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文 《中国民政》2024,(1):50-51
<正>车桥镇、卢滩村、大胡庄、横沟村……一个个有地方特色的地名,讲述着一段段红色历史故事,传递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22年,淮安区以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深挖地名文化资源,加强红色地名保护,发挥地名产业价值。2023年,淮安区创新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进一步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正>地名,是每一个乡村的独特印记,地名文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根”与“魂”。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以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为总抓手,探索实施“地名+”创新工程,深挖历史文化、红色地名、乡村地名等地名文化内涵,坚持乡村振兴地名先行、数字赋能、文化助力目标任务,构建“一路一带一脉”建设美好家园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政》2011,(12):34-34
地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地名文化的研究和老地名的保护工作已引起全球的重视,我国各地文化研究也刚刚起步。南海是个千年古邑,地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非常丰富,保护传承地名对打造文化强区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由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王胜三主编的《刀·枪:人民军队建设重要地名录》日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继《印·记:二战重要地名录》《星·火:长征重要地名录》之后红色地名文化系列丛书的第三部成果。全书共收录新中国成立前人民军队建设重大事件、主要战役发生地等红色地名110多个。  相似文献   

5.
地名的文化生态分析——以岭南部分地名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学习与实践》2006,(8):145-150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具有既可悟、又可视的特点,体现着自然、社会的双重性,进而使得地名学成为边缘或交叉学科。作为语言景观的地名,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地名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能折射出地理环境的特征,反映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人类对地理环境特征的认识。此外,它也反映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关系,体现着文化生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力量对长征所涉地名进行整理,编撰了《星·火:长征重要地名录》一书。该书由王胜三主编,是红色地名文化系列丛书的第二部,系《印·记:二战重要地名录》的姊妹篇。全书共收录红军长征涉及的120个重要地名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要对地名文化保持足够的尊重对群情民意保持足够的敬畏对行政权力保持足够的慎用据有关方面统计,近30年来,伴随基层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我国有6万多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村名称被废弃。同时,一些地方疏于对地名文化的保护,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已经消失,而部分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存在"大、洋、怪、重"等情况,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了很大损害。为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政报》2014,(24):9-11
第207号《内蒙古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已经2014年11月1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自治区主席巴特尔2014年11月24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名。是指社会用作标示方位、地域范围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和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包括: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白银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重要批示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聚焦"三项举措",强化地名管理,弘扬地名文化,积极拓展地名服务路径,全面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聚焦"记住美丽乡愁",强化地名信息服务。深入开展"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征集红色地名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地名工作积极利用互联网创新技术,不断拓展地名服务领域。随着地名数据体量的不断增大,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越来越迫切,如何更加科学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地名地址数据服务,成为制约地名工作发展的瓶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适度融合。2018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推行"互联网+民政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指公用的具有方位指示功能的地理实体名称。它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天体、一片区域、一种地貌、一座建筑物的首要标志。地名在消费上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而属于公共产品范畴。由此,围绕地名管理开展的地名工作也就属于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当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地名工作,使之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服务于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一、我国地名工作的历史回顾地名工作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和提供服务两个方面。所谓…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民政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一部署,今年3月,区划地名司启动"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行动立足于发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在乡村地名方面的数据信息优势,推动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上图",便利乡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出行交往,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加强红色地名文化宣传与乡村地名信息更新,不断深化地名公共服务。目前,行动推进顺利,成效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关于《舜典》三危所在的主要观点都不能成立,这些观点都存在系统性的问题,其核心证据都有致命的缺陷。数词+地名是上古与部族迁徙有关的表示空间位置的特有语词模式。三危不是一个地名,危才是地名,三危是一个数词+地名的词组而非词,因而三危不是指一个称为三危的地方,而是指三个称为危的地方。古史中,部落间战争战败者往往被安置在战胜者的主要活动地区, 而不是被远远地流放到偏僻蛮荒之地,所以三危的合理区域应该在尧舜的主要活动区域。 殷商卜辞中发现的三个危地与《舜典》三危所指应该相同, 其具体地域应大致重叠。尧舜时期三苗并未被窜往尧舜主要活动区域以外的地方,更没有被窜往遥远的西羌、 西南乃至今缅甸萨尔温江流域。 西羌地区的古羌族及其他部族的源流与三苗无关。  相似文献   

14.
李全茂 《中国民政》2006,(10):43-44
地名,就是地方的名称,它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名称等等。表面看起来,地名仅仅是一个区域地方的名称,不过是用于称呼而已,无足轻重,其实,它却有着  相似文献   

15.
正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鄢陵县民政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经费保障,明确工作标准,严控工作质量,深化开发应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累计调查地名4200条,审核入库3538条,跨界自然地理实体5条,历史地名调查考证194条,不规范地名标准化处理276条。同步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标准地名图、录、典、志、地名故事编纂基本完成。2017年9月4日,鄢陵县代表河南省所辖县  相似文献   

16.
正地名是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是人民群众根据生活经验创造出的文化财富,也是比较稳定的代际传递式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延续性、人文性、多元性等特点;地址是具有地名的自然或人为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具有确定性、层次性、详细性等特征。地名地址是由政府统一发布的社会公共信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更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信息资源纽带。然而,在现有管理体制内,地名属于民政部门的管理范围,地址在不同的省由民政、公安、规划等部门分  相似文献   

17.
<正>地名是全人类不可须臾或缺的交流工具与信息载体。在海峡"两岸四地"日益广泛、密切的交往中,至关重要的地名问题已被关注但缺少沟通与互动。本文提出"海峡两岸地名应用无障碍"构想,以期抛砖引玉,供有关部门参考。交流工具地名是自然、人文地理实体的语言文字标识,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伴生的精神产品,是全球应用无疆界、世代规范无  相似文献   

18.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的重要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红色地名记录了我党百年探索前行道路重要历史事件、重大转折节点及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承载了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和不朽精神的各类地理实体名称。作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19.
一、侗语地名研究的意义 地名是地方的名称。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 地名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是人们对客观地理实体主观认识的产物。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的不同和自然开发利用水平的不同,以及一个地方居住过居民的不同,这些都极可能在地名中得到反映。一个地方的地名一般总是由最先滋长生息在那里的民族,以其语言来命名的。由于语言或方言具有民族、时代和地域特征,因而地名也具有民族、时代和地域特征。 地名学是研究地名的起源、含义、特点、演变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侗语地名是侗族人民用侗语对自己居地的命名。本文拟通过对各地侗语地名的调查分析,来探求侗语地名的得名、含义、特点和结构规律以及汉译等问题。 二、侗语地名的结构 语言、语法、词汇是语言构成的三要素。语言研究就是探求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规律。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地名研究当然也要探求地名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规律。 侗语地名大都是双音节,也有一部分单音节和个别多音节。例如: 单音节地名:  相似文献   

20.
商伟凡 《中国民政》2005,(10):38-39
地名,即人类社会各种地理实体的名称.我国作为一个非罗马字母国家,地名标准化包括双重任务:先以本国通用语言文字实现"国家标准化",进而以单一罗马化拼写形式实现"国际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