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民生,牵动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尽管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与三农建设缺乏天然渊源,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狭隘的“三农”已发展成为“大三农”和“新三农”,我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大量农民经商办企业或外出打工带来了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8,(2):63-64
农业部介绍说,2007年中央用于“三农”的资金达4318亿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主要体现为: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2007年预计全年粮食总产超过1万亿斤,实现连续4年增产,  相似文献   

3.
刘绍堂 《创造》2002,(6):28-2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今后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 是一个整体,“三农”问题也是一个整体,二者是相互对应的,“三个代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一、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基础,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农村经济基础不牢,则农村社会不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发展,要求农业生产必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才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根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9,(5):6-8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一书最近在全国发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5.
一、“三农”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它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第一位因素是农业。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无农不稳。农业对闰家经济发展,表现为提供囝民食品和工业原料,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其中相当部分是从农业方面积累起来的,这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来实现的。据统计,从1952-1986年,国家通过价格的剪刀差从农业中抽走了5823.74亿元,加上收交的农业税1044.38亿元,34年间围家共从农业抽走了6868.12亿元的资金。农业为吲家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要破解“三农”问题,首要的是唤醒社会理解农民、自觉尊重农民、真心关爱农民、带着深厚的感情做“三农”工作;其次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农村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城乡一体化带动城乡融合与发展;再者就是必须有效执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加快新法规的立法步骤,逐步完善“三农”的法律支持和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生无小事     
陆凯 《小康》2007,(4):6-6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资金3917亿元,教育、扶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保和就业、医疗支出分别为858亿元、144亿元、30亿元、2019亿元和312亿元。今年全国“两会”中递出的一组组数字,成为百姓看得见的实惠,  相似文献   

8.
廖康 《今日浙江》2009,(9):28-29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有效突破口。浙江省积极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提高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的总量和比重,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今年,浙江省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661亿元,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财政的阳光将更多地撒向农家田间,盎然春意在乡间阡陌跃动。  相似文献   

9.
阚满荣 《群众》2006,(7):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湖北宣传》2007,(2):17-17
“垄上行”是荆州电视台开办的一档农业科技服务栏目。自2002年4月开播以来,始终把农民需要、农民喜爱、农民信赖作为栏目的宗旨,用真心、真情为“三农”服务,探索了一条媒体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架起了党与百姓的连心桥,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农技学校”、“没有舞台的农家乐园”、“没有挂牌的农村福利院”。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垄上行”栏目之所以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在我市农村创下了41%的收视率,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改进创新,突破涉农电视节目的常规制作套路,以节目为纽带,构建政府、专家、农民、媒体的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三避”技术、“喷灌”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近年来,阳朔县引导农民将一项项农业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56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6977元的平均水平,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领先全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三农”主要问题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积步 《前进》2004,(2):25-27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近年来,这一广为社会流传的名言,使“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全国上下严重关注的一大焦点。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都比过去大大进步了,为什么“三农”问题又会突然变得尖锐起来?当前“三农”问题现状到底如何、症结何在?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综合近期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探讨,就当前“三农”问题现状、成因及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作一扼要介绍,供大家学习参考。一、当前“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之一。谈农民增收,不是看短期的因素以及一些应急的措施导致的收入增长,而要看长远的、深层次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的矛盾,“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农村,而在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取向。特别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于农村剩余劳动的有效转移。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对其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易炼红 《湖湘论坛》2003,16(3):46-48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做好政府工作的九条经验和体会 ,其中一条就是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并且提出 ,政府工作要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切实做好“三农”工作。这表明 ,我们党和政府在认识上、在工作部署上都把“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而农村的重点和难点是农业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三农”机构多头设置,职能交叉;“三农”政策政出多门,互不统一;“三农”资金多头拨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如何革除弊端,让有限的“三农”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浙江省的一些地方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探索着整合之路,颇具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从2004年至今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9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可见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贯彻落实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解放 《人大研究》2003,(11):40-41
一、甘肃省“三农”立法现状及特点自 1979年国家赋予地方立法权以来 ,甘肃省就非常重视“三农”立法工作。据统计 ,截至 2 0 0 3年5月 ,全省共制定地方性“三农”法规 5 0件 (含法规性决议、决定 6件 ) ,占全省立法总数 2 81件的1/ 6强。其中省人大常委会制定 33件 ,批准兰州市的 6件 ,批准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 11件。这些地方性“三农”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对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法人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立法的原则性讲 ,这些法规严格地遵循了不抵触原则 ,保证了我国法制的统一 ;…  相似文献   

18.
张光灿 《政策》2006,(5):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工商部门服务“三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是工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把握好服务“三农”的着力点。长期以来, 工商行政管理的“主阵地”一直在城市,侧重对工业、商业市场主体及其市场行为的监管。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05,(4):1-1
“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农业为首。农业问题解决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就会迎刃而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农业还很落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规模狭小、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增收和生活的富裕。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抓好农…  相似文献   

20.
李世斌 《今日浙江》2006,(19):64-65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平阳县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有了较大的进步,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从总体上说,农民已经解决了衣、食、住等基本生活,精神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依靠经商办企业和规模效益农业过上了富裕生活。据统计,2005年全县农民平均纯收入达5754元。但是,也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平阳县“三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相对而言,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农村仍是落后社区,农民仍是弱势群体。做好“三农”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