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在给高校主体性德育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整合网络资源,正确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使校园网络为高校主体性德育服务,进而探寻校园网络视角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出路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新课题。从校园网络给高校主体性德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角度出发,对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主体性德育创新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使高校主体性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高校主体性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发展是信息交流方式的一种巨大变革,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种必须,辅导员如果对网络沟通加以有效利用,对于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的具体实践,对如何通过网络沟通建立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做好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单忠献 《前沿》2006,1(6):108-111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新理念。科学德育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德育工作领域的特殊体现,主张学校德育工作应以“以人为本”为贯穿指导理念、以主体性德育为基本实施途径、以“三教育”为基本实施内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为了落实科学德育观的要求,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就必须在树立德育首位观念、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改变教育方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开拓教育渠道等一系列方面采取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4.
曲琴 《青年论坛》2003,(4):57-59
进入 2 1世纪 ,面临党中央“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号召 ,面对网络对在校学生形成的巨大冲击 ,如何对网络时代的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和调整 ,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需要 ,成为新世纪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因此,通过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待在理论上对此类学校提出发展对策,具有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它使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青年学生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从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出发开拓创新,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立足点,才能培养出适应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教育主体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能否正确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及教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解决入手,多方面对学生的主体性加以论证,旨在明确:一方面,教育要以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8.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德育运行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工作理念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承认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这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充当多种角色的合作者,并通过建立高校德育运行新机制,在各个环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从而有效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逐渐进入信息网络的时代。网络化环境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两个基本课题:一是网络的开放性从信息的数量上严重冲击了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环境中的主导地位。数量巨大而且来源广泛的信息凭借网络直接到达学生身边,使学生的注意力极度分散,有限的德育信息发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的难度空前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工作者所营造的德育环境将和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空间交织在一起,甚至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
高芳 《求索》2013,(10):214-216
主体性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个热点。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性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