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群体自出现至今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鼓励投资家庭的社会支持模式、从政策上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颖 《妇女研究论丛》2013,(1):110-114,121
文章提出农村外出丈夫不定时的返乡活动是对留守妻子家庭具有重要意义的仪式化行为.外出丈夫返乡仪式的具体过程是家庭角色的“补位”过程,其社会结果及参与各方的情感世界和未来行为,不仅从成员内部使留守家庭得以维系和保护,也对外表达和象征了留守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留守人口与社区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村劳动力在外出务工的同时,他们的父母、妻子及儿女只能驻守家园,成为社区中的"留守人口"。不可否认,家庭成员外出的确能明显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但三个留守群体生活中的子女、丈夫和父母角色长期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危机呈现出自卑、性格孤僻、冲动叛逆等症状,这不仅关乎留守儿童自身和家庭的命运,同时也关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未来。为此,需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采取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建立留守儿童寄宿制等措施对存在心理危机的留守儿童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家庭”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钧 《长白学刊》2008,(2):96-103
在当代中国,农民工进城应该是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重大事件之一。与"农民工"有亲缘关系的"利益相关群体"——"留守家庭"以及"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这些群体的规模巨大,对社会生活影响深远和广泛。从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中国政府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和手段逐渐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农村留守群体这一社会经济发展中"过渡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家庭发展能力,是一个家庭实现发展理想、创造发展价值、推进生活幸福的现实力量。其支撑要素包括经济收入、人口素质、安全保障、和谐家风等四个基本面。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群体,对农村家庭发展能力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分析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工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工成为历史",相应的政策体系为"家庭经济促进政策、家庭人口发展政策、家庭福利保障政策"三个维度。并从三个政策维度研究提出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全面推进优生优育优教工程、提高"三留守"人口幸福指数、让农村人口享受城市文明等十条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镇的流动冲击着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使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家庭模式,如半流动家庭等。由于我国传统的性别分工和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半流动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主妇留守家庭。留守妇女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家庭角色转变、夫妻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婚姻情感维系的脆化等。面对这些问题,留守妇女应及时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村劳动力在外出务工的同时,他们的父母、妻子及儿女只能驻守家园,成为社区中的“留守人口”。不可否认,家庭成员外出的确能明显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但三个留守群体生活中的子女、丈夫和父母角色长期在外、聚少离多,难免会对老人的养老保障、妇女的婚姻生活、儿童的健康成长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奇怪的电话,一起蹊跷的车祸,西峡警方揭开层层伪装,破获了一起伪装成交通事故的故意杀人案。案子破了,三个家庭却分崩离析。留守家庭的悲剧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保证种族绵续是家庭最为基础的功能,然而在社会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城市青年不孕症家庭问题突出。本研究从家庭关系角度入手,探究城市青年不孕症家庭问题及其背后的文化机制。研究发现,青年不孕症家庭夫妻关系呈现三种类型:风雨同舟型、怨声载道型、顺其自然型;代际关系呈现三种类型:和睦相处型、长辈公开羞辱小辈型、小辈拿长辈撒气型。文章讨论了当代话语下家庭关系变与不变的层面,家庭关系中代际关系、生育观念、家庭观念以及女性地位发生改变,而传宗接代观念、家庭主轴以及社会网络关系重要性不曾改变。这变与不变的背后蕴含着政策层面、医疗技术水平、城市化水平、传统观念与当代观念的制衡以及个体化思想的出现等一些重要的社会与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家庭结构现状主要表现在家庭类型、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家庭功能、家庭幸福感等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水平偏低,家务开支负担较重;家庭健康问题突出,医疗保障难以覆盖;老人赡养难度加大,担心养老问题者占比攀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现代家庭的潜在危机普遍增多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须从6个方面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大力提升家庭功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和谐家庭建设的政策指导;努力抓好新时期家庭功能建设的系统性研究;尽快将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省精神文明创建总体规划;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积极推进养老社会化问题的解决;从构建合理机制入手,切实维护女性合法权益;规范家庭道德和责任,认真维护家庭稳定。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的结果,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会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性格及行为特征、生活技能、社会交往、社会规范、生活目标、成人意识六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来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结果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表现为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结果不及非留守儿童.文章最后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角度对促进留守儿童社会化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转型,中国的家庭及其功能都发生了变迁,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观念多元化,婚姻家庭问题呈上升之势,对家庭的功能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以往在家庭内可以得到满足的功能现在已经向社会转移,家庭的这些功能转移因而需要社会发展专业的家庭社会工作来满足家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留守的处境导致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自我意识不健全、人际交往焦虑等状况。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同时应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邵昌玉 《人民论坛》2011,(9):176-177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留守的处境导致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自我意识不健全、人际交往焦虑等状况。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同时应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张介平 《前沿》2012,(15):126-128
目的:研究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社交焦虑及孤独感状况.方法:抽取泸州市广营路小学及石洞中学留守与非留守儿童200名,并对其进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SⅡ-CV)、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及儿童孤独量表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低于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孤独感显著强于非留守儿童.结论:儿童与父母分离对其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社交焦虑及孤独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家庭访视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资料、了解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情况以及了解留守儿童与家人的关系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访视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基本资料的访视,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访视,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与资源的访视。家庭访视技巧的运用最基本的一条原则,是使家庭访视成为人与人之间富有人性的相遇。家庭访视的伦理警觉,一是知情同意与身份披露,避免"伪装友谊";二是尊重与平等,警觉其权力关系带来的伤害;三是保护研究对象,处理好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几种特殊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偶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主干家庭、流动家庭、无威家庭和病态家庭都会对于女的社会化进程造成不良的影响,增大其子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对基于安徽省四市九县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二手分析,结论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与其实际居住情况不甚一致,这种不一致来源于出身家庭至上的价值观念及是否分家等现实制约。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往往与代养者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有所冲突,而“留守”处境中的居处复杂及认同歧异,其复杂程度不可小视。其警示意义在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措施,如果不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着手的话,也许其效应就要打不少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