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调查报告运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对香港归侨社团展开实地田野调查,在走访当前活跃于香港侨界的主要社团,搜集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香港归侨社团的成立时间、缘起、性质分类、数量以及面临的问题展开必要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香港归侨群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的广西和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滇桂两省的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与欧美地区,他们对家乡、对祖籍国、对住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开展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和归侨研究对于推进华侨华人研究、拓展中国侨务工作、加强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华侨归国后在身份认同、文化适应、经济生活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相似文献   

3.
福建长龙华侨农场发展数十年,经过多次体制改革,对归侨集体记忆、身份认同产生具体影响,在这些影响下,归侨的在地化进程得以推动,分别在社会保障、劳动生产、礼俗习惯三个方面出现了融入当地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身份认同和群体记忆的作用,归侨的融入程度和在地化进程依旧有推进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从1950至1959年同安县侨办档案人手,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安置归侨、侨眷的个案研究,讨论建国初10年中国的侨务与归侨家园重建的关系与结果,进而思考归侨家园重建与国家侨务的互动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熊志灵 《传承》2012,(10):28-29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后,广西周边出现了三次明显的华侨华人归国浪潮,归侨安置工作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建国以来广西共接待安置归难侨约15万人,60年代以前以分散安置为主,60年代以后以集中安置为主。  相似文献   

6.
叶英 《八桂侨刊》2012,(2):28-34
本文以田野调查获得的材料为基础,探讨了广西东兴镇散居归侨的地域认同。本文认为,东兴镇的散居归侨内部是多元的,主要表现在职业的多元、居住时间长短不一及个人经历的多样性三个方面。这种多元的特点使得他们的地域认同具有稳定性和游离性的特征,也使一部分归侨的地域认同处于缺失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新归侨群体并无普遍化的国家认同危机,但青年新归侨的国家认同感低于老一代新归侨。研究还发现,社会结构论对新归侨群体国家认同的解释力有限,而治理绩效论与社会文化论有较强预测力,但其适用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对于青年新归侨而言,其国家认同主要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度的影响,而与治理绩效因素的相关性较弱;相反,治理绩效因素对老一代新归侨具有更强影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深化对提升归侨群体国家认同问题的思考,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归侨群体在讲好中国故事和助力民族复兴方面的独特作用也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十余年的打磨,《归侨口述史·广西篇》于2022年夏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梁茂春教授和陈文教授及其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大量的走访、谈话、记录和编辑工作,为读者呈现了一本近40万字的归难侨访谈录,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民族主义等众多内容。书中42位现居广西的归难侨,曾侨居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他们以历史亲历者的角度再现其在侨居国及回国后的经历,还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也生动地展现了归难侨对祖国的眷念与热爱。一、历史中的“无名者”20世纪50至70年代,国内外局势急剧变化,中国接收了大批东南亚归难侨,他们被安置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东南亚归难侨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归国华侨华人组成,或因受到东南亚国家“排华”问题影响,被迫离开侨居地;或因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感召,怀揣着满腔爱国热情,辗转回国,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归难侨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特征等都与大陆其他民族和群体有着显著差异。所以,归难侨研究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华侨被迫从印支半岛回到祖国,北海市承担了较大部分的安置归侨的任务。归侨留在北海后,对北海的城市发展、经济结构等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直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并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形成的党的侨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侨务政策、侨务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对著名华侨领袖的统战工作以及保护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侨务思想对党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和发展,三亚市侨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做好人大华侨工作,依法实行监督,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为特区开发建设做贡献,已摆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工委做为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倍感责任重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以及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在市政府和主管侨务部门的努力及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我们积极依法开展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监督工作,使《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们是80年代中期从西南石油学院毕业后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学习而后定居的。最近,我们准备回到故乡四川工作,不知国家或者四川对归侨有哪些优惠政策,请解答。美国达拉斯市 向志义 尤国锦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称华侨,回国定居的华侨称归侨。国家对归侨及侨眷(华侨、归侨在国内的亲属)的基本政策是: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根据归侨、侨眷的特点,给予适当照顾。1990年9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1993年7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  相似文献   

13.
十万山华侨林场是国家用于安置越南瑶族归侨的农林场。在瑶族归侨的观念中,结婚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婚礼极受重视。巫术是重要的保障工具,贯穿于整个婚礼过程,主要目的是保证婚礼顺利进行、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它不仅是一种引导婚礼进程、规范两性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瑶族归侨在此过程中传承祖先文化、加强族群认同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河山只在我梦萦,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广大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侨务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我市侨务工作,2012年修订了《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今年又将开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实施办法执法检查作为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我市侨务工作再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侨务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在出入境问题上,放宽了政策,简化了手续,并修订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现简介如下:问:归侨、侨眷及其他中国公民因私出境应向谁申请?答:归侨、侨眷及其他中国公民因私要求出国或去香港、澳门,应向所在地县、市公安部门申请。申请出国的,经审批同意后,由公安部门发给申请人护照。  相似文献   

16.
来宾市华侨农场是广西众多华侨农场之一,其是一个有着特殊的历史缘由和多元文化构成的社区。在这个特殊的社区里,曾生活着来自十三个不同国家的归侨,在归国后近五十年与当地人的生活互动过程中,归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归属感。本文认为,来宾华侨农场归侨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过程,增强归侨的归属感需要各方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社会群体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名字叫“归侨”。在广西、云南等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这个群体的人数达到近200万。新形势下,李雪岩、龙四古两位老师将关注投向这个群体,在出色完成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子项目同时形成了学术专著《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2013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此书构建了归侨侨眷青年这个群体的发展路径,内容丰富、全面,创新点多且突出,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海侨港作为一个由归侨组成的特殊社区,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变迁,形成独特的民间和政府交织的交往网络和社区文化,在交往中建构起自己的社区网络和认同感。归侨网络资源和认同感又因为侨港地处北部湾经济区的前沿,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交往难得的平台,为北部湾经济区立足侨港特殊的侨情,探索"侨牌"策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归国华侨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广西接管地方旧政权和组建新政权的参与者,是广西社会主义建设相关事业的初创者,是广西华侨农林场披荆斩棘的开拓者,是国家主权、祖国统一的维护者,是新中国初期广西侨务工作的开创者。广西归侨以坚强的爱国之心,坚定的报国之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0.
宁德市东湖塘华侨农场的归侨在归国后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文化适应,他们原先在居住国的记忆以及归国历程的记忆,是归侨与农场之间的桥梁,也是归侨群体产生认同的基础,是整合归侨群体内部以及区分归侨和其他群体的重要因素。归侨们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文化来适应当地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归侨原乡文化在地化现象,也构成了农场独具特色的文化认同现象。归侨们在这特殊的文化环境下规范着自身的文化行为,在适应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