾的接收,接收敌伪地产,打捞敌伪船舶,建立台北分局及高雄、基隆办事处,开展对台运营,开辟对台航线,运送人员物资,促进了台湾航运业的复兴与发展,加强了两岸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8.
台湾经历了“以农业培养工业”到“支持农业”的发展阶段,其粮食供给从基本自给走向了进口依赖,但稻米作为主要粮食却一直保持较高自给率.本文简要回顾了台湾历年的粮食供给状况,通过分析台湾当局的粮食战略选择及为确保粮食安全所采取的粮食生产、进出口管理、市场管理和粮食储备等政策措施,为中国大陆制定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借鉴.结合台湾粮食调控的经验,未来保障中国大陆粮食安全须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确保障重点,确保谷物自求平衡,加快建立粮食进口预警系统,推进粮食市场管理法制化,加大粮食储备设施投入和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new presidents in Taiwan and the US, the basic dynamics of the US-China-Taiwan triangle and the dilemmas faced by leaders on all three sides have remained largely intact. This paper looks at how Chen Shui-bian and George W. Bush have tried to change th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ey inherited from their predecessors. Chen has shown himself to be a less provocative president, and Bush has adopted more supportive and sympathetic policies toward Taiwan. Despite their personal inclinations, they have been able to make only marginal changes in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other, and with China. Domestic political conflicts and competing strategic interests prevent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 China, and Taiwan.  相似文献   

20.
香蕉在日据时期是台湾的主要输出青果,其中九成以上销往日本市场。当时蕉界精英17位,其中钟干郎、萧恩乡、林德玉、李才祉、林富仑等五位是南部六堆客家精英。本文借日据时期台蕉出口及其发展状况,观察六堆客家商绅发展过程及他们之间如何建立起蕉贸网络,并通过这些客家精英的生命史与网络来重新解释香蕉产业的型构。其次,当时香蕉经济是项获利颇丰的新兴事业,客家精英纷纷"弃教(儒)从商",重商思想和商绅阶层兴起,六堆客家人正式进入都市发展,从事海外贸易,而香蕉产品的商业化也促使客籍农民愿意承担风险提高植蕉面积与产量,带动了六堆地区整体发展,显见当时客家人在香蕉产业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