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月谈》2005,(6):58-58
对于父母陪读这种现象,社会上一直众说纷纭。赞成者多从为学生减轻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以利于升学的角度出发,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必须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在本期来稿中,大家对这种现象也是见仁见智。编者认为:从根本上说,陪读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也许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肯定也有来自家庭教育的问题,矫生惯养使得一些孩子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不能独自面对问题。这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面对、勇于负责的精神。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已经走上陪读道路的父母,我们建议您对孩子不要一切包办,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不要让孩子在您的“呵护”下失去飞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3.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无良策的父母。这是一对善良可敬的父母在孩子抚养过程中的可悲之处:孩子称雄任性,他们一笑了之;孩子贪占便宜耍流氓,父亲简单粗暴,母亲疼爱护短;孩子盗窃强奸,他们为保面子用金钱遮掩息事;当孩子犯了死罪时,他们……这可怕的结局,不能不说是对溺爱孩子的父母最严历的报应。  相似文献   

4.
<正>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5.
正春节回老家,听到几个不好的消息:一个中学同学的父亲因为癌症去世,一个大学同学的父亲因为肝癌住院,妈妈的一个朋友查出癌症……都是和我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纪。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是因为现在环境真的恶化到癌症越来越多的地步?还是爸妈真的老了?或者是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连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节后,父母跟随我到重庆帮着带孩子。他们那么小心翼翼,把女儿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将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6.
握手     
因为没有手,所以,我珍视每一次握手的机会。记忆中的第一次握手发生在7岁的夏天。那天,父母带着我去小学报名。“不行,你这孩子……恐怕我们不能收。”存一次又一次的拒绝过后,母亲跪在了校长面前:“我的儿子什么都没了——没了脸”。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母亲44岁时,才生下了我,而父亲那时已奔知天命之年了。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大学毕业进城工作并成家后,我一直张罗着要把当年节衣缩食  相似文献   

8.
网络上正在风行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小组成员已经过万,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伤害过的孩子。小组首页上,《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他们将孩子当做一个“物”,而不是人》等10个帖子长期置顶。在父母那里遭遇的心理伤害,以及对父母教育方法的批判,则成为讨论最多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杨守东 《半月谈》2004,(8):56-57
父母进城打工。正在求学的孩子就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随同父母进城接受教育,要么留在原籍上学。前者虽好,但目前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还不现实,而后者,则会由于父母的远离。给孩子带来生活、心理上的种种困扰。这一期话题,话题”栏目来信。把这儿当成你们另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的同事是一名残疾人,最近他的13岁的孩子由于玩火,致使单位的宿舍楼失火,损失严重。单位提出要我的同事替其孩子赔偿单位因失火而遭受的一部分损失。请问:父母有无替子女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上海吕亮吕亮同志:玩火的孩子今年13岁,是未成年人。那么作为他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负有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婚姻法》第17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支部生活》2011,(12):53-53
小军 女(女儿2岁) 绝对不打。不论什么事情都不会打。“打”是没有智慧的教育方法,孩子的任何错误,都应该有更聪明的方法去解决。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资讯     
《民主与法制》2014,(13):42-43
[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大陆夫妻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因为着急,孩子街头小便,有港人拍照,遭孩子父亲抢走相机和记忆卡。孩子父母和拍照香港青年发生冲突,母亲反复强调:“洗手间排队,孩子着急我怎么办?”警察到场调查后,父亲无条件释放,母亲涉嫌袭击被捕,准保释,5月中需到香港警局报到。此事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不和父母经常见面,电话联系也不多,或者成长过程中和父母的沟通效果差,对他的学习、生活和心理,乃至一生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两个印象深刻的案例。这两个都是全国有名的案例。一个是大家都熟悉的贵州毕节案件,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一个村子里发生4名儿童服食农药自杀案件。家里房子是新盖的,孩子身上有个银行卡、卡里有钱。可以说,4个孩子穿衣、吃饭、上学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陪伴  相似文献   

14.
有话好好说     
胡文周 《半月谈》2004,(10):64-65
作为学生家长,笔者想告诫各位父母,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因为学习等问题,动辄对孩子挖苦、讥笑、嘲讽、训斥等。因为虽然是出于希望孩子进步的好心,  相似文献   

15.
莫娜 《半月谈》2005,(7):56-56
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显然是不妥的。关心孩子、怕孩子走上邪路。这虽然没有错.但通过日记窥探孩子心灵的行为方式却不可取。这也显示了一些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无力感。要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在交流与沟通中。不经意间为孩子解疑释惑.保驾护航。只要孩子走在正路上。大事不糊涂.家长也就没有必要在偷看日记这种事情上动心思了。而日记作为孩子小小的个人“领地”.对孩子宣泄情绪、审视自我、观察生活都至为重要.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  相似文献   

16.
侯立楠 《半月谈》2005,(7):57-57
如果发现自己的日记被父母偷看了,我会心平气和地找父母谈一次话。首先我会告诉他们,既然会偷看我的日记,说明他们对我很关心,想要了解我的情况,我很感谢他们的关爱。然后,对于日记的内容,他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为我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了,有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和见解,日记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他们应该给我保留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讲究儿女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抚养和教育子女又是父母应尽的法律义务。然而,近年来因子女抚育问题引发的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抚育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理应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与欢乐。小小的孩童走上法庭,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对簿公堂,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可悲可叹的,而对于孩子来讲,无论案件处理的结果如何,都会给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1996年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一个小女孩在她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法院,用她那童稚的声音告诉接待她们的法官:"我爸爸不管我,我要告他!"这个小女孩名叫芳芳,今年刚满10岁。在她6岁那年,父母因性格不  相似文献   

18.
林正岳 《半月谈》2004,(12):69-69
“孩子大了,心里的话也不跟我们讲了,真不知道他是怎样想的?”我们时常听到不少中学生的父母这样抱怨孩子。其实造成孩子不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原因主要在父母一方。因为,除了父母在平  相似文献   

19.
托起明星的父母饶凤岐体育明星是怎样诞生的?除了自身的努力和教练员的栽培之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最先发现了孩子的天赋,带着他们走出了最初也是最难的几步;在那条艰苦的成功之路上,更倾注了家长们大量的心血。渔民之家跑出个“长跑神女”1993年世界田坛刮起一阵...  相似文献   

20.
尊敬父母     
对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自己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这话很有道理。现在初一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二、三岁。我们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要求他们在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了。父母养育了他们,疼爱他们,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