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代主人》2006,(3):17-17
——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0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6%,比“十五”计划目标3000亿元超过1070亿元。按现行汇率换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40美元。  相似文献   

2.
山阴县"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是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五年再造一个新山阴。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92%;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分别达到35万元和15万元。一、未来五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对实现税收翻番奠定了坚  相似文献   

3.
马朝晖 《政策》2012,(8):39-40
钟祥将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农谷"建设旗帜,争创全国百强,为加快构建支点作出应有贡献。力争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万元和1.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3%以上。一...  相似文献   

4.
“十五”时期,果洛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抢抓机遇,调整思路,把握重心,深化改革,切实制定实施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是果洛州历史上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一)经济总量增大,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十五”以来全州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1-2005年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503万元、60608万元、67396万元、71859万元和7891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1.4%、10.3%、8.2%、7.1%和7.3%,五年年均增长8.82%,超过计划1.82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1.96个百分点。全州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较高速度增长的平台。“十五”末,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124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7.98%,年均增长5.06%,高于“九五”2.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88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48倍,年均增长19.93%,高于“九五”18.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905万元,比“九五”末增长57.39%,年均增长9.5%,低于“九五”2.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九五”末增长36.0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35%,高于“九五”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州把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巩固一产,增强二产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提升和优化,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国民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4.45:9.15:46.40调整为2005年的35.64:15.06:49.3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9个百分点。(二)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州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畜牧业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畜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两大目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措施。狠抓畜牧业常规生产管理和防灾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母畜比例、出栏率和商品率。同时积极开展畜种改良、舍饲半舍饲和牛羊育肥试点等工作,加快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使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05年,全州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7875.83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7.75%。年均增长3.32%,比计划高0.32个百分点;全州牲畜繁活率56.9%,比“九五”末提高3.91个百分点;总增率28.28%,提高4.54个百分点;出栏率32.44%,提高7.65个百分点,商品率26.73%,提高7.78个百分点;年末存栏牲畜212.33万头只,比“九五”末下降12.92%,母畜比例55.02%,比“九五”末提高4.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州”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基础优先、资源转换、中心城市发展、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州六大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改革不松劲,创建和谐不走样,保持稳定不懈怠,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2005年,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34亿元,年均增长1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扩大、效益提高,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0.13亿元,年均增长1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15亿元,年均增长29.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16亿元,年均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完成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人口与汁划生育、社会保障、民族宗教、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发展思路“十一五”时期是海西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快小康进程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把握一个主题,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六个原则,实施六大战略,实现四个翻番”的基本思路。把握一个主题: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围绕一个目标:加快发展工业、全面建设小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海西,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投资发展环境取得新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和谐海西建设形成新局面。坚持六个原则:坚持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坚持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与循环利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六大战略:实施资源转换、基础优先、中心城市发展、开放带动、科教兴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四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比“十五”末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比“十五”末翻一番;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比“十五”末翻一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  相似文献   

6.
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顾□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14%左右。其中,第一产业1800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5300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3000亿元,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工农业生产再创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突破600亿元,分别增长23%和45%以上;粮食总产916.4亿斤,增长7.6%,新增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内外贸易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8亿元,增长14.3%;进出口总额77.4亿美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3亿美元,增长40.7%。□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晏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机遇,促发展,全县政治团结稳定、社会和谐进步,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达到15.2%,2001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6年达到1.99亿元,与“九五”末相比增长127.1%;人均GDP达8072元,比“九五”末增长120.7%,年均增…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我省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据省统计局的最新核算数据,2005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为13365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超过“十五”计划目标4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3.5个百分点。人均GDP27552元,年均增长11.7%,按2005年年平均汇率对美元8.1917∶1计算,折合为3363美元,成为全国第一个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省份。GDP和人均GDP均已在2004年提前一年超过“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分别从2000年的658.4亿元和342.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15.4亿元和1066.6亿元…  相似文献   

9.
王永昌 《政策瞭望》2006,(11):18-20
近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为指导,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契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绍兴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440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3.8%。财政总收入为150亿元,年均增长25.8%。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6.42%提高到2005年的10.4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10.5∶58.8∶30.7演进为2005的6.6∶61.0∶32.4;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十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1.4…  相似文献   

10.
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阿克苏市,近年来,随着“科技兴阿”战略的实施与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九五”末的18.69亿元增长到“十五”末的34.43亿元,年均增长了1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农牧民年人均收入达3789.19元,同比增长了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海南》2006,(6):F0002-F0002,I0001
“十一五”期间,昌江黎族自治县将紧紧依托矿产、海洋、土地、旅游四大资源优势,按照“两条腿(工业和农业)走路、四轮(旅游、海洋、畜牧、服务业)驱动”的发展思路,努力打诰资源工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品牌,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发展之路。——以增加经济总量为目标,做大GDP,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按2005年现价计算,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5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达1.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0亿元,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5亿元,年均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亿…  相似文献   

12.
玉树藏族自治州属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十五”期间,玉树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实施的历史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社会政治稳定为保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州力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生态立州、畜牧稳州、非公活州、旅游强州、项目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七大战略,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特色经济日益壮大,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十五”末,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比“十五”计划提高6.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14%;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602元提高到2005年的4363.6元,年均增长10.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5年完成266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五年集计完成25.2亿元,年均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86亿元,年均增长19%,是“九五”期间的2.66倍。——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了畜牧业防灾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牧草良种基地、农牧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工程和青稞、洋芋、中藏药材、蔬菜、饲草料、牛羊育肥、特种养殖等“七大”基地建设项目,五年内共建设围栏草场325.73万亩,畜棚49.04万平方米;解决了4.56万人、49.1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有近16%的牧民搬出了帐篷,实现了定居,目前,全州定居牧户占总牧户的73%;农牧区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牧民生产经营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商品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开始向多元经济转变,农牧民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7%上升至目前的10%,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93.9元,年均增长6.87%。——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州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方针的机遇,牢固树立“不抓项目就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职称”的责任意识,把抓好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强州富民的重要举措,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管理,促进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十五”期间累计开工建设637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37.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近3倍。共建成了106条县乡村公路,修建99座乡村独立桥,公路总里程达6285公里。实现了州府到省会、州府到县城的路面黑色化,县城到乡的部分公路等级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拉贡、龙青峡、聂恰河、坎达水电站先后开工建设,农(城)网改造和乡镇光伏电源项目全面实施,全州45个乡(镇)、80个村已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共争取落实地勘项目168个,储备了一批优势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旧城改造和小集镇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场等市政设施建成或即将建成,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了六县危房改造工程和六县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公检法司办公用房项目,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用房和千部职工个人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成了州府及各县的电话扩窖改造,开通了互联网宽带业务,移动通讯覆盖全州主要城镇及4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商万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紧紧抓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启动实施的历史性机遇,狠抓递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工程的组织实施,使生态立州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全州完成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种草42.5万亩;天保人工造林0.39万亩,封山育林234万亩,天然林管护573万亩;长防林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12.2万亩,育苗0.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2.9%增长到2005年的3.2%;完成了2003年度退牧还草工程,实现禁牧、休牧草场712.64万亩,减畜52.47万个羊单位,生态移民3003户;“消除白色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实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民族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亿元,比“九五”末增加2亿元;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1420人次,比“九五”末增长214%,实现旅游收入2570万元,比“九五”末增长425%;个体工商户达到2535户,注册资金3951.5万元,从业人员5016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56.5%、69.2%和189.6%;私营企业达到67家,注册资金达到5514.8万元,从业人员近891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204.6%、122.7%和185.3%;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年均增长9.1%;以宾馆、餐饮、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以加工制作安冲腰刀、民族服饰、帐篷、藏毯、陶艺、佛教工艺品、嘛呢石刻为主的民族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不断增加。——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工作,保持了连续三年行政机关人员零增长的好势头;农牧区税费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乡财县管乡用、财政专项资金分级管理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施,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全州电力体制改革及上划工作,国土资源、药品监督、烟草专卖、编制等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坚持不懈地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五”期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个,资金达2.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群众利益得到维护。围绕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引导和管理服务职能,多形式引导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累计共安置城镇各类人员就业4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9%以内;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37元,年均增长9.57%。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以殛文化、教育、旅游、保健  相似文献   

13.
《政策瞭望》2011,(2):51-51
生产总值27100亿元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71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800元。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突破万亿元,服务业增速连续五年高于生产总值增幅,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相似文献   

14.
《时代主人》2006,(6):F0004-F0004
2005年,广丰县实现生产总值72.92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45亿元超过27.9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7.01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5亿元超过2.01亿元。“十五”期间,广丰工业园区已跻身为全省五强工业园区。“月兔”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县城面积已达到16.5平方公里,人口近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12月1日,是我国最年轻的自冶州。建州11年来,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全州368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解决温饱,培植后劲,为系统开发打基础”的阶段性成果。 全州生产总值已由1983年的17.68亿元增加到36亿元,增长1.04倍;大多数群众基本解决了温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与"十五"相比,我们翼城县生产总值由38.5亿元增长到56亿元,净增17.5亿元,年均增长8.1%;财政总收入由6.3亿元增长到8.8亿元,净增2.5亿元,年均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44元增长到14932元,净增6788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80元增长到5265元,净增2085元,年均增长10.6%。"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建设富裕、繁荣、美丽、和谐新翼城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7.
步入“十一五”以来,新一届交口县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力求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市中上等水平: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5%,达到7.6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6,(4):17-17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0.7%,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7%,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7%上升到11.7%,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000元人民币,我区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3984亿元增加到2009年7759亿元,预计今年超过9000亿元,比2005年翻1.2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一五年均增长13.7%,比十五快2.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8590元增加到2009年16045元,预计2010年达到18800元(折合约2800美元),翻1.1番。  相似文献   

20.
步入"十一五"以来,新一届交口县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力求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市中上等水平;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5%,达到7.6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